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雲中行走》:為什麼他能做到在雙子塔獨舞?

看過很多紀錄片,但很少有紀錄片能像《雲中行走》這樣驚心動魄。多數人關注這部電影,源於三個方面——拍過《阿甘正傳》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正當紅的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以及對電影原型菲力浦·派特穿越雙子塔的真實呈現。而影片在這三個方面都沒有讓觀眾失望。

羅伯特·澤米吉斯為影片創作了一個張弛有度的故事,如果從類型上劃分,故事/冒險放在前面,傳記放在最後,影片沒用過長的時間線去流水帳般記錄主角的一生,只是瞄準穿越雙子塔這一件事上,這讓120分鐘的電影儘量緊湊,不留尿點,而不像其他紀錄片那樣按照時間軸娓娓道來。囧瑟夫的表演決定了影片的成敗,走鋼絲是一項特殊職業,他的神態、氣質、肢體動作,以及在鋼絲上的狀態都極難把握,特別是結尾穿越雙子塔的高☆禁☆潮,不但來回往返,還要坐、躺,一旦表演“失真”,就會毀了整部電影,不過在觀影過程中,沒有任何一次腦中會浮現“這是假的,這是在表演”的念頭,完全被吸引到銀幕裡,有極強的代入感,這是表演和視效完美結合的結果。有人認為,影片前半部分旁白太多、鋪墊太長,其實這些都很有必要,400米的高空命懸一線,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包括打幾顆螺釘,影片不吝篇幅,詳盡的介紹了這個過程,繩子如何打結、墊鋼索的木塊如何放置等等,最後找不到射過來的弓箭,看似荒誕,其實恰恰是為追求真實所做的積累,都很必要。

對普通觀眾來說,電影最大的看點是主角走鋼絲,這和炮火連天、一頓亂打的好萊塢大片截然相反的感官體驗。動作大片的感官刺激停留在眼睛裡,而《雲中行走》則讓人心生恐懼。影片對我的觸動很大,臉上是淚,手心是汗,心裡仿佛壓著五行山。囧瑟夫在雙子塔間獨舞,影廳裡時不時傳來驚歎。命懸一線的緊張感是銀幕上少有的奇觀。3D的運用特別成功,導演也很清楚該如何運用3D鏡頭,雜技扔的瓶子、從鋼絲上急墜的平衡杆,以及走在鋼絲上的俯拍鏡頭,帶來的出屏感過目難忘,這是一部3D的運用真正稱得上讓觀眾“走進電影”的作品,所以推薦選擇IMAX、中國巨幕等儘量大尺寸、高亮度的影廳。

在我看來,相對于400米高空走鋼絲的視覺奇觀,更震撼的是一個人為了理想竟然可以如此不畏生死、義無反顧。男主角從一開始就憋著一股勁兒,只有一個目標,他看到任何有一定距離的物體,都會試著在之間拉一條繩,這條繩不斷的變長,從小樹、湖面、馬戲團的帳篷,一直到雙子塔,逐層遞進,力道十足。理想的力量驅動他不顧一切的追求她想做的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戲劇性、毫無違和感,真實感人。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其實在於他有多高的目標和怎樣的世界觀。影片裡囧瑟夫有一句臺詞讓人很有感觸,他說本·金斯利是表演,而自己追求的是藝術,所以前者困在馬戲團的帳篷裡,而他自己則爬上了雙子塔。

影片裡男主角沒有對手、沒有衝突,沒有你爭我奪帶來的緊張刺激,又不能過於平鋪直敘,要不然該多乏味。那麼作為一部電影,該怎樣營造衝突、製造矛盾?主角沒有敵人,他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敵人就是他自己。對外界壓力的應對、克服內心的掙扎、戰勝自己的恐懼,是走鋼絲的人最難跨越的坎兒,導演很老辣,寥寥數筆就把這些表現出來了,第一次失敗墜湖,讓主角學會戰勝了外界的影響(和結尾雙子塔兩邊員警的呱噪遙相呼應),最後走上雙子塔,反倒一切歸於寂靜,製造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力量,讓人不敢大口吸氣,影廳裡像400米的高空一樣靜謐。囧瑟夫奉上精湛演技,直面自己的內心,戰勝恐懼,才換來鋼絲上的來去自如、氣定神閑,哪怕往下看,也不再緊張。這是自我放空,是淡泊名利,是拋卻欲望之後看輕一切的最高哲學,到了這重境界,他才能身輕如燕,在鋼索上恣意漫步,並讓這一切看上去那麼自然,在雲中行走的不僅僅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思想和靈魂。

他完成了這一壯舉,迎著鎂光燈和熱切的目光,臉上掛著的是平和的微笑,世俗人總想追問出一個原因,可是他們不懂,這不過是單純的喜歡,和向這門藝術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