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打人,為什麼?怎麼破?
當爸媽的總希望孩子是懂禮貌、講道理,完美的。所以孩子一發脾氣、一哭鬧,還出現了打人的情況,就會特別焦慮。
但事實上,有時候我們是過於著急了,和身體一樣,他們的心理也是慢慢成長的哦。那些我們現在看來修養甚好的男神女神,也並不是一出生就會彬彬有禮的。也許壞脾氣、哭鬧、打人都是在某個階段最正常的情況,關鍵的是我們要找到背後的原因,帶著他們慢慢做得更好!
今天我對兒童心理專家曹欣冬老師在我們“媽咪OK”微課上的分享進行了全面梳理,看看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他們的心理變化和出現這些看似不好的行為背後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寶寶從出生之後到18歲之間,除了身體發展成熟之外,心理也是逐漸完善的。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他的心理變化也是不一樣的。今天主要說說2-8歲各個年齡段寶寶心理發育特徵。
2-8歲,寶寶們到底怎麼想?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會經常跟父母唱反調,稍微一不如意就撒潑打滾,而且對東西佔有欲特別強,像我們家的孩子就是東西讓他看到了拿到手,就變成他的了,這就是典型2歲寶寶的心理特點。
3歲的寶寶比2歲的寶寶有明顯的成熟表現,出現任性或者不講道理的行為會相對減少,可以和家長有溝通交流,樂於分享自己的一些東西。
4歲的孩子因為身體和心理發育進一步完善,運動功能逐步發育完善,此時的寶寶就會比較愛冒險,比較好動,比如尋求刺激,關注周圍一些好奇的事情,這是典型的心理特點。
5歲的孩子就相對比較懂事,這個時候跟他講一些道理也可以聽取其中一部分,與爸媽也能有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是不是好期待這個時期的到來?)
6歲的孩子就進入到了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就是出現了我們所謂的不聽話或者攻擊性☆禁☆行☆禁☆為等等,甚至罵人打人等情況。
7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思維思考方式,這時和大人交往的依賴性會減小。
上面這張圖片,爸媽們可以仔細看看哦,2-8歲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攻擊性☆禁☆行☆禁☆為,只不過在不同時期所表現的具體方式有所區別。
和吃喝需求一樣,不聽話、打人等也是本能
佛洛德認為“侵犯傾向是人天生的,獨立的本能傾向”,孩子發脾氣、打人等攻擊行為實際上和他的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樣的,孩子餓了出於本能就會表現出哭,孩子內在的攻擊性的表現在行為上的體現就是不聽話、發脾氣、打人、罵人等攻擊性☆禁☆行☆禁☆為。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既然人有這種本能的傾向,那麼讓他表現出來會更好些。如果本能的宣洩方式不對外、不釋放,而是深深埋在兒童的心裡,這往往會給人帶來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所以說從攻擊性的本質來說,孩子表現出來的所謂的不聽話、罵人打人的表現實際上是正常的本能反應,只要孩子表現的程度不嚴重,持續的時間不是很長,就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的一個行為模式。呆帝媽蜜們不要把它看做洪水猛獸,一點都不能容忍,完全可以放下焦慮。
但是如果孩子們外出時躲著其他孩子不敢靠近、平時稍微不如意就會出現喊叫哭鬧,這個時候,當爸媽的需要給予一定的關注和引導了。
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大體源於模仿
既然發脾氣、愛哭鬧、打人都是外部呈現出現的行為,那麼他們怎麼會出現這種行為呢?
先給大家講一個“寶寶玩偶實驗” ,一起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禁☆行☆禁☆為出現。具體實驗是這樣的:
安排兩組兒童,一組孩子觀看成人對玩偶進行攻擊的場景,具體攻擊行為就是拳打腳踢;另一組孩子看到成人對待玩偶非常平靜,和平共處。之後把孩子們帶到相類似的房間。
第一組孩子進入房間之後,立馬模仿成人的行為,對玩偶進行比較暴力的行為舉止。另外一組的對玩偶沒有出現暴力行為的表現。
上面是第一個實驗,第二個實驗是把孩子分為三組。第一組,讓他們看到成人攻擊玩偶之後,有人對成年人進行嚴厲的批評。第二組,讓他們看到成人對玩偶進行攻擊的行為後,得到了表揚,甚至還得到了一些物質獎勵。第三組,成人有這種攻擊行為,但旁觀者沒有給予評判。
然後,實驗發現,除了第一組,其他兩組都有明顯的攻擊行為。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大多數的孩子出現的打人、發脾氣這樣的攻擊行為是通過他們有意或無意地觀察成人的行為模式形成的。大家可能真的沒法想像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有多強,他們在看到別人尤其是自己的爸媽發脾氣、吵架等,就會不自覺模仿,並開始把它們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模式。
如何找尋到孩子壞情緒背後的原因?
孩子越小越表現出來的發脾氣等行為和遺傳的關係更大,比如父母性格脾氣秉性會遺傳給孩子;還有小的時候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的地方,肯定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穩定性。
所以同樣是吃喝拉撒和身體不舒服,在嬰兒期,不同的寶寶表現的情況也會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就會一直大哭大鬧,有些就會相對平和一些。
到了孩子兩三歲時,人格會逐漸形成,這個時期爸媽的引導是否正確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和脾氣。
有的爸媽對孩子管教非常嚴,屬於絕對權威性的服務,對孩子說一不二,甚至出現懲罰高壓管教方式。這會讓孩子以後遇到問題時也採取和爸媽一樣的方式,比如叛逆和對抗。
有的爸媽會過度溺愛,對孩子無要求,沒有原則滿足任何需求,這樣對孩子也不好。因為孩子長到一定階段一定會要走出家庭,會更多得和外面的世界接觸,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發生衝突,他就會適應不了,爸媽不正確的溺愛會教導孩子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影響到4到6歲的孩子攻擊性☆禁☆行☆禁☆為的因素是因為小朋友之間的交往衝突。如果碰到那種脾氣特別糟糕、愛打人的小朋友,爸媽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和他們接觸,因為孩子會有模仿行為。
如果碰到孩子有非常嚴重的打人、發脾氣行為,我們一定要進行引導和管教。孩子1歲到兩歲左右,愛哭鬧、發脾氣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疏導;稍微大點,爸媽要採取共情的方式,先試著去瞭解他們的需求和背後的原因,然後表達對他們的理解,慢慢進行引導。而有些是因為孩子精力旺盛,我們要幫著他找尋一些宣洩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多多運動,把體內的能量多消耗一些,給衝動的行為找到宣洩的方式。
一些問答
1、兩歲的小孩最近完全講不通道理,沒順著他的意就伸手打人。因為這個吼過也打過,總是失敗還效果相反,該怎麼辦?
答:首先,就如我們講座之前提到的,孩子的攻擊行為是本能,不要當成洪水猛獸,不要接受不了,這個是必經階段。明白了這點,爸媽就不用無端焦慮。對孩子的嚴厲管教或者發脾氣是完全起不到正面效果的,請記住打罵不能解決發脾氣的根本原因,相反孩子可能會模仿暴力行為。
所以我們要努力瞭解,引起孩子發脾氣或者打人的原因是什麼。這背後有各種情況,當爸媽的一定要努力去尋找。
2、我女兒快六歲了,最近兩個多月不願去幼稚園,每天都要便便最少三次,每次時間在20分鐘左右,每次都有便便也不稀,去檢查了身體沒有問題,她便便時不停在伸縮肛門,有次沒憋住還拉褲子一點點,這是什麼原因。她在家很愛發脾氣,絕不會讓妹妹動她東西,也會打妹妹說妹妹欺負她,這種是不是心理情緒導致的呢?
答:有這種現象發生,我們會認為是孩子出現了焦慮的情況。寶寶因為情緒波動較大,所以影響到胃腸道的神經問題。我們大人緊張時也經常會有想上廁所的感覺,所以孩子也是一樣的。寶寶出現這個問題,爸媽應該瞭解為什麼他不願意去幼稚園,通過問孩子、問老師、問小夥伴,找到真正的原因。如果對他嚴加指責,問題只會愈演愈烈。
另外,她對待妹妹的態度可能是她已經感受到了 所以,
3、寶寶4歲,脾氣很差,一旦有人對他說不可以,就開始尖叫,然後哭個不停,怎麼哄怎麼打岔都不管用。如果打他,會哭得更凶。他上學也不愛說話,在外面玩滑滑梯,他自己玩能玩的很開心。但有別的小朋友來一起玩,他就不玩了,我想問問該怎麼辦?
答:出現這樣的狀況大體是爸媽在平時管教有些過於嚴厲和強勢了。爸媽在平時可能一直採取高壓政策,他是在學習爸媽的處理方式。所以孩子會比較內向膽小,一旦有人來玩了,他就覺得別人來搶著玩滑滑梯,內心就很害怕,想回避。
所以在和孩子說不可以的時候,不是單純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而是該告訴他不可以或者不行的道理,慢慢和孩子解釋和溝通,他們是能接受和學習的。
4、兩個兒子,一個四歲半一個兩歲半,兩兄弟經常打架,喜歡爭寵,小的模仿大的,大的模仿小的。自從弟弟出生,本來能好好吃飯的哥哥變得要人喂才肯吃,本來很聽話的哥哥現在好像做什麼都很叛逆,特別是喜歡和弟弟搶東西打架,怎麼辦呢?
答:因為出現了老二,老大要爭寵,這是特別正常的情況。這說明老大的心理很正常,如果他不爭寵,那才是不正常。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解決問題。老二小,我們總是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但是一定不要忽略哥哥的感受。如果哥哥和弟弟打架,一定不要責備哥哥,你真不懂事。這會一次次傷害他。比如哥哥和弟弟搶東西,弟弟哭了,一來就批評哥哥,你這樣真不對。可以和哥哥說,你要玩弟弟的東西,可以好好地跟弟弟說。也可以安慰一下弟弟說,東西給哥哥玩一會兒,哥哥很愛和你一起玩哦。不要因為誰小,而更多地照顧小的情緒,大的那個也一定要關照到。
5、孩子一旦遇到她不願意做的事就發脾氣、哭鬧,很容易生氣,醫生說孩子有焦慮症。這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作為家長看到她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試過耐心地分析情緒,教她排解暴躁情緒,但效果都不好,我應該怎麼做?
答:儘管孩子小,他也是可能有焦慮情緒的。這個情緒存在是很正常的,可能是小的時候有過一些創傷,也有可能是大人對待他的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怎麼來判斷,這種焦慮情緒是否正常呢。那就要看,如果孩子只是在不願意做的事情上發脾氣,這個是正常的。但如果是他自己願意做的事情上,一旦做不好,他的情緒也這麼激烈,那就需要特別關注一下了。
如果孩子今天特別不願意做一件事,爸媽不要強迫他,可以讓他去做他喜愛的事情。不要老認為我們覺得好的事情,一定要孩子去做,這是很容引起孩子反感的。還不如先陪他做他愛做的事情,等他心情好了,再去引導他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這樣孩子的接受度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