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2006年,如果你花費1000元就敢說自己是人民幣玩家……
這兩天,有一則名為“說現在遊戲貴的,給你們看看20多年前正版遊戲的價格”的帖子在玩家圈比較火,老玩家看到感慨,新玩家看到吃驚。
一名ID是yangtlcool的網友在貼吧分享了多張20年前的遊戲雜誌廣告,上面的遊戲機貴,一台N64近4000元不包郵,遊戲也貴,一張世嘉《戰斧》要410元也不包郵。
《電子遊戲軟體》1996年12月刊,來自yangtlcool
我前不久剛打過《戰斧》,因為世嘉非常良心,直接把MD模擬器搬上了Steam,各種老遊戲當作創意工坊DLC來賣,要玩很方便。這些MD遊戲國區售價基本都是每個賣15元或者21元,總價939,打包只要330。
雖然物價不是這麼比的,但這個大包價格真比當年一個《戰斧》還便宜了。而且跟現在的遊戲比絕對值,1996年的價格還真沒怎麼變,好像還降了不少,如今世嘉的大作《如龍6》說到底也沒上400。
自然,購買力不能同日而語,我查了一下,1996年北京房價在2000-4000元/平方米,所以一台N64+一個遊戲算來就能買一平米;然後我們週末還正好轉載了一篇《北京一套房可以換5.28噸PS4 Pro或12.49噸Xbox One或3.24噸Switch》……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大概就是100套房的事兒
我是沒經歷過那個時代,但這一片“遊戲價格不升反降”的說法,倒是激起了我另外一個長期以來就有的念頭。作為一個從來不在網遊上花錢的玩家,我確實沒有實際資料做參考,長期隔老遠道聼塗説,才隱隱覺得:相比10年前,網遊是不是更花錢了?
我一直沒敢說這個,是因為覺得說了,肯定會有人噴“你才知道啊”。可我一個既沒有給網游付費的習慣、也沒有那種需求的玩家對這真就比較遲鈍,雖然老是聽說人民幣玩家或者大R,一擲10萬、100萬、1000萬的,腦海中卻沒什麼統一的變化曲線——在我眼裡,一個遊戲花錢只要上千,花多少我都覺得差不多,就是“花好多錢”。
所以我特地找到一篇至少是2006年(可能更早)的、名為“十大最燒錢網路遊戲”的報導,那會兒如文中所說,“陳天橋僅靠一款傳奇就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而大名鼎鼎的《征途》實至名歸坐上排行榜榜首。
這篇報導裡有句話挺有意思,說:
“如果你花費1000塊就敢說自己是人民幣玩家,那只會讓人笑掉大牙”。
饒是我一個沒啥概念的,也覺得這句話很可笑嘛!現在根本不會有人花1000就說自己是人民幣玩家好嘛!手游一單就是648好嘛!現在坐我身邊的同事在FGO上都氪了好多單648好嘛!如果現在有人敢這麼想就會讓人笑掉大牙好嘛!就像你如果去想皇帝那麼金貴每頓飯吃2個燒餅肯定是不夠的一樣可笑好嘛!
真的是鬼使神差,我情不自禁地搜索了一下這句話。結果發現,在2013年,這句話變成了:
幾千塊
到2014年,又變成了:
1W塊
一種時代在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的感覺,有沒有?
這句話至今仍在互聯網上流傳,絕大多數都是瞎轉載,只有少數幾位細心人士,適應時代潮流做出了一些微小的修正,非常值得學習。在有意無意中,他們悄悄記錄了歷史。不過他們只記錄到2014年,而且我沒有找到“如果你花費100000元就敢說自己是人民幣玩家……“姑且就認為,在2014年左右的標準就是花10萬才堪稱人民幣玩家。
你們也知道,2014年以後就是手遊的時代了,情況又起了變化。所以,現在“如果你花費()元就敢說自己是人民幣玩家,那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括弧裡該填多少了……
啊,我的朋友,我也不是要一個回答,答案這種東西永遠在風中飄蕩,而“如果你花費()元就敢說自己是人民幣玩家,那只會讓人笑掉大牙”這個充滿歷史意義的句子大概會繼續生生不息、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