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什麼孩子學了那麼多樂器,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你是否希望孩子是“天才”,吹拉彈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可是買來沒多久的鋼琴、長笛、吉他、架子鼓,已經放在角落裡積灰塵了?

最近,團長發現身邊有不少媽媽在專注地做一件事:賣樂器。小樂(化名)媽媽說:“長笛,當時買了3千多塊,學了不到半年,娃不感興趣,丟在家裡也是鋪灰,不如賣了”。不賣不知道,一賣嚇一跳,她發現有“共性”的朋友一大堆,“都是娃學了一半就放棄了,樂器閒置在家”。

* 40人一個班,20人學樂器

為了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提升藝術素養,或考慮到以後升學,不少家長從幼稚園起就給孩子報名各種樂器興趣班,可是在成長過程中,能堅持下來的孩子僅很少一部分。(為人父母的你們,捫心自問:童年的你,是否也覺得玩勝過一切)

以成華小學陳學莉老師的班級為例,“剛畢業的那個班,40人中有20人學樂器,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學了一半就放棄”。據瞭解,班裡從幼稚園開始就學鋼琴的有3個,多數孩子從2年級開始學樂器,學的樂器包括長笛、圓號、大號、鋼琴、琵琶等。“有的父母純粹是跟風,看到別的孩子在學,就也為自家孩子報個班;還有的父母只是為了讓孩子升學考試;很少一部分父母是遵循孩子意願”。

換句通俗易懂的話,如果不是父母監督,幾乎沒有孩子願意堅持學習樂器,因為過程是枯燥的,而孩子的天性是玩。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幼稚園老師說,4個大班,每個班約30名學生,共120人。其中有12個孩子從中班開始就練習鋼琴,另外18人的鋼琴學習從大班開始。此外,還有3個孩子學習架子鼓,3人學口琴,3人剛開始學古箏。也就是說,在這120個孩子中,有39人學習了樂器,達到了30%。

然而,在調查中,多數孩子卻在向團長抱怨:對於學樂器提不起興趣,只是按照家長的意願每週上一到兩節課,很難堅持每天練習。

*樂器才學了一年,就成了閒置物品

團長在對成華小學家長做調查時,談起樂器學習,有位丁姓位家長是一肚子怨氣,“兒子學了一年鋼琴就不學了,3萬多元的鋼琴放在客廳又占地方,賣都不知道去哪賣。”兒子為何放棄鋼琴學習?丁媽媽氣不打一處來,“人家說,鋼琴要從娃娃抓起,別的孩子都有一技之長,我認為兒子該學。但學了之後發現他不是這塊料,經常邊哭邊學,很是痛苦”。

聽到這,另一家長忍不住插話,女兒說想學古箏,學了不到一年,新鮮勁過了還不是就放棄了。興趣班成本又高,而且孩子要升學該以學業為重,於是古箏就成了擺件。“兒子比較皮,聽說學小號能練習專注力,就送他去了,但感覺他不是好感興趣,每天練習是逼迫式的”孔媽媽說道。 此外,有家長表示,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報了跆拳道、輪滑、架子鼓等幾個興趣班,也是堅持了一兩年就放棄。現場大多數家中孩子學了樂器的爸媽表示,原本希望孩子多掌握一門藝術特長,沒想過讓他們成為專業學員,但沒想到那些樂器用一兩年就成了閒置物品。

孩子們放棄的原因大概能總結出這幾點:不感興趣,孩子被處於逼迫式學習;興趣班經濟成本投入和時間成本投入,與孩子的成績成反比,影響學習成績;升學壓力大,孩子課業負擔重,精力和時間有限;孩子自覺不是學音樂的料,五音不全。

* 22個孩子的閒置樂器,總價超10萬元

在部分小學媽媽群中,團長調查詢問後得知,有30個孩子學過樂器,大多是鋼琴,其他還有學大號、古箏、薩克斯、長笛、架子鼓、葫蘆絲等。其中22個孩子到了四五年級就根本沒有再參加過培訓,樂器成為最文藝的雞肋擺設。團長初步估算了一下,這22個孩子中,被閒置的鋼琴價值就超過6萬元,大號價值在1萬元,其他樂器的總價值在3萬元左右。

這些樂器中除了鋼琴有人接手,其他樂器很難送出去。雖然每位家長都願意將閒置的樂器轉讓或者出售,但被問到孩子如果學新樂器,會買二手的還是全新的時,大部分家長還是選擇購買新品。

*如何避免家中出現的大量樂器閒置?

從這些調查中,團長發現其實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們學樂器依然報著某些功利的態度。然而,在孩子的樂器學習道路上,卻又不知道該逼孩子堅持,還是任由孩子放棄。其實,無論是學習鋼琴、圓號,或者是游泳,國畫……都是讓孩子瞭解一種藝術或運動類別,讓他們能有更豐富的參與生活的方式。

所以,在家長們為孩子做類似決定,避免家中出現大量閒置樂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這些心理準備:

考慮清楚培養孩子課外愛好的目的是什麼

不少孩子學習興趣班可能都是因為對升學有好處,其實這有何錯?如果興趣愛好對未來的生活、學業、事業有所幫助,有什麼理由不高高興興接受?你到底是希望給孩子多一種可能性,為了讓孩子增加一種特長還是為了升學?或者為了擁有更多交友機會?在孩子們的學習開始之前,家長應該先想清楚。

做好改變的準備

不要說“興趣”了,隨著孩子成長,他們喜歡的遊戲都會改變——他會更有創造性,嘗試更多的玩具、遊戲和想法,需要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來遊戲。所以,不需要一下子就給孩子們買大量樂器,報各種興趣班。儘量就地取材,可以先參加一些免費的體驗活動,聰明地投資。先廣泛地探索,讓孩子去開心玩吧!要有趣,才有興趣,要擅長才更感興趣。

與其說參考孩子的“興趣”,不如參考“特長”

對孩子來說,興趣是很模糊的,不過父母可以觀察孩子擅長做什麼,選擇孩子更有可能做得好的項目來學習。讓他們在玩樂中發現自己擅長做的事,鼓勵孩子嘗試新的活動,也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做他擅長的事。之後,再去為他們“投資”,將“愛好”培養成“習慣”。

鼓勵堅持還是允許放棄?

讓你去堅持做一件自己做得很糟糕的事,你能堅持多久?

這是為什麼一開始要讓孩子廣泛探索,然後選擇擅長的事去做——讓孩子可以不斷地獲得小小的成就感,而不是持續的挫折和無望。但如果錯選了很不擅長的領域,為什麼不可以放棄?在已經建立起一定興趣的基礎上(經過了發現有趣,並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這兩個過程),鼓勵孩子堅持,具有“堅持做這件事”之外的意義。一方面,鼓勵孩子堅持,體驗失敗和挫折,並在其中學習到可能促成進步,避免錯誤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堅持做一件事,培養孩子的自製力。所以鼓勵堅持和允許放棄,並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最瞭解。很多事情,是你和孩子共同決定的,無論做什麼選擇,無論堅持還是放棄,不用管別人說三道四。

你是否也有孩子樂器閒置的苦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