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降噪耳機哪家強?索尼BOSE對比測評

前言

作為一個科技產品的發燒友,只要不折騰就心裡各種不舒服。在雙12時入手了SONY剛上市的 MDR 1000X 藍牙主動降噪耳機。隨著iPhone7的發佈,這種藍牙耳機會越來越多。今年倍受關注的藍牙降噪耳機一共兩款,其一是BOSE QC35,而另一款是 SONY MDR 1000X。這是一篇SONY MDR 1000X的體驗,在後面也會對兩個耳機進行下簡單對比,希望能在耳機選擇方面有些幫助。

作為索尼粉,先喊一遍口號 “SONY 大法好 !”

開箱

SONY的包裝風格在這幾年比較一致,都是比較簡約大氣的風格。

“下一代無線降噪身歷聲耳機” 一句話就可以看出,SONY融入了大量先進技術在裡面。

正面下方羅列著它的強大的技術標識。

技術點直接引用SONY官網的介紹,會更專業一些。

打開外包裝,黑色硬盒進入我們眼簾,上面一個SONY LOGO。

打開硬盒是一個耳機便攜包。

一面皮質,摸著還不錯,很有質感;而另一面是彈性布的,可以把一耳機線裝進去。

我的個人原因,總感覺黑色包+米色拉鎖的配色不太合諧。手提還是比較方便的設計,這裡給個贊。

包裝盒中所有內容一覽:說明書、便攜包、充電線、飛機用轉接頭、3.5音訊線。

打開便攜包,耳機主體出現了。

便攜包中有一塊隔板,能夠有效的防止耳機間的磨擦。

而且在隔板上還有一個小插口,是放置飛機用插頭的。

耳機細節

正面

背面

折疊狀

側面

頭梁用的是金屬材質能夠保證不斷裂。

頭梁內側採用的是皮質的,摸著軟軟的,保證配戴的舒適度。

側邊看著非常有金屬感,但實則是塑膠的。這裡得說一下,雖然看上去非常華麗,但是抗劃能力真不敢恭維。

側梁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個塑膠銘牌,型號:MDR-1000X。

無線耳機:WIRELESS

側梁內部印有L/R標記以區分左右聲道。

另一側標名的是產地等信息(馬來西亞產)。

折疊處:

從左到右依次是:3.5音訊介面,電源開關,降噪開關鍵,環境音效模式切換鍵。這幾個按鈕都是物理按鍵,且上面的盲點可以更方便盲操作。

另一側只有一個充電介面。

MDR 1000X 提供了兩個前後兩個回饋麥克風來動態監測耳機內外噪音,從而控制降噪電路實現降噪。

附件:

耳機接頭採用的是90度3.5寸鍍金插頭,線採用的是斜紋的,能有效的防止互相纏繞。

飛機用轉接頭。

充電線為普通的USB-MICRO線。

亮點介紹

音訊方面

Hi-Res是High Resolution Audio的縮寫,而High Resolution就是高解析力、高解析度的意思,是索尼提出的最新高品質音樂標準。就如同視頻上面的4K高解析度一樣。

LDAC 是藍牙進行高品質音訊檔案傳輸的解決方案,普通的藍牙協議傳輸的音訊檔大概只是300多kbps,而支援LDAC標準的最高支援到 990kbps,是普通音訊檔品質的3倍。

操作方面

NC:它不僅是降噪功能的開關,還是一個降噪優化的開關。

降噪優化:長按NC按鈕,你會聽到提示音,它會跟據你當前的環境來優化降噪效果。如果你在飛機上,這個功能將變的無比強大,因為它會先監聽周圍的噪音再對其進行對應強度的降噪處理。

AMBIENT SOUND:這是一個降噪環境模式的選擇器。

普通模式:麥克風監聽環境噪音,降低對人聲的過濾效果。

人聲模式:麥克風監聽人聲,會加強對人聲的過濾。

快速提醒(Quick attention)是將環境聲模式和降低音樂音量兩個功能組合在了一起,只需要簡單的操作"用手掌按住耳機右側腔體",就可以讓你快速清楚地聽到周圍環境聲, 不用脫下耳機就可以與他人溝通。對於我這樣在辦公室使用的人,這個功能簡直太方便了,別人和你說話時也不用拿掉耳機,就可以直接和對方交流。

觸摸操作:耳機的右側支援對播放狀態的控制。

暫停,恢復,上一首,下一首,音量加大,音量減小。功能不大,但是便利度真不可小看。這功能誰用誰知道。

連接模式:(1)無線

NFC : 可以非常方便的連接設備,觸碰一下即可

藍牙:這裡使用的是藍牙4.1,在節能方面比前幾代有很大提高。

(2)有線:3.5模擬

續航

第一次到手時充滿電,使用了大概一周時間,差不多18小時左右(還可以繼續使用),與官方描述20小時相附。這個時間應該完全可以應付國際飛行了。上一次去美國記得是14小時。基本上充一次電使用一周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音質

這方面,由於沒有SONY的手機和隨身聽,實在是無法瞭解LDAC的強大之處。不過雖然沒有LDAC的支持,憑藉著SONY在音訊領域的造諧,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無線部分使用iPhone 6s plus 與 1000X 搭配。很明顯,MDR 1000X更傾向流行,中低頻非常不錯。高頻方面不夠通透,但是也夠用。三頻基本平衡屬於很耐聽的類型。

有線部分使用的創新 X7 推它,效果明顯提升,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低頻更有力,高頻延展也有了加強。

注:無論怎麼連接,聽音樂時一定要保持電源打開,因為關閉狀態有線連接的效果真的是太悶了,完全不是一個耳機。

SONY MDR 1000X PK BOSE QC 35

BOSE QC35, 在今年去美國出差時,幫哥們從美國帶回一個。在飛機上正是它發揮長處的地方,它能很好的降低飛機飛行時的噪音,就算我不在聽音樂,我也還是把它扣在耳機上換回安靜的世界。這耳機我大概前前後後聽了有幾十個小時,也算對它有一定的瞭解。

簡單的發幾張照片吧:

兩家都提供了便攜包,相對來說,還是BOSE的配色更舒服一些。

銀色的QC 35 很養眼,這裡得說一下,論外漆的抗劃性,BOSE 完勝。

耳機內側的L/R 更方便配帶。

連模型都可以輕鬆舉起,耳機真的很輕巧。這裡也可以看出QC35在頭梁處採用的外部皮質內部布藝的。

再舉一個MDR 1000X。

下面就對以下幾點進行PK

1.舒適度:

這點QC35勝,我頭比較大,戴QC35會更舒服一些。

2.降噪方面:

默認狀況,QC35 90分,MDR 1000X 85分。

降噪開關,QC35沒有一個獨立的降噪開關,這點 MDR 1000X 完勝。

降噪優化,針對不同環境不同設置,MDR 1000X 勝。

多降噪模式,MDR 1000X 勝。

3.聲壓:

QC35感覺聲壓更小,會更舒服些。

4.續航:

兩個半斤八量。

5.音訊:

MDR 1000X 完勝,

6.無線部分:由於SONY 支持 LDAC效果必須強大很大。

有線部分:同用創新 X7來推,明顯QC35難推,同樣音量下 1000X 的音量更大。聲質基本上屬於一耳朵的事,1000X更討好耳朵。

操作:

MDR 1000X完勝,支援播放控制和 Quick Attention。

附件:

SONY 使用的是標準的 3.5音訊插頭,而BOSE使用的是2.5的。在這方面SONY的更好,畢竟3.5的線很普遍,隨意找一根都可以替帶。而2.5的就稍顯小眾了。

總結

在降噪方面非常不錯,已經有了可以和BOSE掰手腕的實力了,並且在很多方面甚至更強。

在音質方面憑藉著技術優勢,輕鬆打壓其它家的藍牙耳機。

SONY推陳出新的速度有點快,100ABN,1000X兩代產品同年發佈。這是好的方面,但不好的一方面是降價太快了。

雖然優點很多,但也有些不足,例如舒適度,音質也可以再提高。還有就是如果能讓更多設備支援LDAC那就好了,現在PC MAC,都不能支持。總感覺不是很完美。

本文章由極果玩家 縹緲銀楓 原創

-------------END-------------

想要看最前沿的數碼產品評測嗎?

想要瞭解來自全球的酷玩尖貨嗎?

請點擊文章開頭的訂閱按鈕,通通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