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冬天這樣吃最貴州:好吃很,安逸很

冬天到貴州東南邊的侗族寨子裡去,如果有緣法,你可能會遇到一支喜慶的隊伍。前面有幾個男孩子分別用小小一隻竹杆挑著一條大魚,一個接一個蹦蹦跳跳的走著,魚身上通常貼著個紅封。除了魚,小杆上還掛著一個竹簍,裡面裝的一般是臘肉臘腸醃魚,分量都很輕。後面緊跟著的是青壯年,挑著箱箱籠籠,都是大傢伙,有傢俱物什,有大筐的煙熏臘肉、大桶的彩色糯米飯、大缸的米酒。最後面,走著寨子裡有聲望的老人家,拿著煙袋,頂和氣的和遇見的路人拉話,邀請大家到新人家吃飯喝酒。至於你是否能有幸進入被邀請的行列,那看運氣,現在,我們先來關心一下小孩子挑著的那條大魚。

酸魚

在婚慶喜事上打頭陣的大魚,其實是醃酸魚。酸魚一般是用穀花魚,也就是在水稻田裡長大的魚來做的,秋季做成,可以長期存放。春節前後,婚期密集的日子裡,村寨的山路上滿多挑著這種酸魚的小孩子,這是侗族的一種婚俗。

酸魚的做法是把磨碎的玉米粉、糯米粉,加上辣椒、花椒、草果八角大料、鹽、酒,混合成糟,塗抹在魚身上,填到魚肚子裡,最後放到陶罎子裡儲存。只要器具不沾到油水,可以存放一兩年,味道還一如既往的好。吃的時候,或是蒸食,或是和著辣子炒食,都別有一番風味。不止在婚宴上,就是結婚以後的回門,酸魚也是宴席上的大頭。

羊肉粉

貴州幾個縣市都有出名的羊肉粉。吃羊肉粉牛肉粉是不分季節的,一年365天,貴州人有本事一天兩三頓的吃,不會膩,特別是姑娘家。

羊肉粉的主料羊肉用當天宰殺的矮腳山羊最好,帶皮慢燉,講究一些的早點鋪,是頭一天晚上生爐子熬湯,掩上風爐燉它一夜,早上還不用掀鍋蓋,已經是濃香飄了幾裡地。

這樣燉出來的羊肉,不爛不化,把肉挑出來切薄片,蓋在用羊肉原湯打底的米粉上,剩下的作料就由著你愛放什麼放什麼了。薄荷葉子有的是,生蒜苗有的是,生韭菜、辣椒、折耳根、蒜油、辣椒油、糊辣椒面,一個都不會少提供,只要吃得完,你加滿一碗都沒關係。

羊肉粉用的粉,就看各地的了,每個地方都出產軟硬、黏度各不相同的米粉,有圓形的米粉,有扁扁薄薄的寬粉。每一碗粉都色香味十足,你還可以配著羊棒骨吃。想想,這樣熱騰騰的一個湯碗捧在被冬天的冷空氣凍僵的手上,這樣一種香氣打破冬日被凍結一般的空氣傳到你的鼻子裡,這樣濃郁香辣的味道在你的口舌之間發力,你還能憋得住嗎?

牛肉粉

做法類比羊肉粉,吃起來同樣要撒上蒜苗、薄荷。吃不慣羊肉的,來上這麼一碗熱乎乎的,人生也很圓滿了。

鹵豬腳

Q彈軟糯的鹵豬蹄,是你在貴州遊玩期間一定會遇到的一種美食。南方冬天的濕冷不是鬧著玩兒的,穿幾層羽絨服也阻擋不住冷空氣往你骨頭裡鑽。這個時候,就適合找個街邊小店坐下,請店家從熱氣騰騰的大鹵鍋裡翻檢出兩三隻鹵汁浸到最透的豬蹄,把筷子插進骨縫處一扒,就可以輕鬆的剔去骨頭,把肉蘸著特調的香醋來吃了。更本地人的吃法是,蘸著折耳根蘸碟吃。

糍粑

新打出來的糍粑,軟乎乎糯和和,等不及的放到嘴裡,滿口的米香,瞬間就能驅散寒意。吃這樣的糍粑很講究時間,早了,不行,糯米粒還沒有“打”開,口感不好;晚了,已經挑出來放到盆裡了,就有點結殼,沒有軟糯的口感。不過,等到完全放涼放硬以後,烤著吃,烤“泡”以後,光吃或是蘸著醬吃,就又是一種境界的好吃法。糯乎乎的糍粑,不光好吃,還能暖手,和冬天正搭。

刨豬湯

貴州、四川、重慶一帶說的刨豬湯,說的不是一道湯,而是泛指一桌子年豬菜。挑選好良辰吉日(多在冬至以後,春節以前),請好殺豬師傅,告知遠親近鄰到日子過來相幫。熱熱鬧鬧的鋪排一場,男女老少各有職能,洗菜切菜燒灶掌灶,招呼賓客。

等到宰豬那一邊新鮮洗剝好了,首先挑出最好的一大塊肉來,交到“露天廚房”,由刀工好的人將之切片切塊,再由掌勺大師傅下到大鐵鍋裡,用薑片、大蒜、糟辣子、幹辣椒爆炒一氣,在火力最猛的時候,汆湯下去熬煮,就做成了年豬飯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碗“刨豬湯”。

這道菜做成功了,大家就都定心了,其他菜一樣一樣出鍋,到點吃飯,不慌不忙。

各地殺豬飯菜式不同,但“刨豬湯”是要有的,蒜苗幹辣椒爆炒的腰花、豬肝,血旺和豆腐丸子湯、蘿蔔排骨湯也是有的。一個全席下來,不光有豬肉,有的人家還殺雞宰鴨,十分隆重的鋪張一回。對於一些家庭來說,這頓飯的意義甚至大過年夜飯,因為出門在外的人,一年不見的遠親,都能夠在這個時候聚到一起,大大的熱鬧一番。

因為人手眾多,還能順帶著把下一年要吃的醃臘肉臘腸也一併做了。一年中最忙最慌亂最隆重的一天,在大家的齊心相幫下過去了。可以氣定神閑悠哉哉的迎接春節了!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蹭一頓“刨豬飯”!

熏臘肉、臘腸、豬肝

洋芋粑粑

冬日裡,風靡全國的烤紅薯、炒栗子,在貴州比較受挫,居然及不上一個洋芋粑粑來得火爆。

吃湯粉要折耳根,炒臘肉要折耳根,下飯要涼拌一碗折耳根,吃洋芋粑粑更不能少了折耳根,貴州人吃折耳根的日常,不是你想懂就能懂。

豆豉火鍋

豆豉是一種奇怪的東西,不是自家做,而是聞到別人家炒豆豉的味道,就像近距離聞見一雙臭腳丫.......羞澀一些的人家,對外地來的客人總要解釋幾遍,這是一種食物,只是做的時候味道奇怪,吃起來可就不得了的好吃了。本地的人家,倒是一聞到氣味就懂得了:這家人,今天有口福了,吃豆豉火鍋了!

豆豉火鍋,豆豉自然是主角,不過還有一個和它地位相當的搭檔,那就是炒香炒幹的五花肉油渣。五花肉切大片,下到鐵鍋裡製成油渣,加上花椒、蔥蒜、薑,山胡椒混合,汆湯做成鍋底,就可以涮火鍋了。

酥肉、肥腸是配料,主題可以是魚片火鍋、豬肉火鍋、羊肉火鍋等。三五好友團團圍坐,小酒喝著,熱熱乎乎菜吃著,吃到差不多了,用湯底的豆豉拌一碗白飯,嘖,此處欠缺的形容詞,還有待你在吃過以後發明創造出來。

鹽酸扣肉

此鹽酸非化學裡的鹽酸,而指的是一種鹽醃菜。不是鹹菜,是醃菜,並且是酸味重於鹹味的醃菜。製作方法和千張肉基本相同,將豬五花肉連皮烤香,特別是皮要烤至起皺,然後用水洗去煙灰,劃幾道開口,塗上醬料,下油鍋將表層炸香,起鍋瀝油以後,切成大片,蓋在鋪滿鹽酸菜和薑絲的盤子裡,上蒸籠蒸至肉皮酥爛才成。

鹽酸菜的酸味浸入肉片,解去不少油膩,在冬日的餐桌上,只用搭配一碗騰騰著熱氣的白米飯,再來上一碗炕洋芋,一湯碗青菜,趁熱下肚,不知怎麼,光是想想,就覺得歲月靜好。

酸湯魚

《路邊野餐》有毒,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幾個月都忘不掉電影裡的山路和亞熱帶水汽,看誰都像片子裡雲貴方言摻雜著講的人物。更忘不掉的是不曾出現過的兩碗粉,經由主角的口中說出:“老人家,打兩碗粉!”

但在影片的背景地凱裡,最出名的還是酸湯魚!

凱裡酸湯有紅酸湯和白酸湯,做法各不相同。吃酸湯魚按理說是夏季最安逸,但你試想一下,在冬天的木屋子裡,圍著一鍋噗噗開鍋的酸湯魚,一邊吃一邊擦汗,酸辣適中的魚肉魚湯不僅飽腹,並且給你一種衣食無憂現世永遠安好的滿足感,而外面仍是一片綠意,如果剛好再下起了雪,那就更有了“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意境了,只不過,是豪放版本的。

不知道貴州的冬天,下不下雪呢?

辣子雞

貴州辣子雞特別之處在於一定要用到糍粑辣椒來炒。糍粑辣椒不是用糍粑和辣椒打成的混合物,而是用泡過的辣椒和薑蒜一起舂打出來的、有著類似糍粑粘性的一種調料。

炒好的辣子雞起鍋裝盆,上面一定還要撒上現割的蒜苗、小香蔥,熱氣一沖,滿屋子的香。

鹵鴨子

烙鍋

烙鍋是一種中間高、四周低的圓鍋(也有平底鍋樣式的),原始形態據說是瓦片搭起來的簡易小灶,瓦片底下燒著火,食材就在瓦片上烙熟。

這種吃法是戰場上的發明,古人行軍打仗,被對方圍得緊了,糧草供應不上,只得就地取材,用打來的野味和隨身帶著的臘肉,加上隨手掐的野菜,在拾來的瓦片上烙著吃。

肉裡的油烙出來以後,潤過野菜,不至於糊,別有一番滋味。做的時候,一般不放鹽,吃的時候,才蘸著鹽辣椒面吃。

在此處拋磚主要為了抛磚引玉,希望能引來更多的小夥伴補充說明,讓俺們一次饞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