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麼多人崇拜他,沒幾個知道他好在哪

好久不見,我是機叔。

最近諾蘭新片《敦克爾克》又有消息傳來,片子已被定為PG-13級,將於7月份登陸北美院線。

也就是說……基本沒暴力,沒血腥,頂多有兩句髒話。

或許有人遺憾,看不到《血戰鋼鋸嶺》一樣的R級場面了。

但好的一面是,《敦克爾克》的引進難度不大,還有可能無刪減上映!

之所以早早就翹首以盼,還不是因為它,有個從不讓人失望的導演。

今天,我來先跟大家聊聊,你們最愛的大神,諾蘭。

看諾蘭的片,大家總能看到耳目一新的東西。

即便你是老影迷,看片無數,你看諾蘭的片,也總能看到以往電影沒有的東西,而能讓自己的所有電影具備這種素質的人,古今中外,真沒幾個。

好多人提到這個從未失手的導演,總會拿燒腦形容他,其實他的本事,還真的不止這一點。

讓自己獨特幾次,簡單;一直獨特,那可難死了。

諾蘭能把特立獨行做到這份上,歸結起來還是他藝術創作上追求的六個字:

反其道而行之。

要知道,電影多多少少都會被潮流和趨勢裹挾,乃至於大多數主流電影中,這些潮流和趨勢會成為編導處理影片的常規思維。

可是諾蘭這人軸,你們都這麼幹?我偏不!

於是乎,他的電影一旦成功,他獨特的創作手法,馬上就成了其他人的效仿物件。

聽著玄乎?讓機叔結合類型片的幾個元素——故事、特效和人物,給大家做個技術示範。

好多人說諾蘭像希區柯克,因為他們都擅長處理懸念。而懸念,可以說是好萊塢類型片的首要元素,大到世界會不會毀滅,小到有情人會不會成眷屬,眾多懸念構成了吸引觀眾把電影看完的心理基石。

在大多數電影創作者眼中,懸念是需要藏著掖著的,直到影片最後,我才會把真相告訴你,讓你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這方面玩得最極致的,當屬印度裔導演沙亞馬蘭,他的《第六感》和《牢不可破》,都是到最後來個大反轉,讓你瞭解整部電影中的不合理元素,都是由這個懸念引起的,看完你才豁然開朗。

《第六感》

不過,這只能算懸念的低級套路,好多看懸念片看出門道的觀眾,這類電影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答案了。

可諾蘭偏不。

他的故事,基本上是自己和弟弟喬納森·諾蘭聯合操刀構思。人家玩的,那是高級懸念。

就是在一開始,或者中段的時候,就把謎底揭曉給你。

謎底都知道了,還有啥意思?

欸,諾蘭可不慌,他告訴你結果的目的,是讓你對過程更感興趣。

因為他琢磨出:告訴觀眾謎底,觀眾就會自發產生更多的問題,激發出更多的懸念。你大呼過癮的時候,還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入套了。

比如《記憶碎片》,整部電影是倒著放的,結局在開始就呈現給你了——這個失憶症患者殺了一個人,但為什麼殺?殺的是好人和壞人?

你都不知道。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覺得故事沒必要看下去麼?

顯然不會。

整部影片,就是在揭示這個失憶症患者是如何被人誤導進入圈套的。

關於懸念,希區柯克曾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大意是:

一張桌子邊圍坐四個人。低級懸念,只會刻意遮掩桌子底掩藏的炸彈;而高級懸念,上來就告訴你桌子底有炸彈,而讓你關注炸彈何時爆炸。

這種高級懸念還有變體,就是諾蘭的《致命魔術》。

整部片基本構建在一個見招拆招的模式上:每當出現一個新魔術,立馬就試圖拆穿這個魔術背後的把戲是什麼。讓你覺得,反正都是魔術,都是假的。

有了這個心理預設,那麼你看到那兩個大絕招的時候,肯定也會下意識覺得:這肯定也是假的,背後有鬼。

直到你看完才發現,原來這兩個不是魔術,是真的。

諾蘭用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做“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種高級懸念,也是先告訴你桌子下有炸彈,然後你心急火燎擔心桌邊人的安危時,最後卻告訴你,桌子底下其實沒炸彈。

所以,高明的懸念大師,根本不在乎炸彈,在乎的,只有讓觀眾沉下心、follow你的方法。

說完敘事上的“假作真時真亦假”,顯然還不夠。這一點,還體現在諾蘭對特效的追求上。

現在一提特效,言必稱CG,好似一部大片,不來點高科技電腦技術,出來的視覺效果肯定沒法看。導致好長一段時間,大片的核心追求就是:

能用特效儘量用特效,實在沒錢了再用實拍。

可諾蘭偏不。

他的原則是:能實拍就儘量實拍,實現不了的,才用點特效。

下面我說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他的野心有多大了,看之前拜託你們先把下巴接住。

看過《蝙蝠俠:暗黑騎士》的人,對裡面一輛卡車騰空飛起、砸到小丑跟前那場戲肯定印象深刻。

這種卡車高難度後空翻,明顯違反地心引力,看上去肯定是數字特效吧?

可事實上,它是實拍的,爆破組為此專門做了個氮氣泵在車下面,引爆後才形成這種奇特的效果。

你吃了一鯨嗎?別噎著,後面還有。

《黑騎士崛起》裡面的開場,是一架大飛機牽著一架小飛機在飛,然後小飛機還被肢解了。

沒錯,這種兩架飛機玩疊羅漢,高空戲,高難度,居然也不是特效!

劇組先是租了一架軍用飛機,然後在下面掛上了一個飛機殘骸模型,再飛到天上去拍。

連驚險的劫機戲份,都是演員在空中實拍的。

諾蘭身體力行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其實,前面這兩個例子雖然驚奇,但總歸可以想像。

可《盜夢空間》大家都看過,裡面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夢境,不用CG,又怎麼做呢?

沒錯,那些看上去無法實拍的戲,還。是。實。拍。的。

電梯決鬥,兩個人在失重電梯裡上下翻飛,怎麼拍?

不好意思,其實劇組是把電梯的空間橫過來,裝在一個萬向輪控制的滾筒裡,然後演員在滾筒的兩端被鋼絲拉著騰挪翻飛。你看上去,就像是失重狀態下的打鬥。

還有,一輛貨車突然出現在大街上,撞翻了一排車,不用特技又怎麼拍?

對不起,還是實拍——劇組搞了一個真的火車模型,然後拉到街道上,把街道封鎖起來拍。

雪山堡壘爆炸、日本古堡水箱爆炸……這些拉風的場面,無一不是實拍的。

這種求實精神,甚至蔓延到了其他層面。

《星際穿越》裡那個黑洞,按照一般劇組麼,總歸要弄個大家見怪不怪的黑洞了事,而諾蘭偏不。

他非得去請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當顧問,根據他的數學模型設計一個黑洞。

基普.索恩,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

還有《黑暗騎士》香港段落的“天鉤計畫”,一個人被放到半空,居然能飛來一架飛機把人勾走!

看著匪夷所思,其實就是盟軍在二戰中制定過的飛行營救計畫之一。

你碰到個白日做夢的導演不難,可是你碰到過做完夢、還想著法實現的導演麼?

諾蘭就是。

說完了亦真亦假的懸念和特效,讓我們再來看看人物。

大多數類型片的人物處理,肯定就是:天空一聲巨響,主角閃亮登場。

主創們費盡心機給核心人物設計拉風的出場方式,生怕人不認識他。

可諾蘭也不吃這套。你要看的,我偏藏起來。

最典型的,就是《暗黑騎士》的靈魂人物——小丑的登場。

在電影上映前,許多觀眾都通過預告片等管道,瞭解了小丑的外貌是怎麼樣的。

說句實話,光憑那個妝容,登場就夠眼前一亮了。

可諾蘭並不打算拿這個當賣點,他要玩的,更加高級——

一開場,所有人都帶上了小丑面具,你根本不知道哪個是真正的小丑。

在開場一整段戲裡,那些帶著面具的劫匪都在議論小丑的這個計畫(搶黑幫的銀行),以及他制定的可怖的遊戲規則(活著的人分所有的錢)。

而當所有的劫匪都一一被相互除掉之後,我們看到了摘下面具的小丑真容。

我想大部分觀眾都相信,這比他開始就不帶面具出場,真的要閃亮上一千倍。

包括後面蝙蝠俠的登場,也是先來個假的,再來個真的。

諾蘭要的,就是用逆反觀眾期待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期待。

好多人覺得諾蘭開天闢地,其實不然。

諾蘭遵從的,恰恰是好萊塢百多年的基本規則:

觀眾不是想讓你順從,他們期待你去征服,然後讓他們享受這種被征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