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不一樣的汝窯展

相同的展覽,

不同的視角。

全高清寫真,

不一樣的汝窯展。

天青色的汝瓷文化是宋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淨的丰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瓷器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誌。燒造二十餘年,存世不足百件,倍顯稀珍。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

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拍賣,這件口沿有修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億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南宋周輝《清波雜誌》

相信很多人在大博物館裡看展覽,都有過一個體會:累並快樂!因為在館中,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知識匱乏,大量資訊開始擁塞入腦。加之時間所限,沒等看完就身心俱疲。因此,看展前,一定要對想看的展覽做提前預習。到了現場,帶著理解去看實物。這展覽就能看得舒坦嘍~

觀展,是安靜的修行。對博物館內的聲音歷來厭煩,尤其是帶著擴音器的講解。本次展覽開幕前就有不少好友相約,但我想,還是避開高峰時段,找個閒適午後,一人安靜觀展。之後,我用鏡頭語言記錄下我的觀展軌跡,分享予大家。總比在館裡交頭接耳強。

最大的遺憾是臺北故宮的汝窯沒來,缺了半壁江山。

這三件,是前帖《瓷之巔》的封面,大英博物館藏。她們這次都來了,養眼。

玉壺春最難拿捏的是外型線條之美。從腹到肩至頸,最後翻口,一氣呵成。任何1cm的變化都會改變整體氣韻,影響視覺美感。展覽上還有一件窯址出土的殘修器,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這件錦葵式茶託,美極了。宋代茶託多用漆托。用瓷器製作的極少,且只有少數知名大窯有做,比如,汝窯、官窯、定窯等。酒盞托就多多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瓷盞托,大多為酒盞托。

這件盤口有點翹,上面那件玉壺春也不是特別正。再好的宋瓷也都多有這個看似缺點的特點。要規整可以模制,可重複的是工藝品,獨一無二的才是藝術品。往往藏家和行家都會拿這個說事、砍價,這是一個砍價砍出來的誤區。

這件三足奩,北京故宮的汝窯主角。口沿小修,一沖一足斷修。歷盡滄桑~

國博有一件南宋官窯的,和這件造型一模一樣。這件修的厲害,釉面基本失真。

高麗學汝窯,從這件上能看出不少端倪。

這件青釉殘碗是張公巷遺址的。

這件盞托也是張公巷遺址的。張公巷窯的燒制品質很高,不比清涼寺燒的差。清涼寺窯址是狹義上的汝窯遺址,廣義上的汝窯指的是宋代汝州地區的所有窯廠。

火照,又稱"試片",是用來測定窯內溫度的。上平下尖,大體呈Ⅴ形。下部尖端插入滿砂粒的匣缽內,匣缽放於窯膛中,在觀火孔裡可以看到。火照上端有圓孔,當窯工測定窯內溫度時,用長鉤伸入觀火孔,將火照從匣缽裡鉤出。每燒一窯要驗火照數次,每驗一次,就鉤出一個火照。

典型的支釘墊圈。支釘燒,就是用這個了。

也有許多常規正燒的,汝窯不都是支釘燒的。汝窯雖珍貴,但也無須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