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冬至get文化精髓,該教孩子這件事

今日冬至。你一定會和孩子一起去喝一婉熱騰騰的羊肉湯,或者吃上一盤餃子,為進入寒冬積蓄能量。美食因歡慶的氣氛,成為各類節氣、節日中的儀式之一被延續下來,但是與此同時,更豐富的文化精髓卻更有必要告訴孩子。

在古代,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冬至大過年”。“冬至”的“至”是達到了極點,陰至而陽,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夜最長,晝最短。但是這也意味著蓄意勃發,其實是一季之始,所以,周代以它所在的十一月為正月,這也是冬至如年夜的原因。

冬至的習俗非常多,內蘊的含義也不少:特定的食物、九九歌、祭祖、消寒圖、圍爐雅集……而要真的讓孩子獲得冬至的雅趣,你或許還需要讓孩子學會在寒夜中獨處,享受“無聊”。

1

“冬至大過年”

古人甚至有歷時三月的耐心考驗

在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氣應該是立春、立秋、夏至與冬至了。而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傳統上小朋友們會從冬至這天開始數九,唱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三言兩語就把節氣的寒冷程度與自然景物的變化關係說清了,朗朗上口,便於流傳記憶。

“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是《周易》裡的說法,這是為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時地理,由此,這一日要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以迎初陽,所以,冬至夜也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為度過這難捱的冬月,古人想出了不少辦法,其中,閉關、自省就是其一。

不得不提的是“畫九”之法,它始于文天祥。他被元軍押到北京法源寺,時值冬至日,他在牆壁上畫了一株紅梅,共有九枝,每枝九蕾,此後每天將一蕾改綴成花,九九八十一天畫滿九九八十一朵花,既計算著被囚的時日,又表達了自己淩霜傲雪的氣概。

這歷時三月的耐心考驗,是獨處,是內息,也是氣節。而後人也依據文天祥的意趣,演變出了不同版本的消寒圖。 

正如地球在不同季節的呼吸,夏季是大多數植物枝幹生長最盛的季節,人的身體、心靈也是處於向外的狀態,但是在冬日,植物沉睡、動物冬眠,地球似乎已經進入沉寂的狀態。人也開始仿佛和外在割裂,轉向內部、轉向自身。

2

冬至給孩子的雅趣應該是

學會獨處,享受“無聊”

古人所言的“修身”其實正是一種順應著自然的智慧。而如何讓孩子能擁有獨處,內省的力量,甚至能享受“無聊”,一樣是一門學問。

12月即將結束,孩子們也又將迎來寒假,在這一個假期內,前幾天孩子們一定會玩得不著邊,接著,說不定也會開始覺得無聊……畢竟,寒冷的冬天裡,“宅”總是第一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會自己和自己玩”並非是一句耍酷的話,從漫長的“無聊”中學會和自己相處,更是每個孩子都必備的一種生活能力。

有這樣一位媽媽從一本隨筆集中,便找到了教孩子享受“無聊”的方法:

“無聊”能滋生出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日本作家五木寬之曾寫過一本名為《退屈のすすめ》的隨筆集,直白地翻譯成中文,大意就是“告訴你如何無聊”。

五木寬之認為,“人類是無聊的,並且從無聊當中滋生出文化。”而且,“無聊是只屬於人類的特權”,簡直就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因為狗、貓、小鳥等是不會無聊的,貓頭鷹貌似有點兒孤獨,但這位目光炯炯的仁兄,恐怕也不懂得什麼叫“無聊”。

但要如何才能“從無聊中滋生出文化”呢?五木寬之嘮嘮叨叨寫了200多頁,概括起來,其實只有一句話,那就是——“你要學會自己跟自己玩”。玩兒好了,你就有文化了。

跟鞋子玩、跟聲音玩、跟玩具玩、跟藝術玩、跟書本玩、跟夢想玩、跟一切玩……五木寬之在書裡把自己在無聊的時候,自己跟自己玩的各種玩法一一陳列出來,看了你就會發現,即使一個人呆著,可玩的東西其實還不少。

不妨趁著冬至,給孩子講講“九九消寒圖”的故事,也和他們一起用九九八十一天,來完成這樣一張畫。

內心有趣的人從不怕無聊

比如說“跟身體玩”,以洗腳為例,五木寬之是這樣玩的:

“洗腳,是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保持的習慣。早晚即使是不洗臉,但卻一定得洗腳。洗腳的時候,給每一個腳指頭都取上名字:右腳的大拇指叫一郎,接下來的按順序分別為二郎、三郎、四郎,小拇指則是五郎。

早晨洗腳的時候,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洗,邊洗邊呼喚這些腳指頭的名字——哇!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今天這一天,可得給我加油啊!哎!怎麼了?怎麼有點萎縮的樣子嘛?臉怎麼這麼髒?哇!這兒有一點點傷也……”

為每個腳趾頭都取名字,你可以把它稱為童心,可以把它稱為想像力,然而,這也是享受獨處的方式。洗個腳都能有這麼多花樣,可見這位作家的內心有多麼充盈。

“就這樣,在腳指頭反復多次的一開一合之間,忽然間,那些洗得紅紅的、張開來的腳指頭,變得就像美麗的楓葉一樣。如此,身體也感覺舒坦起來。”這樣的文字讀來都讓人頗覺有趣,忍俊不禁。

再反觀自己的孩子,其實缺這樣的能力麼?或許不缺,在很小的時候他們通常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玩很久。但是現在不少孩子全天的時間都被課堂、作業、補習班排滿了,幾乎已經沒有屬於自己的,可以天馬行空的時間。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寒假,無論你和孩子做了哪些計畫,一定要給他們留下和自己玩兒的時間。

實際上,想像力、自信程度,以及良性競爭、人際互動的交流,這些都是在玩的過程之中挖掘、培養出來的。

向內尋求自己,和向外尋求他人一樣重要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無論是你還是孩子,在獨處中都會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無聊”。二是漸漸習慣於獨處,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來驅逐“無聊”。三是“無聊”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向外尋求他人,建立自己的人際圈子,和朋友一起玩很重要;但是,向內尋求自己,構築自我獨立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與無數個自己對話,與無數個自己一起玩一樣重要。

當然,如果是能達到二者兼修,進退自如的境界,那簡直就是完美。

團長覺得,在漫長的冬季裡,培養孩子獨處的習慣,讓他們能夠自己靜靜地看書,畫畫、胡思亂想、看優秀的電視電影紀錄片節目……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家長們有時候需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給孩子“不做什麼”的空間。

冬至給孩子的雅趣,或許沒有什麼能比得上讓孩子學會獨處,在寒夜裡等待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