冬釣魚口小,找原因看對策
浮標上能看清任何一個細小動作的概率會大幅度減少,但提竿依然能中魚的現象增多了。如果把10次中魚,有信號中魚與無信號中魚的次數比較一下,深秋和初冬時節比例是10:0或9:1,隆冬時則是3:7或2:8。冬釣中大量發生的這類浮標上看不見魚訊卻能中魚的現象即是小口、輕口。
產生小口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天冷、水溫低,致使魚類身體僵硬,少動,魚食餌開口小,吞餌淺。間接原因則是釣線、鉤餌、鉛墜和浮標等傳導阻力過大,削弱了本來就已很虛弱的魚吞餌所產生的作用力。怎樣應對才能減少無謂等待時間,提高效率並減少跑魚?在這裡給釣友們介紹三條應對措施,即使在三九嚴寒也取得每次獲魚30-40尾的成果。
*【子贏競技納米浮漂,採用優質複合納米材料,靈敏而不吃水,棗核型漂身,適合垂釣離底的鯽魚,自重輕,長腳長尾設計,穩定性好,靈敏度高。加粗醒目漂尾,信號准】
應對方法:釣組精細
浮標採用長腳短身細長硬尾的蘆葦標,儘量放大魚的食餌信號。線組特別是子線對出魚訊的影響最明顯,當氣溫接近O℃,0.2的子線與0.4的子線相比,魚訊(指可見信號)約能增加20%~30%,增加了提竿中魚的準確性。至於縮短子線長度以提高靈敏度這一項,本人沒有嘗試,仍一直用15釐米左右的長子線。
*【時代釣聖尼龍線主線子線台釣線,極速切水 雙層保護 標準線徑 野釣休閒戶外垂釣。】
對懸墜單鉤而言,子線長度對靈敏度影響有限,但對誘魚作用卻有大的影響,冬天誘魚開口一定要用動態活餌,長子線在這點上有優勢,出動作與誘魚相比,後者更重要!但使用細子線,一旦遭遇大鯽就有斷線跑魚的危險。這就要求釣竿不可過硬,提魚動作連續舒緩,提魚全過程不碰到水面或空中其他雜物。因為使用長竿(5.4-7.2米)短線(3米),所以不適合使用抄網。子線定要勤換,以免碰到大鯽斷線失魚而懊悔。
*【水戰拋竿線是對釣線的拋出速度,在導環和漁輪上的摩擦力,防炸線,中大魚後的伸縮性,釣線的恢復性等拋竿釣法的深入研究,開發出的一軟適合拋竿 釣法的性能釣線。同樣,該軟釣線也非常適合普通釣法。100米魚線強勁拉力,有效避免跑魚現象,經過強化處理,耐磨性能高,採用新型材料,入水快,適合拋投。】
應對方法:觀標與提竿技術改進
冬釣採用多點做窩輪釣的方法比單一窩要好得多,但在野外河道,釣點深淺不一是經常性的,浮標釣目時多時少,這對調目(釣目)的調整帶來問題,每釣一個窩點,為保證釣組有最佳靈敏度,就得重新上下拉標,這有多不方便。
*【福翼巴爾杉木硬尾行程漂,棗核型立式浮漂,下沉快,適合釣底,釣大魚,抗風浪水流效果好,垂釣必備多功能漂盒】
第一次試完所有釣點水深後把它歸類成兩種,最多三種水深,把浮標釣目調整在1-7目之間,這樣每釣一輪窩點只要調標一次,最多兩次就夠了。但每個窩點浮標目數多少對靈敏度的影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如露6目的肯定要比露]目的下頓、上浮魚訊少,不可長時間等待魚訊出現,而應用下面所說主動提竿刺魚的方法。
*【民間藝人巴爾杉木空芯浮漂,加粗醒目立式浮漂,進口螢光漆漂尾,漂身均勻亮澤,介面過度圓滑,適合長竿草洞釣鯽魚,棗核漂身,超短設計,翻身極快,靈敏度高。】
提竿時機
至於提竿時機則要靠釣者自己把握了,決定提竿間隔時間長短可參考的幾個原則有:
1、某個時段魚情的好壞,上魚高峰時,間隔儘量短些,鉤到位半分鐘甚至10秒鐘無信號即可提;
2、某個釣點已釣到魚的標訊形式,曾有小信號出現的,間隙可放長,等待下個魚訊再次出現,前面所釣都是盲提的,不妨間隔短些;
3、釣目多少,釣目處在中間最佳位置(3~4目,子線略鬆弛,鉤餌入口無阻礙,魚訊能最大限度得以體現),間隔略放長,釣目處在高位,卻不宜久等魚訊,因為冬天魚即使吞餌後也不大會遊動,體動標訊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