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西方人竟這樣評價孩子做家務賺錢!真的很意外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你會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取零花錢嗎?這種做法到底將養出怎樣的孩子?

有位元媽媽為了讓孩子認識到金錢是通過勞動賺取而不是不勞而獲的金錢觀,便想出了一個主意:讓孩子每天幫忙洗碗、拖地等賺取1塊、2塊的零花錢。孩子很積極,直到有一天“出事”了:當時家裡來了客人,爸爸想讓孩子幫忙倒一杯水給客人,沒想到孩子條件反射式的地問:“多少錢?媽媽給還是叔叔(客人)給?”客人瞪大了眼睛覺得不可思議,爸媽很尷尬。到客人要離開時,爸媽讓孩子跟客人說再見,孩子抿著嘴硬是不說。到客人離開後,孩子”哼“了一聲說:“不給錢,我才不說再見呢!”在那刻,父母感覺到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做法不對勁。

曾有一段時間,這種讓孩子勞動賺錢的所謂的教育法大行其道,很多家長因此在家裡讓孩子洗起了盤子碟子做起了家務,說這是西方高級的教育理念。事實上這種做法真的為西方所有人接受的嗎?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美國知名教師雷夫對孩子做家務賺錢的評價: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看似很好,畢竟資本主義就是這麼幹的——為勞動支付酬勞。但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即與物質或金錢交換,這種做法卻很危險。隨後沒多久,我在某午餐會上遇見一位來華的英國某企業的女高管Jenny(當年的作者還在某機構當聯絡官),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對於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做法,她給了這樣的評價:stupid(愚蠢)!她說不僅她自己不會對孩子做這樣的事情,連她的母親也反對這種做法。

那一刻頗感意外。

還沒生孩子前,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做法真的讓我推崇至極,曾暗想生完孩子一定要這樣教。沒想到生完孩子後,並且隨著閱歷的積累,我不敢動半點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念頭。因為對大人來說,可能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某種良好習慣;而對孩子來說,他們的目的卻從好習慣錯位變成了金錢。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除此之外,如果將付出勞動賺取酬勞的市場經濟的一套放在了家庭上,我可愛的孩子做家務不是發自內心的為減輕大人的負擔,也不是為了孝順,也不是為了表達愛,而是為了金錢,這種赤裸裸的交易關係能讓我眩暈。如果這樣教育的話,孩子離變成“白眼狼”也不遠了。

因為金錢的力量會減弱,就如同斯金納的小白鼠實驗一樣。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小白鼠壓杠的實驗,他把小白鼠放在了一個特製的箱子裡,沒多久小白鼠餓得亂竄,無意壓中箱子中的杠杆,隨即掉出食物。得到食物的小白鼠便頻繁地壓杠杆。慢慢地,當小白鼠發現每次出來的食物是一樣多時,便對壓杠杆失去了熱情,最後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才會去壓那個杠杆。所以當你讓孩子做家務給的酬勞長久不變,或者當你某天不想再給孩子酬勞,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即使他們可能會在你的壓力下繼續做,想必也是應付式的。

讓孩子勞動賺取零花錢,實際上也是變相的物質獎勵。效果跟你讓孩子洗襪子,然後獎勵一顆糖是同樣的道理。同樣的,為讓孩子努力學習而採取物質獎勵的措施也起到相似的惡果。

親戚家有個孩子,高考的那天,其他孩子都進了考場,唯獨他一個人跑到網吧去了,准考證還被他扔到了垃圾桶。後來家人心急如焚地找到他,責問他為什麼不參加高考時,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誰讓你沒答應帶我到澳洲旅遊”。父母都要氣暈了。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原來他經常因為考試成績好被獎勵,到後面發展為每次考試前他主動跟家長提要求。高考前不知聽誰說澳洲好玩,便跟家長要求說高考完去澳洲。家長認為去澳洲太貴,並且出國要簽證什麼的一大推麻煩,便跟孩子說去海南就好。孩子不幹了,剛好那段時間大人的工作壓力大心情也非常不好,便乾脆不理會孩子的無理要求,心想高考是人生大事想必孩子也不敢不參加。沒想到孩子就真的不參加了。

當一種良好的行為跟物質獎勵掛鉤時,一切便變了味道。

心理學家德西也曾經做了一項實驗。

他讓一班孩子做智力題,第一輪沒有任何獎勵;第二輪將孩子分成了AB組,A組的孩子被獎勵1美金,B組的孩子沒被獎勵;第三輪時讓孩子休息,但有提示說繼續做題是他們良好行為的表現。結果A組的大多數孩子放棄了繼續做智力題而無所事事地閒逛,而B組的孩子衝勁十足,認真努力地繼續做智力題。這就是有名的德西效應。說的是外加報酬即物質獎勵會削弱孩子的學習動力即內感報酬。

所以,無論是想讓孩子養成某種良好行為,比如愛勞動、誠實勇敢、助人為樂、按時睡覺等,還是鼓勵孩子努力爭取好成績,一切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的出發點,都不應該以金錢或物質為誘餌,否則會讓孩子對行為的目的產生錯位,這也不是我們教育的真實意願。會讓孩子變得斤斤計較,沒有報酬不做、沒有獎勵就沒有行動,不僅毀掉孩子對勞動、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更嚴重的是,你會漸漸發現越來越管不住孩子。因為無論是金錢還是物質,固定數量的效用也漸漸不如從前,直至你變得無能為力。而最好的獎勵應該是精神獎勵,能為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並且內化為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為孩子心靈的發動機。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土豪的故事吧。

這個土豪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但他有非常嚴重的重男輕女的觀念。他對兒子的學習很上心,希望兒子未來能繼承他的事業。兒子每次考試得了好成績,他就會買各種玩具獎勵。相反,他對女兒很吝嗇,認為口頭稱讚不花錢,也不指望女兒能學得好,長大了嫁人便是。所以,每次考完試對兩個孩子口頭稱讚後,會藉故支開女兒,偷偷給兒子塞玩具。

結果兒子越學越差,女兒卻每次名列前茅。他後來聽人家說物質獎勵有害,他便每次給女兒送玩具,對兒子口頭稱讚(這當爹的太黑心腸)。但兒子卻不吃口頭稱讚的一套,認為有東西獎勵才真實,否則就不學習。而女兒很懂事,認為只有自己有玩具而哥哥沒有,這是不公平,拿了老爸的玩具後給了哥哥。土豪知道後暴跳如雷,打了女兒一頓。女兒以為爸爸疼愛自己不該轉讓玩具,所以更加努力學習來報答爸爸;而兒子以為爸爸因為玩具給了自己而責怪妹妹,從而對爸爸懷恨在心更加不思進取。

所以,為了讓孩子努力做某事而進行物質金錢獎勵,實施久了就像堤壩決了個口子,小心想挽救也愈發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