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指尖上的傳承,彰顯時尚潮流

古代的女子

針織女紅是必備技能

也是表達情感的主要途徑

如今的姑娘有更多自由

做自己喜歡的選擇

歷經千百年的節日

某些內涵的變遷與消亡

背後是一代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今天,繡娘或許是與“乞巧”最為契合的女性群體

她們自幼學習繡工

以針線為生,勤奮刻苦

心靈手巧,所繡事物

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蘇州鎮湖常駐八千繡娘

形成一道別致風景

張蘋就是其中的一位

張蘋生於刺繡之家

圍著繡架長大

奶奶母親針線忙碌

耳濡目染中

她將蘇繡融入靈性

十四歲,她開始學習蘇繡

簡單的平繡,複雜的針法

二位至親傾囊相授

中間是世代相傳的香火情

十八歲,她離家

拜繡娘王麗華為師

腰脊挺直用力,端坐繡架之前

凝神注視,以肩用力,劈絲穿針

一坐便是十二個小時甚至更久

仿佛生命只有這一個姿態

十五年的摸索

她在刺繡中

覓得一寸靜好歲月

在諸多刺繡題材中

人物最難,尤其是眼睛

針法稍亂,眼神凝滯呆板

整幅作品也將黯然失色

數千副作品的積累

每天六千多次的穿針引線

方才有爐火純青技藝

三年前,在丈夫支援下

她建立江南繡之韻工作室

引針刺繡時

丈夫或俯身在旁,靜靜欣賞

或是為她泡一杯清茶

頗有琴瑟和鳴

相濡以沫之感

刺繡閒暇,她同幾個要好姐妹

喝茶聊天,討論針法

在她看來

穿針引線,皆是秋毫之事

最需心靜,與茶道有共通

一針一線,從一而終

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

有根不曾斷絕的針線

母親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年輕女子的荷包香囊、鴛鴦繡枕

是中國女性最古老、最傳統、最深情的表達

喜歡手藝手作的朋友記得關注下守藝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