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烏龍茶之鐵觀音:輪回

安溪鐵觀音可以說是最耐喝的茶之一,如果有人不認同那只能說明你不瞭解鐵觀音,沒喝過“真正”的鐵觀音,不是從鐵觀音茶樹摘下來的葉子都叫鐵觀音。

我生於七十年代,記事起父親就在集體的茶廠做技術員,89年上初中時集體改承包制,村裡的茶山按社員分配承包。父親理所當然的分到幾種制茶用的簡單機械和一點茶山,隨後在家裡搞個茶廠。

村裡有15個小隊200多戶,每戶都有分到一點,改制後村裡的茶廠有8個,當時整個村的茶青每季應該有十多萬多斤,每個茶廠每季能生產兩到三千斤毛茶。

每季需要做茶20多天秋季長點,一天茶青控制在450斤內。當時毛茶價格平均在4塊。簡單算了一下人工,採茶工15人制茶工8人,23人每天做毛茶100斤。今天來看那是奢侈品,真正的純手工,那樣做出的茶葉能不好麼?

再者,當時施的肥是米田共啊,換做今天就是有機的概念。加上茶葉的嫩度,那時候採茶就是採茶,沒借助任何現代工具就是用手拈下來,而不是今天的割茶、剪茶、甚至是電動。

當時全村孩子上學及日常開支來源全部靠茶葉,就那一畝三分地,認真到位那是必須的,制茶工藝也只有一種中發酵傳統,茶青有上午青和下午青、雨青之分,每年做四季,春茶、夏茶、署茶及秋香,雷打不動。

看看如今鐵觀音成了什麼?

1:數量大,一個3人的茶廠一天的成品最少100斤,求數量必然失品質。

2:降低成本,12年以前大部分採用手工割茶,如今90%以上使用電剪,導致發酵不均勻,碎茶多。

3:也是最致命的,以壓機成形,加速了鐵觀音市場的衰敗,現在安溪縣政府已在大力打擊壓機,希望能徹底杜絕,還鐵觀音一個應有的市場。

再加上鐵觀音茶樅的老化,如果繼續輕發酵工藝,鐵觀音想回到輝煌基本無望,中發酵傳統工藝才是出路。最後,希望鐵觀音能回到最初,這樣茶友們就有福了。

推薦理由:來自安溪西坪的鐵觀音,西坪是鐵觀音的發源地,也是傳統工藝的起點,此款茶外形緊結,湯色鵝黃透亮,葉底的紅邊說明了這是一款發酵度較高的鐵,適合進階級茶友。

推薦理由: 臺灣茶源自中國福建, 傳統工藝源于安溪,至今為止他們還保留著中發酵傳統工藝,正因為這樣才使臺灣高山茶經久不衰。 湯色微綠金黃、入口柔滑 、回甘霸氣、耐沖泡等都是傳統工藝賦予的特性。

推薦理由:武夷岩茶是烏龍茶中的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傳統半發酵工藝,從古至今一直都遵循著傳統制法,岩骨花香是它的特徵,是茶青在加工工藝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別具一格。

推薦理由:單叢茶是半發酵烏龍茶,它體現了烏龍茶製作過程最精細的制茶工藝,由於傳統的製作工藝,形成了它特殊的品質,具有自然的花香,湯色橙黃透徹明亮,滋味醇爽,回甘極強,耐泡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