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帥大叔用96小時做出了一鍋紅燒肉
老粟,曾經的化學家,
如今的美食家,
從曾經的瓶瓶罐罐,
到如今的鍋碗飄飄盆。
花費96小時只為煮出一鍋紅燒肉。
在京城南鑼鼓巷
深處的一條窄胡同裡,
有一家名叫粟梁小樓的麵館兒,
沒有喧囂熱鬧,自帶清爽氣質
雖與熱鬧為鄰,但氣質清爽,安靜又接地氣。
麵館老闆是位70後大叔,中山大學畢業後就在化學研究所工作了二十年,忽覺到了不惑之年的自己,人生竟像一張白紙,終告別枯燥生活,勇敢地換了一種活法,在古城北京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麵館。
字如其人,手藝也能如其人,粟叔把鑽研的勁頭帶到了他的廚房,竟然把平凡的食材烹出了出類拔萃的味道。這家店才開半年多,地兒不顯眼,知道的人不多,可但凡吃過的顧客都還要再來,全是回頭客生意。
粟叔的招牌菜很牛,都是硬菜,
紅燒肉、打鹵麵、五味鹵,
吃一口就會念念不忘。
店裡做菜的秘訣,
不在於配方和做法,而在於功夫
這樣反復地燉煮、停歇、燉煮
最大限度地讓肉吸收進湯汁
吃起來柔綿勁道、獨一無二
想要做出好吃的招牌打鹵麵和紅燒肉,一定要在煮肉的湯上下功夫。這家店堅持用老方法製作高湯,大棒骨、雞鴨架擱在半米高的鍋裡燉起來,一分一秒等待各種天然物融合再融合,用耐心把味道熬出來。粟叔說他在讀書那會兒,老師就經常對他們說,任何實驗反應都急不得,把心放到肚子裡,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可如今,就連很多老字型大小店也開始嫌這樣吊湯麻煩了,味精、雞精、濃湯寶齊上陣,但挑剔的食客怎會吃不出來,那些嘴巴很挑剔的顧客,連湯頭是第幾遍都吃地清清楚楚。
每天晚上總是要到很晚才關門,
經常到深夜一兩點,
雖然特別很辛苦,但他說自己很享受
安靜一個人在整理食材的時間,
能整理一天煩亂的思緒。
有時深夜,他還會去24小時營業的三聯書店,
買上幾本略盡綿力,支持不多的24小時書店,
也是在為自己的堅持加油打氣。
從開店到現在,
一鍋老湯就一直吊在爐子上,
肉一定要用最好的,
哪些食材不新鮮了,那道菜乾脆今天不做,
煮一鍋紅燒肉竟然需要96個小時……
每週二都是老粟燉新肉的日子,
但他這鍋肉是準備給週六的客人的。
可是,肉要燉96個小時不就燉化了,
到底如何操作呢?
其實並沒有特別,仔仔細細按照程式做好後,
開始咕嘟咕嘟燉肉,等燉幾小時後再關火,
讓肉在高湯裡醃著,一會再煮,
待快煮沸之時,再關火,再醃……
如此循環往復96個小時,
四天四夜,直到食客登門,
到火候的紅燒肉香味濃郁醇厚,好吃到翻。
要問門道,哪有什麼門道,
下的都是笨功夫,慢工出細活也。
我對他們的菜單印象深刻,
只見扉頁工工整整地印著的一句話:
烹調雖煩,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雖貴,比不敢省物力。
作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栗叔除了打點飯館,
也喜歡給花花草草澆水施肥,
花草能移人心性,讓人不浮躁。
老粟打趣說,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子,
卻開始喜歡做一些老年人喜歡的事情。
店裡養了三盆桂花,
他母親最喜歡桂花,
每次整理桂花時候,
就會想起很多之前在臨汾,在廣州的往事……
人的一生很長,
不一定只做一件事,
不一定只在一個地方,
不一定只能墨守成規,
很多時候,心底的聲音,
會在生命中某個階段,
輕輕地發出信號,
給你某種暗示或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