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左岸芯慧電子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波
近日,中國智慧農業網採訪了左岸芯慧電子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波,張董是一位實幹家,每每做事都是從基礎做起從源頭做起,比如智慧農業領域最基礎的感測器研究。張董更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家,做事環環相扣,佈局深遠。
從感測器出發
如果把智慧農業比作一個人,感測器就相當於人的眼睛,它是智慧農業的起點,農業資料的來源。左岸芯慧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從感測器開始踏入智慧農業領域,致力於解決農業應用級感測器問題。最終實現了全部農業感測器標準化,從土壤檢測、水質檢測、空氣檢測、氣象檢測,到資料化、智慧化,使所有類型的感測器具有了標準介面、標準協定。
對這一點張波董事長非常滿意:“別看只是解決了這麼一點問題,其實是真正解決了物聯網在農業大地裡應用的關鍵。感測器的這一小步,是農業物聯網的一大步。感測器的標準化,國內沒有第二家,國際上也沒有針對中國農業的感測器統一標準。以前的感測器採用不同的供電、不同的信號、不同的處理,無論是安裝,還是維護都很困難。標準化後的感測器支援隨插即用、系統自動識別,出問題之後自己就可以更換,舊的拔下來新的插上去,就是這麼簡單。左岸芯慧成立四年之久,售後團隊只有兩人,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產品有足夠信心,後期維護足夠簡單。另外線上檢測離子感測器,能檢測土壤裡面的鎘銅鉛、硝酸根等離子,全國也找不第二家,因為我們將微弱信號放大這個核心技術加入其中。”
搭建全產業鏈體系
在完成感測器標準統一之後,左岸芯慧繼續向前邁進一步,“從感測器開始,到控制,到應用,再到平臺,我們打造了一個智慧農業3.0的平臺,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以物聯網模組解決農業生產效率和精准農業生產的問題。利用感測器完成各種指標線上檢測,包括土壤重金屬鎘、鎳、銅、鉛等含量,土壤肥力氮、鉀、硝酸根等含量,以及用水品質、空氣成分等源頭生產環境指標,做到顯性化、直觀化、資料化。第二食品溯源模組,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追溯體系。第三電商平臺,植根於追溯體系上的電商平臺,可以讓消費者直接看到整個生產過程,包括肉眼看不到的土壤重金屬狀況、水的狀況、空氣的品質,從而實現農場和消費端更捷徑的連接,讓農產品的品質更可信。
左岸芯慧最終定位就是這樣一種全產業鏈智慧農業體系,從田間地頭的生產環境,到種植管控,再到銷售。訂單模式、眾籌模式、認養模式、認購模式等各種新型農業模式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運行。甚至還可以引進政府監管、金融服務、專家服務、種業、測土配方等模組。
智慧農業發展緊迫
雖然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可在張波看來智慧農業的發展仍然非常緊迫,“技術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現在大多數農業企業還是有點急躁,做的更多是應用層面的平臺建設,對底層的基礎問題放的力量太少了,比如感測器、資料傳輸、農業艱苦環境下農業設備怎麼運用等。需要去除浮躁心理,腳踏實地用工匠精神,把這些小的問題,一步一步解決掉。”
最後張波談到,農業要發展,需要建立我們中國特有的資料模型,這些資料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也要向國外學習,特別是那些百年老店的農業企業。在學習基礎上進行創造,在裝備方面,思路方面,要有中國的思想,要有中國的創造,這樣我們中國的農業才真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