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羊城|揭秘廣州那些叫“雞”的地方
所謂羊城處處有雞(機),從佳節宴飲到家常聚會,叫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道鮮美的白切雞;與“雞”相關的字詞也早已與歷史典故一起融入了羊城街頭巷陌的稱謂之中,在粵語裡靈活地變換著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功能;而一曲“雞公仔,尾彎彎,做人呢點可以怕艱難”的本土童謠,甚至可以瞬間戳中一個成年人心頭的柔軟之地,將其拉回到久遠的兒時記憶。
今天,和小夥伴們聊一聊那些與“雞”有關的廣州地名!
1、雞林
在廣州城中心,曾有個地方叫做“雞林”。為什麼會叫這樣的名字?莫非在市區還有一座林子?
原來,在清代光緒年間,有一個叫劉亞林的村民在惠愛中路與中華路(即現在的解放路與中山五路)開了一家名為“林記”的雞店,但生意卻非常慘澹。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劉亞林的三個兒子長大後才得以改變。那麼三兄弟是怎麼將生意做活的呢?首先,提高貨源品質,出更多的本錢前往清遠或大東樓雞欄精挑細選出靚雞;然後,對貨源加以優化,以精料甚至牛奶拌料來“槽”(育肥)雞;再有,加強食品環境衛生管理,以硫磺煙熏來消毒雞場;最後,改善服務態度,熱情地遵照顧客要求將雞宰割當淨。在多重措施之下,養出來的雞肉嫩、骨脆、毛鮮,漸漸地,林記“牛奶雞”的美名就這樣傳了開來。
後來,生意興隆的林記擴大了店面,掛起了“雞林”的紅字牌匾,意為“雞多如林”,同時也繼承了“林記”的“林”字。如此一來,“買靚雞,到雞林”成為了市民的口頭語,連公車乘務員報站也直接以“雞林”取代原站名。而“雞林”也逐漸從店名,公車站名發展成為了地名。
2、雞鴨滘
說起海珠區永興街,很多街坊可能都比較熟悉,但說到“雞鴨滘”,可能就有人一頭霧水了。其實,“雞鴨滘”就是永興街的舊稱,當年可是農貿興盛的一個地方,而這都有賴於“雞鴨滘”的地理環境。
“雞鴨滘”靠近珠江,其背南之處有一條原寬10米(現因填土後變窄故僅存幾米),長約300米左右,貫通“河南”區域相當部分支流的河段。發達便利的水網交通,帶來了繁華的商貿往來,每逢圩日,瓜菜、三鳥(雞鴨鵝)、土產、雜貨、海味、山貨、木材等等,從鄰近廣州的各鄉用各種船隻源源運入,“雞鴨滘”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由於這個集散地的雞鴨交易最為頻繁,且質優價廉,“雞鴨滘”由此得名。
3、雞翼城
看到越秀公園上的五羊雕像就知道,廣州有著美麗的五羊傳說,還擁有“羊城”的美譽。然而鮮少有人知道,原來廣州在300年前還有一個和“雞”有關的名字!
清初順治三年(1646),清軍攻陷廣州城。清兩廣總督佟養甲為加強城防,于順治四年(1647)在明城南邊城牆的東、西兩端分別修築了一道城牆直抵珠江邊,城牆形如雞翼,因此這裡又被稱為“雞翼城”、“雁翅城”。
在1860年出自《倫敦新聞畫報》的富文地圖上有相關標注和描述。
據《越秀史稿》記載,“雞翼城”城區指清初修築的東西雁翅城內的區域。其大致範圍為北至今一徳路、泰康路、萬福路(明代嘉靖末年所築新城之南城牆故址),南至珠江江岸;東至今越秀南路南段、挹翠路;西至今人民南路南段。隨著江岸的向南推移,從清初至清末,地域有了相當的擴大。
由英國倫敦Delin繪製的《廣州城市全景圖》,銅版畫手工套色,現在是梁基永先生藏品。從圖上可以看到,當時廣州城的佈局非常壯大,一道明清兩代一直保護著廣州的城牆,城外河邊還是一片荒地,城中可見光塔和六榕塔等地標建築。
在清代地方誌中,有時會把新城與雁翅城合二為一,統稱為新城或南城。雁翅城區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太平沙島及其東側至雞翼城、東市大街的地域;另一部分即為太平沙島以西至今人民南路的區域。但神奇的是,這兩部分地域的大小大致相當。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時因為“長”得像雞而得名 ——
1、雞頸坑
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雞頸坑西邊是白雲山的鳴春穀,東邊是沙太公路天虹賓館,再往東是燕嶺、瘦狗嶺,南邊是伍仙橋牌坊,北邊是東坑、同和鎮、梅花園。
雞春崗
在海珠區工業大道中之北段西側,南邊路東側。因村旁邊原有一形狀似雞卵的小山崗(廣州方言稱卵為“春”),故名。住宅是6層以下混合結構樓房。
金雞
在從化街口鎮東北16公里,屬從化溫泉鎮。宋朝莫氏由東莞遷此,因村後山形似金雞,故名。房屋多磚木結構,沿山麓建築,呈帶狀聚落。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荔枝、三華李、柑、橙等。
金雞石
在增城荔城西南21公里,280人,屬寧西鎮。1947年由本鎮百湖鄉老圍村和田心村分居而來,因村後山有大石,形象金雞而得名。房屋為泥磚土瓦結構,沿山邊呈線狀聚落。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花生、荔枝、烏欖、白欖。中新至新塘公路從村前經過。
雞枕山
從化街口鎮東北約13公里。因其山峰形似雞枕而得名。雞枕山高峰突起,峰狀如雄雞之冠,是流溪河森林公園內的第一高峰,海拔1146.7米。頂部以石英斑岩組成,表層多山地紅壤、黃壤,溝穀、坡底為亞熱帶闊葉林,山麓至頂為灌叢、草坡。蘊藏有鐵礦、石灰石和花崗。
雞公關
在增城荔城東北13公里,與龍門縣接壤,屬正果鎮。因原山下有一小村名雞公圍,山上有一大石,貌似公雞冠,故名。
雞耙嶺
在新華鎮西南21公里,炭步鎮西約8公里,北臨中洞水庫,東南鄰藏書院,南與華嶺相接。地形高低起伏明顯,形似雞爪耙過,故名。
雞心嶺
在增城荔城西北11公里,屬荔城街道。因峰形似一倒雞心形,故名。1958年築有雞心嶺水庫,灌溉附近農田。
而它們,不像“雞”卻也叫“雞”……
雞荔
廣從公路兩側,由雞頸坑、黃猄坳、荔枝崗三個居民點組成,從雞頸坑、荔枝崗各取一字而成今名。建築物多為混合結構的低層樓房,沿廣從公路呈點狀分佈。以種植蔬菜為主。
筲箕窩水庫
在市區東面廣汕公路北側,廣州畜牧場範圍內,距市區12公里。1958年建成,因地處筲箕窩,故名。水庫壩高52米,壩長位280米,集雨面積6.2平方公里,總庫容量252萬立方米,灌溉農田面積0.6萬畝。水庫風景秀麗,建有廣州市第二招待所(現為廣州市師範專科學校)。該水庫有防洪、灌溉、養殖、旅遊綜合利用的作用。
雞抱沙
灘塗,在市橋東南35公里,蕉門與虎門二水道出口☆禁☆交匯處。北距南沙約1公里。外形如雞抱魚(河豚魚),故名。為河沙、淤泥淤積而成,西北高東南低,中心最長距離約9公里,水深約-0.3米,最深約-1.1米,面積約26平方公里。1985年已圍墾投產2500畝。灘塗土層肥沃,生產的甘蔗、蓮藕、香大蕉等產量頗高,低窪水深處還可養殖魚蝦等水產品。
——————————————————
圖片丨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