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北京16個城區的由來和曾用名你知道嗎?

在北京這麼龐大的城市裡,它囊括了多個區,且每個區域都有特定的名稱,北京城區的人有可能只有一少部分老大爺老大媽才知道這些區名的由來,年輕人兒有可能一無所知。

【 海澱區 】

北京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因為水而得名。而海澱作為一個地名,它最早出現於元代,與其他的後海、中南海裡的“海”字含義一樣,蒙古人用它來代表湖泊。儘管我們現在很難想像以前的中關村像青苔一樣漂浮在沼澤上的樣子,但“海澱”這個詞以前可是名副其實的,乃至後來朝代的一代代皇帝們都會把園林選擇建在這裡。

出現時間:元代

曾用名:海甸、第十三區等

【 通州區 】

位於相反的方向的通州區,它的命名依然與水脫不了關係。通州這一帶從漢代起就被稱為潞縣(如今通州區還有很多地方以潞河命名),後到了金朝,北京的很多地名都在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北京後做了調整,其中就包括取“漕運通濟”之本意,把大運河北端點的潞縣當時改為通州。

出現時間:金代

曾用名:潞縣、漷縣、通縣等

【 門頭溝區 】

你很難想像他是因為主城區裡有一條溝穿城而過,就得名門頭溝,進了主城區你沿著門頭溝往西走四公里地就抵達門頭口村,你會發現,在溝的上方架著一座(曾經是好幾座)過街樓,過街樓的券洞也常稱圈(四聲)門,它也是城區通往礦區的第(頭)一座門。對於京西來說它一直是重要的煤礦產地,而且這裡作為古道上的重鎮才得以興旺,於是依據這門、這溝,便成就了這個名字。

出現時間:不晚于清代

曾用名:京西礦區等

【 石景山區 】

原理就是這麼讓人難以置信,正如門頭溝有其溝,石景山亦有其山。這座山海拔僅171米,屬於太行山余脈,金閣寺、碧霞元君廟等古跡文物藏于山脈,曾被尊稱為“燕都第一仙山”……既然是此等仙山為啥現在默默無聞呢?因為它美美的外貌被一層結結實實首鋼廠區擋住了……隨著首鋼搬遷後廠區逐步改造,也許它會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

出現時間:不晚于明代

曾用名:石經山、石徑山等

【 大興區 】

我們應該知道海陵王,就是將都城從上京會寧府遷至中都(現在北京西城至豐台一帶)的弑君篡位者。當時中都所在地仍然歸屬析津縣(遼代命名),海陵王就任後為了表達了他對新國都的美好祝願,把它們先後改稱為永安縣和大興縣。可惜這麼美好的願望支撐不了一個花甲,中都就被元軍攻破,隨後逐漸荒廢,此後只有大興的名字被人流傳。到了清代,大興縣基本就位於就是現在北京中心城區的東半邊,按現在來說包括東城區、朝陽區、順義區和大興的東部,到了民國和解放後,歸功於多次行政調手段的整改後,才讓他達到今天的規模。

出現時間:金代

曾用名:析津縣、永安縣、南苑區等

【 密雲區 】

密雲的由來其實就是因為河北豐寧縣南部有一座海拔兩千余米的雲霧山,它每天都沉浸于“山藏雲霧”的狀態,所以後來就被稱為密雲,而且最早的密雲縣也正得名於此。後來在因為戰事影響,密雲縣從豐甯一帶南遷至今天密雲縣城的所在區域,而之也就離密雲山遠了一些。

出現時間:北魏

曾用名:檀州、燕樂縣等

【 延慶區 】

這兒可是皇帝仁宗便出生的皇家寶地兒,等他登基後便把養育自己的地方升為龍慶州(如今延慶區內仍有龍慶峽)。如今延慶一帶在金時被稱作縉山縣,元代沿用。雖然在明朝初年被短暫地廢除,但在之後的永樂十二年它又重新設置了隆慶州。不過後來由於明穆宗的年號是隆慶,於是為了避諱後改作延慶州。

出現時間:元代

曾用名:居庸縣、縉山縣、龍慶州、隆慶州等

【 朝陽區 】

在明代,朝陽二字真正來自於朝陽門,因為這座城池每天早上都迎接著朝陽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漸漸得朝陽門也就誕生了。

早在解放初期,如今朝陽區的主體部分叫做東郊區——在當時看來,繁華都市三裡屯、望京、CBD這些地方的前身當然也是郊區啦。不過與“東郊”相應的“西郊”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被稱作海澱區、石景山區了,所以後來就將東郊區也改成了一個更形象的名字——朝陽區。也曾有一座朝陽門,它同樣也朝向東方,那就是南京的明牆。

出現時間:1958年

曾用名:東郊區

【 豐台區 】

諧音也就是“風台”,其實他的由來備受人們爭議。咱就挑比較可信的說法來說吧!

早在清代的《日下舊文考》中前人用大量篇幅闡述了幾種推測孰優孰劣。其中一種說法是豐台演化于金元時期的一座“遠風台”。

這座高臺在今天玉泉營以西,它的主人韓氏兄弟都是元初的官員,常邀請志趣相投的同僚來此宴遊。他們的一位朋友曾如此記述:“地偏而囂遠,土腴而氣淑…植花木,鑿池沼,覆蕢池傍,架屋臺上,隸其榜曰遠風…”好一幅田園詩般的景象!由此,遠風台作為一處景觀和地標就這樣在民間廣為流傳,並漸漸地雖後人的傳閱簡化成了風台,後來又被寫成了現在的豐台。

出現時間:元代

曾用名:宛平縣、良鄉縣、南苑區等

【 昌平區 】

昌平比較簡單,就是因為一諸侯而沿襲至今。且地理位置也無太大改變。

在西漢初年,呂後專權時期,在位期間為多位外戚封侯,其中有一位劉太被封昌平侯。而昌平侯國僅存在了六年時間,劉太也在呂後逝世後很快就被殘忍的大臣們殺害,但昌平作為地名則一直沿用下來,從昌平縣到昌平區,位置也並沒有很大的改變。

出現時間:西漢

【 平谷區 】

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大穀底,翻開現在北京的地形圖找一下平谷,有沒有發現平谷這個名字太貼切了。早在西漢初年,就在平原上設立了平谷縣,後來人們習慣了,也也斷斷續續地被這樣叫到了今天。

出現時間:西漢

【 房山區 】

房山顧名思義也就是防山。

房山有座大房山,不要笑,我是認真的。大房山屬於太行山餘脈,據說早在秦代就大防山這個名字就有了。它是從北京小平原到西部山區的第一道屏障,也許“大防”正是得名於此。後來大防山也被稱做大防嶺,“防”和“房”常常是相通的。大房山的名貴來歷以前可是金朝皇陵的所在。元代開始才在這裡設房山縣,並把這個區名沿用至現在。

出現時間:秦代

曾用名:良鄉縣、奉先縣、周口店縣、燕山區等

【 順義區 】

唐代初年雖與東突厥汗國屢次發生戰事衝突,但小兒子李世民卻和東突厥的小可汗突利可汗深交,並私下結為兄弟。後來突利可汗與大可汗頡利可汗決裂,歸順于大唐。唐滅東突厥後,在東突厥原有領地上建立了順州府,而其中的順州就在今天的順義區,而作為李世民好友的突利可汗親為都督。天寶年間,順州被改為順義郡。還有就是,順州其實也是安史之亂後被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之一。

出現時間:唐代

曾用名:順州、歸順州、歸化郡等

【 懷柔區 】

懷柔縣,經過這麼一有趣的說法,大家很可能猜到咱常說的外交手段--懷柔政策。其實“懷柔”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裡:“懷柔百神,及河喬岳”,後人為之作注:“懷,來也;柔,安也”。正如上面,嘗到這種政策的好處後,大唐才在今天的順義一帶設置順州,不久後又在它的北邊設立了歸化郡,它所管轄的縣就由此叫作懷柔縣。

出現時間:唐代

【 東城區、西城區 】

東城區、西城區是最中心的東、西城!這個需要時間來論證由來。

對於北京這座擁有一條強大中軸線的城市而言,把它分成東西兩半再自然不過了。然而,因為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幾個大傢伙,這條分界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曲曲折折的。另外,東、西城的形成也經歷了不斷合併的過程,從解放初的九個區(第一——第九),到七個區(東四、東單、西四、西單、崇文、前門、宣武),再到四個區(東城、西城、崇文、宣武),直到現在的兩個區。如今坊間盛傳東、西城即將進一步合併,但考慮到它的複雜性,大部分政府官員和專業人士都承認,這一調整存在可能,但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論證。

出現時間:1958年

曾用名:東四區、東單區、前門區、崇文區等(東城區),西四區、西單區、前門區、宣武區等(西城區)

北京這座充滿故事的城池,每一磚每一瓦都是故事情節的重要構成因素,每一個路過的風景也好似在訴說著它的歷史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