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找!老北京藏著以“雞”名命名的胡同
因“雞”與“吉”諧音,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之物,且有金雞納福、金雞鳴祥之說,所以歷史上北京城曾有多條以雞命名的街巷,如雞市口、雞鴨市、雞爪胡同、寶雞巷、火雞胡同等,不過,現在您是看不到了,後因北京地名多次整頓、雅化以及胡同逐漸拆遷,這些胡同如今不少已難尋其蹤……
今天,“老北京城新生活”小編和您一起找找老北京藏著以“雞”名命名的胡同。
《雞市口》(吉慶裡)
曾為家禽交易市場
吉市口位於朝陽門外。明朝中後期,有來自京郊及通州的商販,聚集在朝陽門外的空場上以出售家禽為業,主要是雞、鴨、鵝等。因這地界兒緊鄰著朝陽門,人來人往很是熱鬧,短短幾年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家禽集散地,京城的酒樓、飯莊、王府都到此採購。為了經營方便,一些人便在此搭建起簡易房子,一半為鋪面,一半用於居住,逐漸形成多條街巷。其中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較寬,其南口在清雍正年間成為一處較大的雞鴨鵝市場,俗稱“雞市口”。該市場逐漸消失後,“雞市口”因不雅被諧音改為“吉市口”。
1991年吉市口地區被列為危房改造地區,1992年和1995年分兩批進行了拆遷,現已改建為新的住宅區。新建社區並沒有沿用“吉市口”之名,而取其諧音演化為“吉慶裡”,但“吉市口”作為路名有所保留,如吉市口路、吉市口東路、吉市口中巷等。
《雞鴨市》(西安門北巷)
清代曾為雞鴨市場
位於西安門大街北面。胡同呈南北走向,是一條死胡同,北側不通行,南至西安門大街,不足百米,因早年間此處有雞鴨市場得名。據傳,有一年夏天,乾隆皇帝在大臣劉墉的陪同下出了西安門,在此地見遍地雞毛,污水橫流,很不雅觀,遂命關了這個雞鴨市。
到了光緒年間,西安門外恢復了關閉多年的雞鴨市場,到民國後期才被徹底廢棄。沒了雞鴨市場,再稱這裡為“雞鴨市”有些不妥,於是諧音為“集雅士”,意為彙聚文人雅士之地。1965年整頓北京地名時,因此處位於西安門大街之北,被更名為“西安門北巷”。
《雞爪胡同》(吉兆胡同)
緣於形似雞爪得名
位於朝陽門內北小街路東、燒酒胡同北邊。胡同西半截比較齊整,從西口進去走一段路,就見胡同在半截腰上分為兩岔。如果鳥瞰該地形,就像一隻老母雞的雞爪,清光緒時稱“雞爪胡同”,後諧音為“雞罩胡同”。宣統時因其名不雅而以其諧音改稱“吉兆胡同”,民國後沿用。
《寶雞巷》(大保吉巷)
明代曾為寶雞人聚集地
位於珠市口西大街南側,香廠路北側,呈東西走向,今稱大保吉巷。在北京諸多以雞命名的胡同中,寶雞巷當是資歷最深的。明代張爵所著《京城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的“正南坊,四牌二十鋪”中已有“寶雞巷”之名,至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
據傳,寶雞巷得名與明代移民有關。明初因朝廷大量移民,各地商賈雲集北京,其中有來自寶雞的移民在今天的珠市口西大街南側聚集。移民于北京的一些寶雞人,初到京城後多以小買賣為生,遂將西北一帶盛產的藥材、皮貨等運到這裡出售,漸漸成為前門外較大的藥材、山貨的集散地,形成街巷後因多為寶雞人聚集而稱“寶雞巷”。清代寶雞巷被演化為大小保吉巷、大小包家巷,民國以後稱大保吉巷。1965年整頓街巷名稱時,將小保吉巷併入,正式定名為大保吉巷。
《火雞胡同》(廣興胡同)
多位京劇名家曾在此獻藝
位於崇文門外大街東側、東興隆街北側,今稱廣興胡同。相傳此處在明代曾有一片水塘,水面較寬,故有人在此飼養一種羽毛呈紅色、能夠低空飛翔、體型較大的禽類,俗稱火雞。到了清代,這片水域被淤積成很小的水塘,其南側建起民房並逐漸形成街巷,雖已不見火雞的蹤影,但留下了“火雞胡同”之名。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出版的《最新北平全市詳圖》記為“火雞胡同”。
清末,著名花旦演員俞玉芹在醇親王府的資助下,於火雞胡同附近開設廣興園戲園,最初只是賣清茶、說評書,後來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岩等常來此獻藝,從此使這一帶成為當時南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而附近的街巷也被稱為廣興園,民國初年,改名廣興園大院。民國初年,戲園日漸衰落,不久歇業,而廣興園的名稱被沿用下來。1965年將緊鄰的火雞胡同、鳥槍胡同、牛犄角胡同併入,定名廣興胡同。而今,該胡同已難覓其蹤。
文/戶力平
懂生活,愛分享,歡迎上去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