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師徒情深到互相傷害,人的錯,還是老規矩的錯?

昨天,曹雲金髮長文,歷數郭德綱“七宗罪”,騙徒弟學費、拍戲分文片酬不給、污蔑他忘恩負義、背地裡阻撓演出等等。

起因是郭德綱微博發佈德雲社社譜,提到何雲偉、曹雲金退社一事。

怕大家看不清楚豎版,還特地發截圖

在曹雲金的文章中,大致可以知道,他少年拜師,吃住學藝,都在郭家,期間受過不少委屈,最後因為不滿收入,拒簽終身合同,無法登臺演出,只得退社。

在不少手藝人身上,只要他願意,都能講些與曹相似的經歷。藝相君就聽過一位玉雕手藝人的故事。

他家庭貧困,喜好繪畫和手藝,於是來到蘇州拜師學藝。因他具備美術功底,且勤奮刻苦,一年即有小成。

因為父親年事已高需要照顧,女友跟隨自己多年,兩人生活困難,每月只有幾百塊的開支,急需成家立業,擔起頂樑柱的責任。

他打算出去自立門戶,而師父讓他留下幫忙,他堅持自己的選擇。

師父暴跳如雷,指責他無視規矩,不顧情義。他回憶,學藝一年多,從未見師父那般生氣。

他還是走了,此後,逢年過節,他拿著禮品上門拜訪師父,都被拒之門外。

在以前,傳統手藝人生存艱難,必須抱團取暖,確定行規。師徒傳承便是諸多行規中最關鍵的,因為涉及到行業的秩序與未來。

相聲拜師要先立字據,寫明為師父服務多少年,吃住都在師父家,郭德綱就是用這樣的傳統來管理徒弟。

手藝行業的學徒,亦大致如此:

學三年,幫三年。

學藝前三年,吃住在師父家,打雜學藝,磨練成才。待本領練成後,再為師父做工三年,算是學費,償還授業恩情。

拜師是學藝,也是進入圈子,獲得認可,不然郭德綱也不會到北京後,投入侯耀文門下。

脫離師門,意味著對公開挑戰行業秩序,獨自面對的坎坷曲折,可想而知。

曹雲金在長文中稱,郭德綱曾多次阻撓他的節目,對人說,有我沒他。

前文中那位玉雕手藝人,離開師門後,也吃了很多苦。

因為沒有師門庇佑,誰也不會輕易相信年輕手藝人,根本沒有人給他活做。他拿著身份證作抵押,請店鋪給些活做,才漸漸起步。

如今,在玉雕、曲藝等傳統行業,師徒授業的形式仍然普遍存在,但有些東西已發生變化。

上周,拜訪玉雕手藝人張小洋。他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現在的徒弟不是以前的徒弟”。

他所說不同,是指現在的徒弟是要發工資的。

他帶的6位徒弟,在工作室附近租兩套房,固定時間上下班,中午管飯,每月根據工作量和手藝水準,領取2000元以上的不等薪資。

他說徒弟們幹了活,不給工資,肯定是有情緒的。給予適當的薪酬,還能讓他們確定自己手藝的價值。

在張小洋眼裡,他教徒弟,不僅是傳承技藝,更是傳承自己對待玉雕的態度。

為徒弟著想,言傳身教中,傳遞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傳統師徒授業中,最具溫情的地方。

郭曹之間肯定有過類似的過往,但在怒目相向、唾沫橫飛中,已無人顧及這些。

在現代社會,為什麼傳統的師徒授業走不通了?

歸根結底是,在尊師重道的老規矩中,徒弟的勞動和付出,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