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一次,用舌頭感受藝術

當吃不再是生存所必需的任務,就變成了感受世界的一種方式。

我們用看來感受世界的顏色,用聽來感受世界的聲音,用觸摸來感受世界的質感,同樣用吃來感受世界的韻味。

世界上最頂級的“廚師”從來都相信,他們是身處食材當中的藝術家。就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用一副《蒙娜麗莎》的光影、色彩來展示人性的美好,美食藝術家們是通過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構建自己的藝術作品,像人們展現不一樣的世界。

古今中外,動物都是藝術家們創作最豐富的靈感來源之一。美食藝術家們也不例外。

Anna Joyce就是這樣的一位藝術家,她擅長通過用各種常見食材搭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現實主義餐盤藝術。在它眾多風靡的作品當中,其中就有很多是專門為了紀念她逝去的鳥兒特地創作的。

鳥兒獨自站在綠色的枝頭或者成群結隊站在電線,對觀眾來說,這是來源於生活場景的藝術畫面。但如果知道Anna·Joyce的創作初衷,可能就會明白在這些清脆、香甜的食材背後,確實對寵物觸景生情的一份思念。

藝術作品對觀眾來說是唯美的享受,對作者來說往往是感情或者價值觀的媒介。

《烏托邦》是湯瑪斯·莫爾的一部不朽的文學著作。作者通過對一個“沒有的地方”進行描述,表達著在自己的希望裡,人與人應該是怎麼樣的關係。

Craig Thornton也曾做過類似的嘗試。但採用的是截然相反的反烏托邦式的表達。

被剝了皮的鹿、狼和孔雀站立在一片櫻桃林中,有些還被燒焦了……Craig Thornton表示,望通過自己的食物體現出大自然貪婪和腐朽的一面,讓顧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夠反思人類和社會的關係。

除此之外,藝術還有一個神奇的作用,就是讓觀賞者們可以穿越時空,讓人們領略當時情境下的人、事、物。這在古往今來很多書畫作品中都十分常見,但是,如果是用食物創作的呢?

食物藝術家和業餘廚師曾使用比薩、魚、三明治、椒鹽卷餅、汽水罐頭、麵包棒和橄欖製作出了一座可以吃倫敦城。堪稱是美食藝術中的史詩巨作。對於倫敦十分具有標誌性的建築——大理石拱門是用椰肉和歐亞甘草打造的,而不列顛博物館則是用更傳統的薑餅塑造的。

相信親臨現場的觀眾們,不光可以從這個“抽象派”的畫面當中,一覽別致的倫敦街景,甚至可以親自品嘗一下倫敦獨特的“風味”。

這就是美食藝術的獨有魅力。文字或者繪畫藝術,我們只能通過視覺感受,音像作品我們要加上聽覺。但只有美食藝術,可以讓我們調動起所有的感知器官。這就使得美食藝術,相比於高高供奉在教堂中或者博物館中,那些抽象派、印象派難懂的世界名畫外,更加讓人容易理解和記憶。

在欣賞皮埃爾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所作的名畫《遊船上的午餐派對》時,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塞納河畔聚餐時的快樂場景,看到他們臉上幸福的表情。但對於他們身邊的美食、美酒,總是有些味覺上的缺失和遺憾。

但如果是到了上海外灘的MUSEO中,可能這種缺憾就會得到滿足。

上海外灘的MUSEO妙食社從餐廳環境佈置,到食物的“創作”,很多方面的靈感都是來源於這幅名畫。除了用復古與摩登的裝潢,半開放式的畫廊設計,餐具的搭配挑選,或者窗簾,餐桌椅的陳設與顏色來重塑畫中印象之外,雷諾瓦的炭烤澳洲和牛肉眼,保羅·塞尚的牛排和紅酒等,甚至將味道跨越時空的傳遞到現在。

在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中,品嘗一道道用藝術家命名的美食作品。這個時候,可能才會真真切切的體會到,當時塞納河畔的人們,為什麼如此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