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廣東人,過年初一居然差別這麼大?
農曆的正月初一日稱“元日”,是新歲之首,春天之始。跨過這一天,每個人都長大了一歲,要講究的東西可多了。作為華南第一大省,廣東地大物博,但各地風土人情卻千差萬別。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粵西地區……這些地方的特色年俗各具人情風韻,差別之大甚至讓人懷疑我們是在過同一個年麼?下面就來看看大廣東的謎之初一,嗯,我們過的真不是假年~
【廣府人の初一】
廣府人不單指廣州人,以粵語為母語的都可以稱為廣府人,主要分佈在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地區。
作為地地道道的廣府人,小編表示年初一要遵守的風俗真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除夕夜的11點-1點,已經是正月初一的子時了。這個時候人們會開始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所以每年春晚還沒看完,小編的媽媽就開始忙活拜神的事宜——疊寶、燒香、準備菜肴、瓜子糖果……春晚還沒開始倒數,廣府人的年初一便已拉開序幕。
忙活到淩晨,最後在年初一沉沉的夜幕中睡去。大清早起床,要先給祖先敬香、給長命燈添油。然後到長輩和爸爸媽媽跟前,說吉利話,說完就能“逗”到新年第一封大大的利是~
初一的第一次出門,要燒炮仗開門。現在住商品房已經不方便再隨意放鞭炮了,但有的講究的社區物業也會在大門來一發,寓意開門紅、吉星高照、五福臨門。
出門要幹什麼呢?當然是拜年呀!年初一是串門拜年的開始,也是廣府人拜年的高峰。在這一天相互拜訪,名為“賀新歲”。拜年收到/派出去的壓歲錢叫“利是/市”,一般是長輩派給晚輩,表示把祝願和好運都帶給晚輩。
廣府派利是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派利是的人一定是已婚人士。如果結婚了,過年一定要準備利是給晚輩哦!相反,小編就有一個小舅舅欠了小編好多年的利是呀……
年初一是農曆年的開始,廣府人卻還喜歡把這一天引申為一年,所以時時注意、處處小心,萬萬不能做出破壞規定的事宜,因為如果犯了禁忌,一整年都會不順的。如果一不小心說了半句不吉利的話,會立即補上幾句補救:“逢凶化吉”、“醜事不靈,好事靈”;不小心摔破一個碗碟,也馬上補上一句:“落地開花”、“花開富貴”。
除了圖吉利、忌醜話、避錯事,我們還有很多禁忌。
第一是忌掃地,因為還沒有“開年接財神”。按照習俗,年初二是開年,淩晨就可以接財神了。在開年之前拿掃帚,就會把財神掃走,同時把“掃帚星”引來。所以,年初一即使垃圾桶滿了,也不能倒掉,意思是把財寶都留住~
第二個是小編最“恨得牙癢癢”的——忌洗頭。和忌掃地相似,洗頭會把財氣洗掉,所以年初一一定不能把頭淋濕。雖然小編每次都想堅持到子時再洗澡,但還是會被母上大人打擊。但聽到她們小時候,年初七前都不能洗頭時,瞬間覺得自己還是挺幸福的了。
另外,普遍信佛的廣府人,新年第一天是不殺生的,也不會吃新宰的肉。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就可以大魚大肉了,不得不說廣府人果然精明!
【潮汕人の初一】
按潮俗,春節並不是新年的第一個節日,而是過年的延續。潮汕人認為,元宵節才是第一個節日。有沒有登時又升起一種“我過的是假年”的感覺?
潮汕人過年,圍爐、封井之後,要做落湯錢。這種揩上油麻末的米糍,澄城人一年只做這一次。為何叫"落湯錢"?因為糯米粉揉成困之後,要放到開水湯裡煮,然後整團拿出來,放在缽裡擂,再捏成小團,揩上烏油麻末,放在盤裡,每盤十二個。
落湯錢有著“過年討個好彩頭,來年錢多多”的寓意,年初一早上,潮汕家庭會用它來拜祖、拜天地、拜井、開井。
▼潮汕齋餅
初一這一天,許多人家都吃素,據說乃彌勒佛菩薩誕辰。當地老人們說,正月初一,連皇宮也一律吃素的。而且這一天,不吃粥和飯湯,否則出門會遇雨。
同樣諸多講究的潮汕人,禁忌方面和廣府有著不謀而合的地方。忌錯話、忌掃地、忌理頭、忌打罵啼哭……因為啼哭意味著“沒頭彩”,被認為是新年疾病、凶禍等的徵兆。如不慎打破盤、碗等器物,大人會立即說:“缶開嘴,大富貴”或“勿過勿是,大吉利市”等吉利話來彌補過失。如是燒了燈籠、布料時,大人要說聲“火旺丁旺”或“財丁興旺”之類的吉祥語。
▼潮汕特色豆干是拜神祈福必備
拜年潮汕人又稱為“拜正”,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年初一大早,全家人都到客廳來聚拜,阿公、阿嫲坐正堂,晚輩給長輩來祝福,孩童手捧橄欖盤,捧到阿公阿嫲、爸爸媽媽跟前說:“阿公阿嫲新正如意!”阿公阿嫲就說:“福氣、福氣,橄欖拓來試!”
從初一至初四,均為拜年日子,但潮汕人最喜歡初一二,故潮汕俗諺雲:“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
送“壓腰錢”也是初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客家人の初一】
年初一正子時,客家村民會在大門口用三牲、果餅、放鞭炮等,迎接“財神”到自己家。大門一開,鞭炮聲立即響成一片,萬爆齊鳴此起彼伏。人們在爆竹聲中競相歡叫,熱鬧非常。這是一年中第一次開大門,非常隆重,要在門上貼“開門大吉”、“萬事如意”的小紅聯,廳堂、灶堂、大門點上大紅蠟燭,焚香禮拜。響亮而頻繁的爆竹聲,五顏六色的煙花燈火,徹夜不停。在歡騰的鞭炮聲中,家家戶戶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
開大門後,視曆書當年的吉利方向出行,面對著吉方行走或跪拜,稱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初一早餐,客家人習慣要吃“長壽麵”,因為麵條長象徵長壽。小孩給長輩拜年,會收到糖果桔子和“紅包”(舊稱“掛頸”)。
客家先民因為遷徙的習性,日子一般過的比較清貧,有落地生根的地方之後,生活富裕了,卻不忘過去。年初一食齋是客家人對過去艱苦生活的一種懷念,告誡後代子孫不要忘記祖先開創客家基業之艱辛。這裡的齋一般是米粉,麵條,黃粄,糍粑等客家特色小吃,如果炒菜的話一般是用茶油,不用豬油,這樣代表了新年不殺生。
【粵西地區の初一】
湛江、茂名、陽江一帶,稱作粵西。粵西人初一拜年走親戚的時候,至少要帶上兩條生蒜,預示新的一年有打有算。
大年初一,廣東恩平一些鄉村有“摸春牛”的習俗,當天家家戶戶一家大小齊聚自家牛欄,摸春牛唱春牛歌,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陽江人過大年,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摸春牛”,指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或淩晨後)出發,或到野外郊遊,或結伴上街觀光,或繞著村邊、圍著田園行走,或循著屋宅走圈圈。方式五花八門,但寄託的初衷是一樣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好運相伴。
嶺南文化系由珠三角的廣府文化、嶺東的潮汕文化、梅州的客家文化和部分遺留粵西的文化四大板塊組成。世襲性強、穩定性高、凝聚力旺是嶺南文化的特質。踏著歷史的長河,願我們的嶺南文化能兼收並蓄,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