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我的母乳營養夠嗎?要怎麼補?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為純母乳正名,母乳是最適合寶寶的口糧,無可替代,以至於我們又太固執於追求純母乳的“純”粹度,似乎達不到100%就不完美、就對不起自己懷裡那個軟糯糯的小生命。所以前兩天我在推送的文章《為了堅持母乳餵養,那位媽媽失去了孩子……》中分享了自己放下純母乳執念的一段經歷,也聽到了很多媽媽追奶的各種故事。不過後臺有位媽媽的評論卻讓我驚訝不已。

“母乳特別多,可是蛋白少而且乳糖高,孩子還是吃不飽吃不胖,6個月瘦得可憐" , " 醫生說你就是母乳餵養堅持的太好了。。。" ,"加了奶粉,孩子體重上升了。。” 

“母乳特別多”和“最後加了奶粉”這樣的因果關係真的太戲劇性。媽媽因為過於焦慮,總想拿點什麼來證明自己的母乳是OK的,這都可以理解,可是如今天醫生都尚且對母乳有“偏見”,那也難怪媽媽們總是對自己的奶水自信不起來。

那今天就索性來把母乳的事情說個透,要不要純母乳咱們不焦慮,純母乳的營養到底夠不夠,咱們仍舊、更加不用焦慮。

 困惑一 

寶寶長得不夠胖,是不是奶水營養不夠好?

一直以來,我們都相信“吃得好長得壯”,所以同理,對於寶寶,我們也會用“高矮胖瘦”來衡量他們長得好不好。既然寶寶吃的是母乳,那麼如果寶寶長得不胖就說明他吃到的母乳不夠好、不夠有營養。連明星曬娃也在時刻提醒我們:“奶多娃胖”。

充足的奶水的確可以餵養出肥美的娃兒,但不肥美的娃兒不等於奶水不充足或者不夠有營養。

高矮胖瘦的確是一個可以用來量化寶寶生長發育情況的指標,但要知道,數值並不是衡量標準,除了過胖和過瘦的確能反映出寶寶的生長或生理性問題。體重值、身高值並不能用來說明寶寶是否生長得健康,生長曲線、增重幅度才是正確用來反映寶寶生長情況的指標。

至於寶寶胖不胖,真的不重要,最多只是滿足了大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心理暗示。

那麼為什麼有些寶寶胖有些寶寶瘦呢?

因為每個寶寶的脂肪厚度不一樣,而決定脂肪厚度的因素,除了他自身合成的脂肪,還有他消耗掉的脂肪。沒錯,寶寶也會消耗脂肪。別看他們成天躺著不動,正因如此,他們的機體需要有一種運轉來保證他們即使不動全身也是熱熱的,這就是寶寶體內特有的“棕色脂肪”。棕色脂肪會大量消耗寶寶的熱量,瘦寶寶的棕色脂肪多,所以吃下去後被消耗得多,還容易顯得總是吃不飽的樣子;而有些胖寶寶這種棕色脂肪少,所以吃得真是不太多,但就是看著那麼有“油水”。

總結:

寶寶長得胖,可能是奶水的功勞;寶寶長得不胖,絕不是奶水在拖後腿。

 困惑二 

奶水白得像清水,是不是營養不夠多?

雖然不缺奶,但總是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營養,產生這種擔憂的主要原因就是顏色看起來太白。這時候如果一旁的老人再來一句:”你看你的奶這麼白花花的像清湯一樣,這樣的奶是沒營養的,不能給寶寶喝。“ 立馬就開始懷疑自己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奶白還是黃,這是和誰比呢?如果真要比,那麼比的是同一個餵養階段、在一次吸奶中的同一個期間嗎?

要知道,母乳會隨著哺乳階段的推進而不斷變化,以滿足生長發育中寶寶的營養需求,因此不同餵養階段母乳的成分是不一樣的;而即使是同一次奶,前奶、中奶、後奶,成分和顏色也會是完全不一樣。

>>> 初乳、過渡乳、成熟乳

母乳中含有不同種類的蛋白質,並且這些蛋白質的含量會隨著哺乳階段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下面這張圖所示,哺乳第一周後母乳中的蛋白質含量顯著減少,母乳蛋白質濃度持續下降直至6月齡,之後保持相對穩定。

在哺乳早期母乳中乳清蛋白的含量相對比酪蛋白高(約90:10至80:20),到過渡乳為60:40,成熟乳為50:50 。

但是不要擔心,蛋白質含量下降並不代表沒有營養,恰恰相反,每個階段的產生的奶都是最適合當下寶寶的。奶水也是在不同階段履行不同任務,隨著寶寶的腸道系統的成熟,對蛋白質、乳糖、脂肪的需求都在產生變化,母乳的成分變化恰恰就是在不斷迎合寶寶的生理發展需求,這也是人類幾千年下來的一種機能,我們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初乳:產後2-3天

生產後最初出現的是初乳,顏色是極黃的,質地相對粘稠。也許是初乳顏色太黃,我們又都一致認可初乳是營養的,所以就會產生“母乳越黃越營養”的錯覺。初乳的蛋白質含量相對比較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相對比較低。

過渡乳:產後4-10天

過渡乳裡面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會逐漸減少,相應的脂肪和乳糖的含量就會逐漸增加,泌乳量逐漸會達到每天平均500CC左右。

成熟乳:產後11天-9個月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又會升高一些。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達到一個恒定的比例,這個時候的母乳是營養成分利用最好階段。

>>> 前奶、後奶

前奶是每一次在媽媽剛剛開始餵奶的時候寶寶喝到的乳汁,它看上去是像水一樣的,比較稀比較淡還會有一些微微的藍色。前奶的脂肪含量比較低,乳糖含量相對高。前奶主要是給寶寶提供很大一部分的水分,讓寶寶解渴。

後奶是隨後排出來的乳汁,通常是在過了最開始的階段或是在奶陣以後寶寶會喝到的乳汁,它看上去比較粘稠,顏色比較白。後奶的脂肪含量比較高,能夠給寶寶提供更高的熱量,讓寶寶感到飽。

前奶和後奶的主要區別就是在脂肪含量上,這也會造成很多媽媽的困擾,奶水太多了,所以寶寶每次都只能喝到脂肪含量不高的前奶,寶寶吃不胖。

與其說是奶太多了導致寶寶吃不胖,不如說是餵養方法不對造成了寶寶沒有吃到完全的母乳。只有前奶和後奶都吃到了,寶寶才可以獲得全面的營養。特別對於小寶寶來說,喝過多前奶,會有過多的乳糖吸入到體內,由於寶寶還小,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分解,大量沒能消化的乳糖就會刺激寶寶的腸胃內壁,就會在腸道內產生氣體,造成脹氣、綠便、水樣便、泡沫便等等情況。

順便也要說一下,脂肪含量在乳汁的排出過程中會升高,每一次喂給寶寶的乳汁中含有的脂肪和其他營養成分都不同,但在一定的哺乳階段,比如寶寶出生後2-3個月,每天的乳汁的平均營養含量是穩定的。

總結:

1. 奶水白還是黃,並不表明奶水的營養高還是低,前奶後奶的顏色就是不同的;

2. 奶水多的媽媽,要確保寶寶每次前奶和後奶都吃到了。

 困惑三 

多吃高蛋白有營養的食物,奶水可以更營養?

畢竟奶水是寶寶唯一的口糧,所以媽媽對寶寶那份濃濃的愛總想寄託在這唯一的口糧上,營養點再營養點,豬腳湯、鯽魚湯,全都是一級高蛋白的食物,這些東西OK媽自己那時也沒少吃,不過吃到最後全都長自己身上了,奶水卻還是那樣,除了乳腺堵了若干次。

科學一點一說,媽媽從懷孕開始,身體就形成了一種胎兒優先的機制,在懷孕的時候,我們會動用體內的所有營養來滿足胎兒,當身體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時,身體會自動調用儲備的營養物質,先滿足胎兒的發育。母乳媽媽也是一樣的,當營養攝入不足時,身體會調用儲備的營養物質。

不過,真的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的奶水做一點點努力嗎?那也還是有一些的,當然不是要大吃大喝,而是要飲食均衡,保持足夠的水分,多吃新鮮果蔬保證植物纖維的攝入,既可以讓媽媽自身健康,也可以保證母乳可以向媽媽身體裡充足的維生素儲備中去獲取。

總結:

多吃高蛋白食物並不會改變奶水中的蛋白質成分,但保持營養均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