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電腦容量大好?256G照樣秒殺512G

說到SSD固態硬碟,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近年來,它已經逐漸取代機械硬碟成為主流,不管是在安全性還是速度,都是突破了機械鍵盤帶來的性能瓶頸。如今筆記型電腦多配備的是128G,256G和512G固態,不過是不是容量越大性能越好呢?

首先給大家做一下基礎知識梳理:固態鍵盤和機械硬碟的區別。

固態硬碟最大的亮點在於讀取速度快,也就是速度快,對於使用者來說,速度為快不破才是用點。不過相比機械硬碟,固態硬碟也有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容量不大,並且價位較貴。

一般我們選購固態硬碟會考慮哪幾個方面?一般都是容量,快閃記憶體,主控晶片,介面類別型和傳輸協議。

1.容量

許多土豪機友們選擇SSD的時候都會偏向大容量的,例如同一個電腦有256G和512G兩種固態選擇,一般都會選擇512G,感覺更加划算。但其實並不是的,首先快閃記憶體是有讀寫壽命的,在長時間使用後,資料可能會有出錯,為了保證資料安全,許多廠商在製造SSD時都會留有一定的空白冗餘空間,以便在固態硬碟局部出錯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讀寫。機友們看到的那些容量為500GB或者480GB的固態硬碟就分別12GB和32GB的空白冗餘空間,這些冗餘的空間雖然平時無法使用,但在關鍵時刻就能挽救資料。所以冗餘越大,固態硬碟容錯能力就越強,資料安全性也就越高。

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64GB小容量的固態硬碟速度偏慢外,128GB、256GB、512GB容量的SSD讀取速度相差不大。因此在選購SSD的時候,除了容量太小的不建議選外,128GB以上性能相差並不大。

2.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晶片是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也是固態硬碟高速讀寫的保障,上文已經提到快閃記憶體是有使用壽命的,速度也是有差別的。不同的快閃記憶體類型壽命和速度都有較大的差異。市面上主流的快閃記憶體分為SLC、MLC和TLC三種:

基本上筆記型電腦使用的就是MLC,成本適中,性能比較均衡。當然性能和使用壽命最好的是SLC快閃記憶體,但是成本比較高,民用級固態硬碟基本不使用。

3.主控晶片

主控晶片相當於固態硬碟的大腦,大腦運轉的越快,固態硬碟的性能自然越好。決定主控晶片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參考頻率、通道數量以及核心數量和架構等。

4.介面

現今固態硬碟介面有三種:SATA介面,PCI-E介面和M.2介面。SATA介面是目前最主流的介面,但是傳送速率只有600MB/s,不能完全發揮出SSD的全部性能。

M.2介面有兩種,Socket2和Socket3。兩者分別對應的物理介面形態為B Key和M Key。部分M.2 固態硬碟採用的是Socket2 B Key介面,走的仍然是傳統的SATA匯流排,因此這類M.2介面的固態硬碟其讀寫速度和普通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沒有任何區別,最高仍為600MB/S。而真正走PCI-E匯流排的是全速的Socket3 M Key介面。這類固態硬碟可以達到全速3.2GB/S。

現在最快的PCI-E3,0X4介面最大理論速度可達3.2GB/S,這樣的速度整整是SATA介面的五倍有多。

5.傳輸協定

主流機械硬碟和SATA固態硬碟採用的是AHCI傳輸協定,這種傳輸協定與SATA介面配合完全夠用,畢竟SATA介面速度本來就有限。但隨著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問世,AHCI傳輸協定就成為了瓶頸,它嚴重限制了固態硬碟的4K讀寫性能。在這種情況下,全新的NVMe協議問世了,它專門針對全新的PCI-E固態硬碟而開發。相比傳統的AHCI協定,NVMe協定的延遲大幅降低了50%。

因篇幅有限,其他技巧在下次分享~

如果我今天給您在電腦知識方面帶來幫助,就請點擊訂閱一下,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