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給寶寶一個神奇的世界,他會更聰明❗

保持一些神秘,給出一點驚喜,創造一個神奇,或許可以讓寶寶更聰明!

這個觀點看著有點扯,其實完全不。

“人類天生擁有‘好奇寶寶’的屬性,所以當嬰兒看到令人驚奇的情境時,他會竭盡所能地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這種最原始的好奇心,便是寶寶學習的最初動力。”全球自然科學頂級雜誌《科學》這樣說,孩子能夠識別那些不尋常的現象,並且花更多的注意力在上面,用更多的經驗去探索它。

對於小孩子來說,發現給他們帶來喜悅,而這種快樂會引領著他們進行更多的探索。

1 寶寶遠比我們想像得更聰明

 “出生還不到一小時,小寶寶就會模仿你,如果看見你伸舌頭,他也會伸舌頭。儘管之前,他還沒有看過任何人的臉,包括自己的小臉。”哇哦,有沒有很驚訝?沒錯,寶寶們出生並不是白紙,他們在出生時就對這個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他們的大腦就像電腦一樣早已設定了很多程式,遠比我們想像得更聰明。比如他們一早就明白了固體沒法穿牆而過、踏空會掉下來。

他們有時候還是指導我們學習的榜樣,不是被動地對環境做出反應,而是通過積極的觀察、假設、實驗和總結,對周圍世界進行探索。還不到1歲,小寶寶已經開始用所有感官武器開始系統分析每一個物體:用手摸、用腳踢、用嘴啃、用耳貼,全力收集這物體的相關資訊,有條不紊的在這個物體上做著各種實驗。

所以在孩子一兩歲時總一刻不停地“搞破壞”?你不用太擔心。因為玩具本身對他們已經沒有吸引力。他想知道這些漂亮好玩的東西到底是怎麼做成的,想瞭解玩具裡面到底有什麼,他們想要研究隱藏在裡面的“奧秘”。

2寶寶天生充滿好奇,想要去探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曾經對110名11個月大的嬰兒進行過為期三年的實驗,觀察這些嬰兒在面對物體處在令人驚奇的情境中和在正常情境時分別做出的反應。

比如在令人驚奇的情境中,一個物體看起來會漂浮在半空;正常情境中,物體被某物支撐處在半空。

觀看了令人驚奇情境的嬰兒可以選擇繼續探索這個物體或是看新的情境。嬰兒們都選擇了前者,而不是觀看新情境(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寶寶的注意力可是很短暫的)。

接著研究又發現“吃了一驚”的孩子們開始嘗試把那個看似懸浮在半空中的物體重重地摔在地上,來測試它的重力。而這些學習的舉動在另外那些觀看正常情境的寶寶們身上並沒有發現。

所以:嬰兒天生充滿好奇,“驚奇”會是學習的推手,刺激孩子們去探索。

孩子們會使用自己對於世界的複雜預先認知來探索世界,當事物不是按照正常方式進行,而是出現了一些驚奇,他們會抱以更長的關注時間,投以更多的關注度,然後加倍“研究”。孩子在自己的預期被打破時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偶爾變個小魔術~~)

3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神奇的世界

看完這些,我突然想起了兒時的鄰居,現在在美國頂級大學當教授的L,原來二十多年前他的媽媽就在無意識地給他創造著那個時代我們眼中的“神奇世界”。

印象裡最深的一次是我進他家,被牆壁上貼滿的恐龍嚇到哇哇大哭。因為有一陣他瘋狂地迷上了恐龍,於是他的媽媽想盡一切辦法把房間周遭弄成侏羅紀、三疊紀時代的氛圍,一些恐龍的折紙散落在房間各處,你仿佛置身于原始叢林中。

隔一陣子去他家,又像是進入了太空,天花板上會有各式飛機懸掛著,牆壁上的恐龍早已被太空船和太空所代替,原來小夥伴對恐龍的興趣已經全然轉移了……總之隔一陣子去他家,就會進入全新的世界!所以那個時候,身邊的小男孩都喜歡來他家玩。

他媽媽打造的神奇世界,想必帶給了他無限的幫助,保留了他原始最好的好奇和探索欲。只是我是女孩的緣故,對這些無感,要不然應該會很羡慕吧。

任何時候都不要讓孩子覺得無聊,這是腦神經科學家給的中肯建議。在有規律的生活基礎上,給予一些變化、驚奇和有趣,那會讓孩子們更會思考更聰明。也許我們做不到兒時小夥伴的媽媽那樣,但有一些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並不難。

比如在差不多五六個月時,就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躲貓貓的遊戲了。當我們用雙手蒙上臉時,寶寶會莫名其妙地看著你,當你張開雙手重新露出眼睛的時候,他們會被你逗得露出笑容,因為這就是“神奇”。

比如帶他們到處走走、各處逛逛,不需要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只是帶他看看所有新奇的東西,把他感興趣的東西講給他聽。

比如和他一起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兒子最近老喜歡當司機和乘客、讓我做售票員,他開著小車先問我買票,然後坐上他自己駕駛的“小火車”出發,如此反復樂此不疲;有時,他也會想要我扮“小紅帽”,他自己則是“大灰狼”,要來抓我……這些在他們眼裡也都是“特別的”、“神奇的”。

孩子們不僅對這個世界有著比我們所想得更多的知識,而且他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去進行一些假設的實驗。所以,對孩子們來說,給點驚奇,給點不同尋常,都會成為他們學習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