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學步車,寶寶這3個動作很重要
每個動作都具有意義
2歲前,寶寶每天的發展快速,時常帶給父母驚喜,因此細心的爸媽會因為覺得「孩子每天都不一樣」而感到欣慰,其實寶寶的每一個動作發展,除了代表著對世界多一分的認識,也代表著身體肌肉的成熟,從4個月左右,頭頸、背部肌肉的成熟讓寶寶學會抬頭、進而翻身;6~7個月,腰、背肌肉逐漸增強、使寶寶開始學會穩坐、8~9個月,軀幹與四肢的肌肉發展可以支持孩子學習爬行,到12個月左右,逐漸增強的軀幹與下肢力量將繼續支持孩子學習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賴冠宇職能治療師表示,無論是抗地心引力的動作(抬頭、翻身或坐起)或重心移動的動作(爬行或走路),每個新學會的動作技巧對寶寶都具有特別意義,包含增加的視線範圍、熟悉使用身體肌肉或認知到自己正位於空間中的某個位置等。
不需執著於某個動作發展
當寶寶到了能夠四處爬行的階段,因為爬行能夠帶給身體足夠的刺激並有益於整體發展,許多媽媽會執著于讓孩子多爬,甚至設法推遲他學習走路的時間,賴冠宇職能治療師指出,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所提,0~2歲稱為感覺動作期,其實在這個階段,任何動作的發展都有益於給予寶寶刺激,並促進其大腦的發展,雖然多鼓勵寶寶爬行可以帶來許多益處,但卻不需刻意推遲他下個動作的學習,如果寶寶真的爬行得較少、只想扶站或學走也沒有關係,家長如果真的很在意,只要在遊戲中讓寶寶可以時常使用上背部的肌肉,如:以玩具誘使他手臂上舉拿取、貼圖畫紙讓他在牆上塗鴨等,補足上背部肌肉所需的練習需求即可。
從爬到走‧熟悉重心轉移
從爬行到走路,除了必須使用不同肌肉部位外,其中更重要的是寶寶正在學習重心的轉移,從爬行時,手腳一前一後、重心位於四肢,到站立行走時,如企鵝跨步般一左一右嘗試平衡、重心著重於腰背肌群與下肢,透過熟悉重心的轉換,能刺激寶寶的本體覺,讓孩子在學習移動時走的更穩妥,因此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建議家長不只提供誘因,讓寶寶多加練習走路,于戶外時,也可慢慢減少推車的使用,鼓勵孩子多走路,訓練其下肢的穩定度與強化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