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學的這些課文竟然是“假的”?

在剛剛過去的3.15“打假”中,我們嚇得把買的“假大米”,“假麥片”,“假零食”……全丟了,可是聽過假酒、假奶粉、假藥、假零食的你,是否聽過“假課文”?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孩子學的不少課文都是錯的,杜撰的,你會不會憤怒地覺得孩子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1

你家娃學的這些課文,

竟然是“假課文”!

前不久,一位在網上頗有名氣的校長張敏隨堂聽了一節二年級的語文課,無意中翻閱了孩子們的語文書,結果向來理性的校長卻分分鐘怒了——

你一定也學過《愛迪生救媽媽》這樣一篇課文:

課文說的是,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上醫院來不及了,必須在家手術,因燈光昏暗,愛迪生想出了鏡子聚光的辦法,手術成功,媽媽得救了。

△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37—139頁,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

學完這篇課文,團長的第一感受是:愛迪生太機智了,竟然能想到用鏡子聚光的辦法,甚至無數次試圖自己用鏡子做實驗。

然而,這篇文章有什麼問題?

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的教參都沒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來源。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沒有闌尾炎手術。況且,鏡子反射的燈光屬於有影燈,不符合做手術的條件。

其實,早在2009年,就有三位較真的語文老師對這篇課文提出了質疑,後來經過多方考證,也證明了這是一篇杜撰的“假課文”。但是,八年過去了,這篇“假課文”如今依然出現在孩子的課本裡!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張校長大概也是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接連問了三個“為什麼?”!

作為一名有著25年教齡的資深教育工作者,這位校長不禁質疑:面對國家未來的啟蒙讀本,教材編寫機構為何對這樣一篇無中生有的課文,沒有去改變的擔當和勇氣?

更讓團長震驚的是,我們學過的、孩子們學過的“假課文”還不止這一篇。

我們從小學的課文都是,牛頓因被蘋果砸中而發現萬有引力,但是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故事是伏爾泰編的,事實上牛頓是受了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的啟發,反正跟蘋果沒什麼關係。

還有以下這些,也是被揪出的“假課文”:

↓↓↓

• 《檢閱》,三年級下冊第14課,P56~58,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波蘭國慶日的更改已經20年,教材卻視而不見。•《地震中的父與子》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課,P93~95,2008年5月——時間不明確,情節虛假不真實。•《陳毅探母》,《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2課,P63~65,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虛構故事。《母親的恩情》,《語文》二年級(下冊)第9課,P52~54,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編排上“文包詩”,封閉了原詩想像空間。•《烏鴉反哺》,《語文》三年級(下冊)第9課,P71~73,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烏鴉無家庭,無從反哺。以美德綁架孩子又一例。•《不願長大的小姑娘》根據羅大裡(義大利)的《不肯長大的小泰萊莎》改寫。三年級上冊P7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5版——改編時嚴重歪曲了原文。•《朱德與蘭花》四年級下冊P24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故事時間均經不起推敲。

•《長城磚》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七冊中,宇航員神采飛揚地說:“我在太空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辨認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平均寬度不足10米、狹窄而不規則的長城,在20公里外就很難分辨,如果說能從月球上看到長城,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到一根頭髮絲,顯然宇航員在太空絕不可能看到長城

所以,你是不是也和團長一樣,也以為這些課文都是真實發生的,生生地被騙了二三十年?當這些課文依然出現在孩子的教材中,你的態度又是什麼樣?

2

“語文不是歷史”,

“假課文”到底需不需要追究?

就在大家在驚呼被“騙”了太多年的同時,這兩天也有不少相關專家站出來回應。

有人說,語文不是歷史:

北京市海澱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

“語文不是歷史。其實語文課文本來就存在兩種類型,就是寫實文體和虛擬文學。現在這個問題不像是討論“真”和“假”的問題,而是借機發洩了一下情緒。”

有人認為教師可以將這些課文作為教育契機,培養孩子的批判能力:

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餘黨緒:

孩子需要判斷力。利用這些課文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在引導孩子正視錯誤、研究錯誤、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孩子自然就會成長。

還有人認為,教材只是工具,教師不應該被工具左右: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連中國老師:

其實教育者也沒有必要那麼緊張,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哪篇文章是必須要看的。我們的教材中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品,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全部挖掘出來就已經非常棒了,沒必要在個別存在質疑的課文上糾結。教材是工具,教師不能被工具左右。

但是,家長和網友們依然分別在各自的立場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縱然,語文教材不是歷史,語文也分虛擬文學和寫實文學:

混淆虛擬文學和寫實文學不合適:

• 用真實的人物寫出虛擬的故事,就是在教孩子說假話。況且在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還未成熟之前,用這樣的所謂的虛擬文學做範本,合適嗎?

• “寓言故事”和“人物傳記”完全是兩碼事,小朋友不會覺得真的有人魚公主有山羊公公和小白兔小黑兔,但是會認為“愛迪生的手術”“華盛頓的斧頭”是真的事情。

• 例如小馬過河,農夫與蛇,我們從來沒有懷疑,我們深知那是寓言故事,也就是所謂的虛擬文學。倒是什麼黃繼光,雷鋒之類的歷史真人真事則必須確保真實性!

反正,既然是虛構的課文,

至少應該在文前標注:

“本故事純屬虛構”

中國孩子的閱讀量本來就不夠,教材作為孩子的主要閱讀物以及啟蒙讀本,還充斥著諸多假課文,這是雪上加霜!

也有網友認為,編者的初衷是好的,文籍浩蕩,難免有所疏漏。一些改編是情有可原的,教材出錯可以批評,但無需吹毛求疵。

反正啊,為了不繼續“被騙”,團長要去多讀書了……

這些有爭議的課文,你是否學過,你的孩子是否也學過?而面對著這些被稱為“假課文”的教材,你又持著什麼樣的態度?歡迎在文末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