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雲南之美:菌子、食材與自然之味

不斷生長之緣

如果所謂的善緣,就是一種接觸之後的好感,那麼和雲南之間,可以說有著深厚的緣起。20年前第一次去雲南,當時麗江剛剛地震過,那場地震讓世界認識了它,彼時騰沖還沒有機場。雲南的食材物種很豐富,又因為海拔的緣故,食材味道非常接近於我們記憶中的原味。在這裡做素食真是信手拈來。對自然生活的嚮往和愛,使得自己頻頻有機會踏足這片土地。

應一坐一忘餐廳的邀請,在菌子生長的雨季裡,我們一行人從昆明一路向東到撫仙湖,流連於這片物產豐富的地方,包括周邊三個鎮的菜市場,為餐廳開發新的功能表提供靈感。

因為得天獨厚,所以可以簡單粗暴

雲南菜的做法可以說得上是簡單粗暴,和粵菜、川菜等菜系相比,雲南菜沒有那麼考究和細緻,因為那裡有最好的食材物種,還有各種新鮮的藥材,像新鮮的田七、天麻還有石斛,拿來榨一榨汁,或者放一點油炒炒就非常好吃了。

不同地方也有它不同的出產。像大理就出產一種紫皮的蒜,還有黃皮的,小而緊密的薑。蒙自除了有石榴,還有一種核非常小的荔枝,這個地方出產這些非常甜美的水果,可能和雨水少有關係,而石屏則因為有三口深井的優質水源而以豆腐出名。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菜市場上自己沒見過的那些菜,像芋頭花,在朋友家宴上嘗到了。絲瓜尖兒則是一向愛吃的。

南瓜花,像日本做天婦羅一樣炸了吃。

有一種當地人讀音叫“僵癟瓜”,網上查大名叫“薑柄瓜”的綠色小瓜,放水和鹽煮熟就很好吃,清甜的味道,味道像是很嫩的南瓜。它也可以切片和辣椒一起來炒。

可愛的菌子們

在網上有很多關於雲南人愛吃菌子的段子,即使中毒出現幻象小人也抵擋不住這份熱愛。那麼令他們癡迷的菌子到底有哪些呢?其實不同地方的人們對菌子的喜好也不一樣,滇中的人熱愛乾巴菌,勝過重視松茸。

乾巴菌:撫仙湖附近的山上,因有松樹林盛產菌子。其中乾巴菌就是滇中人愛吃的一種,因稀有而很貴,市價可以賣到一千六百多。喜歡生長在山的斷面,松樹下。新鮮的乾巴菌拿起來聞就很香,而且一點也不髒,只是有一些泥土和松針。可以用很多油和青紅椒來炒摘乾淨的乾巴菌,異香撲鼻。因為它很貴,所以只用來炒飯里加一點也是很好的,吃到每一粒都很Q彈。或者蘸一點點鹽生吃也有的。

大紅菌,需要燒得久一些,多放蒜和皺皮椒。

青頭菌,常見又安全的滇中菌。有大的和小的,小的很萌,可以用來整粒釀入餡料蒸熟,大的青頭菌可以切成片清炒。

​見手青,就是中毒會幻像出很多小人的菌種。有毒但可食用的菌子,需要特別注意烹飪時間(久)和食用溫度(趁熱)。

以下心得來自美食家@敢於胡亂『滇中菌季。炒見手青,市面餐廳通常先油炸再複炒,油脂七葷八素,出品可以看不足吃;昆明人家自炒,一般過於謹慎,薄切久炒,出來往往黑乎乎黏兮兮一盤;我一般大片分解菌體,觀察吃客的年紀和身體條件,以最弱小者為安全基準,先蒸8到20分鐘不等,再加辣椒大蒜和鹽油炒。安全第一外,起碼做到出品鮮甜、脆嫩、色澤正確。』

除了食材,在雲南的市集還拍到了很多當地的人們。他們拿到這裡來賣的很多是自己采的、自己種的東西,臉上滿是誠意和憨厚的笑臉。

去掉那些因為城市欲望而滋生的多餘裝飾與調味,欣賞大自然已經給予的,生活才能慢下來,才能涵養自然,才有福分繼續享受這些自然之味吧?希望人們不會忘了這一點,也希望雲南之美,長久永續。

作者|任芸麗

攝影|任芸麗

作者介紹:中國人氣美食與生活月刊《貝太廚房》全媒體品牌主編。

=======

版權聲明

所有圖片和文章皆為原創

未經許可不允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