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變幽默?千萬不要錯過這關鍵的一年
兒子最近突然變得很頑皮,他開始在很多事情上和我“作對”,這讓我很頭疼。不過,有意思的是,性格偏內向不太有表情的他卻在近期笑聲不斷。比如他會把小玩偶放在頭頂,然後輕輕一搖頭,見它下落,隨後哈哈大笑。又比如,我讓他親親我,他偏不,而是故意跑去親外婆,然後回頭沖我大笑,我假裝生氣,他會更高興,繼續親外婆,繼而開懷大笑。再比如,我和他聊天,我每說一句,他就會說“是的”,重複無數次“是的”,樂此不疲。
我原來以為他只是開始學會了“自娛自樂”,直到偶然的機會看到了耶魯大學40年的研究成果:兩歲這一年,培養幽默感不可錯過;而兩歲半是幽默感的最佳培養時期。這才驚覺,原來這些大人眼中的“好玩”,是小孩幽默感的源泉,我真的差一點就忽略了。
幽默感會為孩子們排除許多緊張和困擾,會讓他魅力陡增,所以麻麻們要瞭解他們表達幽默的方式,我們一定要好好維護並且努力營造幽默的環境。那麼孩子們的幽默行為有哪些呢?看看下面的研究報告吧。
首先麻麻們要知道,下面這些行為是孩子表達幽默的的方式:
本末倒置:在衣櫥裡睡覺,倒騎玩具馬,大喊他的早餐是桌子,把衣服反過來穿。
搞惡作劇:先友好地遞給別人一個玩具,繼而又搶回來。
小意外:跌倒,故意從椅子上溜下來,把自己困在椅子上,撞到其他孩子的玩具……只要他覺得不疼痛,這些行為發生時他都會微笑或大笑。
創設情境:一個孩子敲門,另一個孩子開門,開門後他們都會大笑,做幾次就幾次。
想像力:和孩子玩過家家時,他先告訴你在街上,轉而又說他回家了,他為他的跳躍思維而大小。當他拿著木棍當馬騎時,你要說一句:“哈哈!我們的小白馬跑出來咯!”他會立刻哈哈大笑。
出人意料: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兩歲半的孩子眼裡,會變得令人發笑,比如:杯子倒了,玩具掉了,餅乾灑了一地,他都會感覺很新鮮。
假裝:有的孩子玩的時候會裝哭,他感覺很好玩。
幽默的語言:他已經能清楚地發音了,但有時會故意用小孩子的語言,含糊的發音會使他高興。大多數孩子都喜歡怪異的話。如果大人說的哪句話比較特別,儘管他們不明白話的意思,但是他會盡力地學,然後重複地說。兩歲半的孩子,對大人提出的幼稚問題特別感興趣,當父母用幼稚的語言和幼稚的行為與他交流時,他都會欣然接受或模仿。
所以,比起一歲“可愛又難纏”的階段,兩歲是則進入了“又好氣又好笑”的時刻。孩子比先前多了太多“幽默”的舉動,我們要嘗試著去懂他並維護他的“小幽默”。一般的行為(除了特別危險的、特別傷害他人的等)請不要制止,那只會遏制孩子“探索並且呈現幽默”的快樂。
而兩歲半的孩子則比兩歲時更愛交流了,他開始離開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別人笑的時候,他也會跟著笑。當他和成人及小朋友們在一起時,他仍會主動向成人微笑,以此作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對另外的小夥伴,他的交流方式多半還是肢體語言,很少去講話。他對小夥伴說的最多的可能是“好玩”和“笨蛋”這兩個詞;有時他們互相擁抱,有時他們互相攻擊,不管怎樣,他們都是微笑的。所以這會是培養幽默感最佳的時期。
前些日子,我的閨蜜小樹兒媽聊起他們家兒子的小趣事。“你知道嗎,小孩子的快樂其實很簡單,有一天,我們家的保姆把塑膠袋抖抖松去套垃圾桶,他就開心地笑了。後來,每一次只要我們抖弄塑膠袋,他聽到那個聲音,見到塑膠袋膨脹的模樣就會笑。於是我就專門花了點時間陪他玩了一會兒,把小塑膠袋撐開納入了一點空氣然後在他頭頂甩來甩去,他為此高興了很久。”他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我還沒有看到這篇研究報告,只是簡單地理解為那是孩子的小快樂,殊不知那還是一種幽默呢!關於理論,我們不用太過care,但只要和小樹兒媽一樣,我們細心觀察、用心去體會並且尊重孩子的快樂,維護並且創造一些幽默的情境,那就足夠了!
參考文獻:《你的N歲孩子》 路易絲·埃姆斯等著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