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北富豪集聚地,感受名門望族遺韻
可能在很多人心裡,臺北=臺灣。雖然這並不正確,但是不能否認,臺北確實可以代表臺灣的許多方面。
提到臺北,你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是信義商圈的幢幢商廈,還是街頭巷尾騎著機車操著臺灣腔的俊男?
不不不,這些都片面了。在臺北大稻埕,這裡沒有商廈,有的是百年老字型大小商鋪;沒有現代化,有的是歷史悠久的臺式風情。
>>>臺北城大飯店
要講大稻埕,不如就先從臺北城大飯店講起。飯店一至三層的古典巴羅克式風格建築一看就不一樣,紅色磚瓦加上洗石子結構讓人眼前一亮。
預定之前花花就在訂房網站的評論區裡看到有人說:這酒店的外觀做得非常漂亮!復古的設計讓人著迷,仿佛感到住進了古宅呢!花花推推眼鏡,會心一笑。
這並不是酒店的復古設計,這是真正的古跡保留,是真的“住”進了古宅。此原為當年鳳梨大王葉金塗的古宅,始興建於1926年,堪稱大稻埕地區最富麗堂皇之建築代表。
雖後來多次歷經酒家、報社、商店及出版社等變遷,但整座古建築的立面都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
門口的裝飾物都為真•古董,外牆上的泰字代表著商號金泰亨,兩旁的鳳梨象徵著葉先生以做鳳梨罐頭起家的身份。
細看那只有24個凹槽的希臘柱體,也是代表著主人家當時的貴族身份
花花當時為了更細緻的去瞭解大稻埕,特意選擇了入住臺北城大飯店。不過不瞞你說,這家酒店除了古跡改造這個亮點以外,更吸引我的是這兒離寧夏夜市只有三分鐘步行時間的距離!
其實夜市最開始就是為加班人士而發明的。收工太晚的加班白領出了辦公室,所有餐廳都關門,只能餓肚子(畢竟那時候還沒有外賣軟體)。而那時候,大稻埕商圈非常繁華,加班人士非常多。為了做加班人士的生意,一家家小攤只在夜晚才推出來。
漸漸地,他們在寧夏路集中在了一起,成為了寧夏夜市,再後來夜市就成為了一種潮流。寧夏夜市一直都是大多臺北人最喜愛的夜市,因為這是個只賣吃的夜市,走專業賣小吃路線;其他夜市還會賣些紀念品、衣服、玩具之類的,走綜合型夜市路線。
酒店房間內都有提供大稻埕導覽給客人,樓下餐廳也把餐墊設計成了大稻埕導覽圖,花花很是容易被這種小細節打動的呀~~
在臺北城後面一條街的就是這由茶葉之父李春生出資興建的長老教會,當時堪稱為全台教會最具規模七殿堂,遠近馳名。直到今日,當地的居民每到禮拜日都會過來拜拜~
長條窗,紅磚牆,非常美麗~~
同治五年,李春生受聘來到臺灣的艋舺(今萬華)擔任寶順洋行的總辦,負責管理茶葉種植與生產,協助引進安溪茶種,勸導淡水農戶種植。
數年後,由李春生協助引進的茶在臺灣種植成功,由淡水銷往紐約,大受歡迎,臺灣茶從此揚名海外。不久,李春生也自製茶葉外銷,並經銷煤油,由於經營成功,使他的財富迅速累積,很快就與板橋林家並稱為北臺灣最有錢的兩戶人家。
一八八九年(清光緒十五年),李春生與板橋林家的林維源共同建造千秋、建昌二街(今貴德街),並出租給洋商,從事茶葉的買賣,帶動大稻埕初期的繁榮。
長老教會旁邊的就是李春生子孫的宅子。
附近這個不起眼的“順天外科醫院”也是一棟百年歷史建築。
這裡曾是一棟醫院,在這裡辦公的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當上醫生的台籍原住民——謝唐山醫生,後來娶了李春生的孫女作媳婦。(感覺這一帶,所有一切都和李春生先生有關係啊!)
現在這裡已經改造成為一間咖啡店,取名保安捌肆 Boan 84咖啡店。裡面還保留著許多當年的痕跡,樓上還有一個小劇場。
(嗯?感覺這套路有點像宮原眼科怎麼回事。)
>>>大稻埕碼頭
大稻埕碼頭位於淡水河畔5號水門處,是現在大稻埕最鮮活的標誌。他作為碼頭的功能現在依然存在,但當地人更多是喜歡在日落時分到這裡看看夕陽,閒暇時間到這邊踩踩單車放放鬆
大稻埕的範圍包括當時日據時代的太平町、永樂町和港町。太平町街道在上世紀20年代之時已有電力、電信等建設。臺北城內是以各政府官衙單位及以日本內地人經營為多的公司行、商店等,而大稻埕及萬華(艋舺)是以本島人居多。
在舊時,臺北的最繁華的商貿地區應該在艋舺,可由於艋舺當地人民總有一些“排外”的心態,外商只好來到大稻埕先後設立各種分公司,利用大稻埕碼頭和淡水河從事對渡貿易,不斷向外輸出臺灣茶葉。
久而久之,大稻埕因此開始以茶市文明,商業繁榮,文化薈萃,漸漸取代艋舺成為北部的商業貿易中心。大稻埕的茶市在當時享譽國際,一直從光緒年代延續到日據時代。
這,便是臺北市最早髮際的地方。
至今還能看到碼頭附近仍有房子保持著當年用壓艙石來建造的模樣
十九世紀後半開始,“南塘北茶”成為臺灣外銷的驕傲。北茶說的即是今日“臺北大稻埕”一帶
>>>臻味茶苑
既然大稻埕是以茶市聞名的,那現在大稻埕商圈裡也是少不了茶館的蹤影的。臻味茶苑就是大稻埕商圈內非常著名的茶館之一。就算不來買茶,也可以在這邊免費品茶。
這個店鋪也是屬於歷史建築,已過百年。在被修復的過程中,店面正面依照傳統風格修建,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完好保留並呈現出其傳統閩南式街屋的整體格局,室內更是保留了他原先的樓井形式。
問題來了,臻味茶苑是茶館的名字,那林五湖本館的這個招牌是什麼呢?
清咸豐元年,來自福建泉州的林家先祖帶著“林五湖命相館”這塊招牌,一路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在大稻埕合建三棟閩南式街屋。現在我們看到的臻味茶苑,其實是租用了林五湖本館三進中的第一進,用作茶館。
是的,命相館。
這裡最初是一家命相館,主人家通曉命相玄學並且代代相傳。據介紹,因為透露了天命玄機,林家中間有好幾世都是一脈單傳,直到後來的子孫不再接手算命,從事了醫生職業,林家才開始人丁興旺,開枝散葉。(莫名想到紀存希是怎麼回事。。get到的朋友過來我們拍個肩)
聽了這麼個故事之後感覺這裡變得更加神秘!可是館內只開放到這裡,就謝絕來訪者了。據說裡面還是保持著一直以來的原樣呢!
看到(下圖)左右上角的清風朗月了嗎?這其實是兩個暗瘡。呸!暗窗啦!!
當時林家在當地因幫人算命而非常出名,夜晚也時有人來拜訪。但是月黑風高的,誰知道你是來拜訪我的還是來暗殺我的呢?於是主人家在此處建造兩個暗窗子,夜晚有人敲門,都必定會先走上二樓,打開這個暗窗偷偷看兩眼,確認過造訪者後才會開門。
>>>民藝埕
走進民藝埕,第一感覺無非是又走進了臺北市裡無數精美手工藝品店中的其一而已。
聽說民藝埕將亞洲工藝家的創作彙集於此,以酒、以茶、以陶藝與日本工藝大師作品傳達思想。他們家把調味罐做成小籠包,把箸架拼湊成桃花的模樣,好看,有創意,可以逛逛,僅此而已。
但其實,這裡有更深厚的內涵。
民藝埕所在的歷史建築建於1913年,為蘇氏家族企業,曾為中藥行及布行。整修完成于2011年,世代群將其打造成民藝埕文化街屋,保持著傳統閩南式街屋的構造。
街屋是一種兼具買賣營生與日常居住的建築,他的形成與商業機能有很大的關聯性。
早期交通依賴水運,靠近碼頭,有舟楫之便的地方都會形成市街,帶來人潮,帶來商機。商家鑒於臨街精華地段的低價昂貴,故將面寬縮小,同時又為了能夠達到車水馬龍、聚集人潮的效果,所以把屋內空間建造成向縱深發展,街屋建築就此而生。
一般來說街屋都有三進,第一進用來作商鋪用,二三進作主人家的日常居住以及貨品儲藏空間。
舊時候的人們在雨天把茶葉、米、糖等貨品搬到後面的儲存倉庫時,走過這條有遮擋的廊道可以避免貨物被雨水淋濕,因而這條連接進與進之間的過道叫做過水廊。
發現了嗎,在這種街屋建築裡,後面一進都會比前面一進做高一些,多一個小臺階,這是為什麼呢?
在大稻埕這一帶,街道平行於河道,一旦發洪水,河水就會直接滲進屋子。這個小臺階可以避免河水或積雨流進倉庫,浸壞商品。同時,這也寓意著步步高升。
在民藝埕,不僅有歷史建築可以參觀,售賣的商品也非常精美,反正我沒忍住,買了兩個“小籠包”,就算是擺著看也覺得可愛!
>>>霞海城隍廟
大稻埕商圈內的霞海城隍廟其實是拜城隍爺的,但是大多數人都來這裡求姻緣,廟裡最有名的是月下老人。
聽朋友說,來這裡拜月老,一拜一個靈,但是求來的桃花是好是壞也說不準的,哈哈哈哈哈!有趣,不過花花沒在這裡拜,准不准就告訴不了你嘍~ 或者你可以去拜拜,回來告訴花花~~
參拜月老的流程在這裡了,把圖存好,別客氣!
大稻埕商圈中的迪化街是臺北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一條老街,每到農曆春節前夕,這裡都會成為臺北規模最盛大的年貨大街,各種年貨、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什麼的都可以在這裡買到。
平日在這邊,你在街上遇到的人可能是衣著潮流的年輕遊客,也可能是周邊搖著蒲扇下來買餅乾的街坊。
這附近有非常多老舊的建築,喜歡拍照的朋友可以到這邊取景,拍出來的效果很不錯的!
大稻埕這邊的百年建築和歷史老宅都是這樣,就靜靜的守在原地,等你來路過。
沒有人講解,你就不知道這棟建築裡,曾經發生過多少腥風血雨的豪門恩怨,也猜想不出那低調樸實的店鋪又經歷過多少代人的堅守和相傳。
如今,大稻埕已退下歷史舞臺,但是卻留下了許多昔日無限風光的見證。遊人來到這邊可以體驗老式的臺式風情,也可以到創意小店裡逛逛瓷器,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