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新生代周麗:琴秀雅著墨色,素手生靈韻
詩意江南,靈韻光福。姑蘇城的人文情懷孕育出了許多文明與技藝,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即是其一。這門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技藝,如今仍在一絲一線中流轉著它鮮活的魅力。
“閨閣家家架繡繃,婦姑人人習針巧。”周麗琴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村落中,從小總是看著身為繡娘的母親在繃架前低頭辛勞。每日看著母親無日無夜的繡著,拼命賺錢養家,小小的周麗琴就在心中篤定,自己以後要走出去,離開鎮湖,幫著母親支撐起這個家。
一直在外上學的周麗琴,剛畢業時並沒有直接接觸刺繡技藝,而是開始了在外長期奔波的生活,經歷過好幾種白領級的職業。可是,對家鄉的思念日漸深厚,或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或許是鎮湖姑娘骨子裡流淌的那份溫婉雅致的血脈,抑或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周麗琴朦朧地意識到蘇繡的魅力和一種技藝傳承的使命感,在外闖蕩兩三年後,終於鼓起勇氣,回到家鄉創業。
為了更精進、系統地學習,周麗琴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傳承人姚建萍為師,開始了自己的學藝生涯。學習的過程每一天都是冗長的,伴隨著新的收穫和發現,常常要不斷重複一種針法的練習,每天都要繡到深夜一兩點鐘才能睡下,疲憊而又充實。勤奮練習的過程使她逐漸沉下心來,日漸被這有著精細雅潔之稱的繡品所深深吸引,不知不覺間,發現與這一針一線已與自己的人生織錦緊密相連。不久後,周麗琴學成出師,創立了自己的繡館。
當許多新生代繡娘還奔波在學藝的途中時,不到30歲的周麗琴就已經擁有了一間小具規模的刺繡作坊,並帶領了一批徒弟開始設場傳藝。周麗琴說,她這裡的繡娘,全部都是分工合作,每位繡娘都有自己的最為擅長的針法和題材,不同題材的作品則需要不同的針法來表現,很少人會是樣樣精通,倒不如將各自的優勢集中,合作完成一件精湛的繡品。
繡品展廳內,那些充滿禪意珠璣的人物繡、簡練的山水寫意繡與市場上遍地開花、色澤豔麗的大多繡品風格迥異。周麗琴骨子裡更喜歡一些清淡雅致的東西,這種繡品雖淡雅簡潔,所用絲線與墨色相仿,但卻有一種不俗之感,十分耐看。精細雅潔,可稱蘇州繡。精細,謂精緻細密,雅潔,是藝術的追求。這既是一種物質上的表面觀感,又是一種精神上的人文內涵。
這種水墨寫意繡和周麗琴本人的氣質心性尤為契合,初次見到她,就覺得是一位古雅內斂的姑蘇女子,在談笑之余,周麗琴還說到,現在對於蘇繡的體會和上學時已是截然不同,通過不斷的學習,自己對蘇繡的喜愛已和日常的生活融為一體,就連自己9歲的女兒也常常嚷著:“媽媽,什麼時候也給我做一個小繡繃呀?”有意識的去培養下一代對於蘇繡的認識積累,塑造一種傳統文化的特殊體驗,讓蘇繡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產生一種詩意的情懷,這就是所謂代代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