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美女與野獸:穿上天價裙也不代表你懂愛情

這個週末,Sir感覺好抱歉……對你。

因為《金剛狼》《樂高》之後,拿不出什麼亮眼的院線大片,值得力薦給你(好像只能等《金剛》了)。

即使是表妹之前花癡到不行的某部新片,在她清醒後也評價說:

不過6-7分。

這部新片Sir也看了。為了更徹底地刺激表妹,Sir看完還給她發微信:

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點想笑。

說的就是它——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別說Sir這種男人,對童話無感。

Sir其實也是很懂欣賞迪士尼的。畢竟當年看了不下5遍《獅子王》,更愛寓意豐富的《瘋狂動物城》,連彩蛋都給你們挖過幾次……

說到具體的“迪士尼公主童話”,Sir也沒什麼偏見。畢竟《冰雪奇緣》的結局還是讓Sir扼腕了一番,就連1991年的原版,Sir也找出來研究過。

所以。

究其原因,只此一個:此片實在太。平。庸。

當然,作為一部巨額投資(一億六千萬美元)砸出來的動畫翻拍電影。

演員陣容沒得說,華麗。

曾經因《哈利·波特》走紅、又因宣導女性平權而大熱的艾瑪·沃森,扮演美人貝爾,而讓眾多迷妹舔屏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演的是野獸。

甚至還請來了腐國好幾個才華橫溢的演繹派客串——

“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扮演睿智的鬧鐘大臣;才女艾瑪·湯普森,化身暖心茶煲太太;伊萬·麥克葛列格,則是會唱會跳的燭臺管家。

對原作的還原,也沒得說:夠下本錢。

此片可以說花了血本來還原91動畫版的《美女與野獸》的場景、服裝、畫面特效。

前天表妹也提過,高大上的野獸城堡,都是真材實料。一個舞會大廳懸掛著10盞14×7英尺的大型玻璃吊燈,地板由12000平方英尺人造大理石鋪設而成,城堡四周的魔法森林不只是特效,還有真正的樹木、籬笆、冰湖以及2000根冰柱,耗時15周才製作完成。

還有艾瑪那一件水晶黃色禮服,花費了大約180英尺羽毛般輕盈的綢緞歐根紗,用3000英尺絲線縫製而成,耗費12000個工時,並點綴了2160顆施華洛世奇水晶。

再加上CGI技術的運用,全片充斥著這種精緻又華麗的畫面特效。

然鵝……

這麼多個華麗,仍然只湊出一部勉強及格之作。

導演比爾·康頓手握這個經典IP,加上巨額投資和豪華陣容,卻走了一條把動畫複刻成真人版的穩(愚)妥(笨)路子。

先來說故事。

翻拍經典,自然大多數觀眾對故事已經耳熟能詳。

不知道故事的,Sir兩句話給你複述下:

野獸,本來是一個王子,卻因為心中無愛而被女巫詛咒,變成野獸,只有遇到真愛才能恢復人身。

貝爾,一個鄉下女孩,不是貴族,卻愛讀書,一門心思渴望遠方和詩。誰知父親誤入野獸城堡,貝爾為救父親自願關入城堡。被城堡的僕人們撮合,貝爾和野獸相愛,最後,野獸還原,兩人幸福地從此happy ending。

這樣一個故事,放在1991年是經典。放在現在,就是老掉牙的、毫無驚喜和創新的照搬。

不,說創新一點沒有也是不對的,起碼,也有1%……

因為相比原版,貝爾被刻意增加了一些新的角色元素——讓她穿靴子、當發明家等,不過在Sir看來,這些至多算是細節,還不足以成為全片驚喜。

有人估計要問了:經典複刻,忠實原著,有什麼不好?

要知道,翻拍的經典,大部分觀眾都是知道情節的,原樣套拍,觀眾就很難獲得全新體驗。

體驗不新,口碑不好,經典翻拍往往又很砸錢……這樣一來,公司和觀眾都不買單。

再加上時代在變化,一代代人的三觀也在變化,所以才有了那句“所有的歷史劇,其實都是時代劇”。如果不結合時代去改編,很難擊中新一代觀眾。

口說無憑,看例子。

最經典的例子,如1997年翻拍版《洛麗塔》,故事觀眾早就爛熟於心,而且有1962年庫布裡克原版在前。97版不僅以同樣的故事拍好了,甚至超過原作。為什麼?

因為它大膽創新。因為時代限制,庫布裡克版對情☆禁☆欲的表現相對隱晦,而1997版卻大膽展示情☆禁☆欲的綻放,這樣,與之而來情☆禁☆欲的毀滅,也顯得更震撼,更能擊中觀眾的私人體驗。

1997版《洛麗塔》

然而《美女與野獸》中,你幾乎看不到導演比爾·康頓的創造力和掌控力。

他唯一的創新,可能就是堅持保留原作歌曲,拍成了一部真人版歌舞劇。

可惜,歌舞段落並不像《紅磨坊》《芝加哥》那麼華麗驚豔,也沒有像《愛樂之城》那樣,與情節巧妙地結合。

《紅磨坊》

片中很多歌舞片段都是群戲,從一開始的城堡聚會,到反派加斯頓酒吧舞戲,舞蹈動作,還有相配合的歌詞,都單調得令人審美疲勞(拍完《芝加哥》隔了多年,導演在歌舞調度上一點進步沒有)。

另外更重要的是,Sir無法看出導演對於戀愛心動感的把握,而這對於一部愛情片來說,一定是致命傷。

你看新版《美女與野獸》中,野獸和貝爾是何時動心,哪一刻堅定愛意的?

你說兩人在舞廳翩翩起舞那段?

你說貝爾騎馬再回城堡那一刻?

不像啊,因為都不夠。

比如野獸準備對貝爾示愛時,貝爾發現父親遇難,想去救父親。

原版中給了野獸一個很長的特寫, 他糾結了好一會,才痛苦地對貝爾說:

那……那你該回去照顧他。

而在這一版中,這個至關重要的長特寫沒有了……

野獸稍微為難了一秒,就爽快地答應了,導致後面野獸站在城堡上望著貝爾離開還拼命唱歌的畫面,觀眾很難get到那種離別的撕心裂肺(現在知道難受了哈?那前面你幹嘛去了)。

其實1991年版,在當年可是大獲成功。獲5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

要知道,一部動畫片能獲最佳影片提名,挺牛掰。

因為此片在1991年可謂是大膽顛覆。

1991版《美女與野獸》

貝爾,一直是迪士尼公主系列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她是第一個完全平民屬性的女主,第一個化解王子詛咒的女主。

此前的《白雪公主》《睡美人》,都還停留在公主被王子拯救的階段。而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讓受詛咒的變成王子,讓拯救者成了公主。

縱觀迪士尼從白雪公主到大洋洲公主等14位公主,你會發現公主其實都在不斷變化。

每一次變化,都是時代對電影的投射,也是電影對時代變化的應和。

2013的《冰雪奇緣》大受歡迎,因為公主變化了。她不再需要王子的拯救,甚至她不需要王子也能幸福生活下去,她不再是命運無辜的受害者。

《海洋奇緣》中,莫阿娜也不再是公主,而是女英雄。

回到新版《美女與野獸》,貝爾相比原版,沒有什麼屬於時代的成長。

不要以為加一雙艾瑪口中挺個性化的小皮靴,就可以美其名曰成長了……

說到這,不得不吐槽一下艾瑪對於貝爾的塑造,既沒演技,也沒投入。

雖然全程美美噠,可艾瑪一直處於游離的出戲狀態——

置身狼群這一段,餓狼向她撲來,貝爾完全不驚慌,只是輕輕將手一抬。

然後被野獸救了,她一臉冷漠地怵在那,好像在說:“蛤?你來了,來幹嘛?”

最後野獸中槍倒地,貝爾只會不痛不癢地啼哭,卻絲毫看不出失去愛人的痛心。

講真,艾瑪這個大活人對貝爾的塑造,還不如動畫版入戲。但說良心話,她肯定不是電影不好的關鍵。

不懂愛的導演,才是。

好的愛情片都是相似的,相似點,恰恰在於“不相似”:

通過畫面、對話、經歷,它們都想努力給觀眾提供“只此一家的愛情體驗”。

比如《泰坦尼克號》傑克和露絲甲板那一幕,和那句著名的“U jump,I jump”;

又比如《你的名字》,兩人手指跨越時空、相互碰觸的瞬間,還有女主寫在男主手心的字;

再比如《大話西遊》,鳳舞黃沙中夕陽武士和愛人城牆擁吻,而失去愛情的主角,黯然離開那一刻。

人們記住了它們,因為它們獨一無二。

身為普通人會感動,因為我們自己也想要自己的一段感情,獨一無二。

別不信Sir說的。

你看,來世上走一遭,是什麼讓你獨特?

不是顏值,不是學歷,不是車子房子,不是成功與失敗、貧窮與富有……那些都可以是相似的。

有人要說,是偉大的發明和創造。這一點說得對,但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是愛因斯坦和托爾斯泰。

這麼說起來,如此普通的我們,唯一能擁有的獨特事物,其實只有情。

而好的愛情片,一定會最大程度地尊重這一點,尊重普通人對愛情這件珍貴事物的追求:

我可以沒什麼錢,可以長得不好看,但我經歷過的愛情,一定獨一無二。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 娜塔莉波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