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數學教父:孩子考了95分,還有5%的內容沒懂
當孩子獲得了一個95的分數,就真的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孩子抵觸不喜愛學科的真正癥結是什麼?一個接一個的知識漏洞積累下來會有多可怕?孩子們該如何學習才能不被將來的挑戰打敗?
各個學校又將迎來期中考試,而這免不了要引發又一輪家長集體討論孩子分數的熱潮。但是,當家長還僅僅把眼光盯在分數上時,卻可能很少意識到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真相是什麼。
有一個叫薩爾曼·可汗的小夥子卻顛覆了美國的教育方式,連比爾·蓋茨都成了他的狂熱粉絲。他曾在TED上有過一場讓人振聾發聵的演講:《考試分數不是教育的目的》。
薩爾曼·可汗是風靡教育界的可汗學院創始人,他製作了超過4,700個主要教授數學和科學的視頻並將其上傳到網上。由於他的教學方法簡單易明,他在YouTube的頻道已經吸引了超過數億人次觀看。
在這一場演講中,他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
一是掌握式學習。家長們不妨先思考下孩子們日常的學習模式,無非是這樣的:學習——練習——考試。在考試中,他們會得到60分、80分,或者95分。然而就算是孩子們得到了95分,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學會了對應的知識麼?不,就算是這樣,他們依舊有5%的內容沒搞懂。
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避免未能完全掌握知識而產生的大量漏洞,漏洞積累得越來越多,在上新課的時候,之前的漏洞會阻礙對於新知識的學習。於是,孩子們開始厭惡學習。
比如,孩子們還沒完全學會一次元方程,卻要被趕著學二次元方程,漸漸地他們發現自己已經完全跟不上進度,進而認為自己沒有數學頭腦,沒有學數學的天賦。
如果你尚未覺得這有多荒謬,那麼再看看他在演講中舉的另一個例子:好比建造樓房,你請來包工頭,告訴他們兩周之內打好地基,兩周之後你來驗收,看到地基整體還不錯,但有一些小問題,你對包工頭說:你打的地基我能給你80分。但是不用返工,你們開始建第一層吧,給你們一周時間。一周過去了,你又來驗收,這次問題百出,你只給他們打了60分,但工程並沒有停。最後,在建到第三層的時候,樓房轟然倒塌。
大概人人都能明白為何樓會倒塌,學習也是如此。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內,被迫完成規定內容的學習,預設每個人有著相同的掌握進度。然後,用測驗來證明他們的掌握程度。有人100分,有人95分,有人80分,還有人不及格。
為什麼要催促那些基礎知識還沒完全掌握的孩子們去匆匆走完教育流程呢?這個打好地基的理論就是薩爾曼·可汗的教育理論核心。
二是培養學習動力。
保持對一門學科的信心,最好的狀態就是對這門學科有興趣,能夠自主探索。而這也是為什麼有趣的老師永遠是受歡迎的。薩爾曼·可汗創辦可汗學院的想法是,希望學生們能體會到數學和自然科學的魅力,在教育過程中傳遞學習的快樂,並且讓學生在瞭解宇宙萬物時感到興奮。
孩子們將來會面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他做了一個金字塔的構想:在工業時代,底端的是人力,中間是處理資訊的官僚階層,頂端是資本家、企業家以及創新人群。在資訊革命時代,底端的自動化將取代人力,中間層的資訊處理也可能會被電腦取代。所以,只能留下頂端的人?在未來,是否能夠嘗試倒轉金字塔,讓創新人群起主導作用呢,讓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企業家、藝術家,或是研究人員呢?在他看來,這不是空想。
如果能夠挖掘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他們就能夠達成目標。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美國的教育有多大的影響?據報導稱,目前美國已經有兩萬所學校,上數學課時老師不再講課,讓學生直接觀看可汗學院的視頻,老師只負責答疑。
“考試分數不是教育的目的”這句話聽起來很空泛,改變這樣的狀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這則演講和薩爾曼·可汗的觀點或許為家長們揭開了孩子學習動力不夠的幾個真相:
*孩子對學習的討厭或許是因為知識漏洞,進而導致的惡性循環
要談起薩爾曼·可汗創辦可汗學院的緣由,不得不提到他一開始為自己親戚的小姑娘納迪婭補課的故事。
納迪婭非常聰明,正在上小學6年級,她的功課都是A,但是數學除外,她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她的數學成績再無起色的話,可能就得進入慢班學習。薩爾曼責無旁貸,決定幫她遠程數學輔導。納迪婭的難題是單位換算,按理說這是比較簡單的問題,但納迪婭死活就是不會。在薩爾曼看來,她只是在內心否定了自己,告訴自己就是不會。終於納迪婭搞定了單位換算,以後的輔導就非常順利,她變得信心十足,反應機敏,很快納迪婭的數學成績就有了煥然一新的變化!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數學學習上,就連閱讀也是一樣。這也是為什麼與其讓孩子泛讀10本書,不如讓他們精讀一本書。
*孩子對學習興趣的喪失,可能來源於繁複的作業:
因為YouTube時長的限制,薩爾曼的課程只能錄製10分鐘。而這個時長,恰好與一些教育家研究得出的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長短一致。一般來說,學生需要3—5分鐘才能靜下心來,在此之後的10—18分鐘精力非常集中。要知道這個結論是以大學生為樣本的研究結果,對於小學生來說,精力集中的時間只會更短,10分鐘的視頻恰到好處。
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有許多的家長都向團長抱怨過孩子們們有著做不完的作業,覺卻永遠睡不夠。繁重的作業降低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你知道一年級的小學生就一個5+6的題目得算多少次嗎,數學書,練習冊,應用題,考試,各種重複,使得學生們對這類各種重複的體力勞動厭惡至極。作業佔用孩子們大量的睡眠時間,而孩子們普遍的睡眠時間不夠。
然而,事實上作業量與成績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你是否能夠把失敗當作孩子學習的一部分坦然接受?
人們似乎生來都是抗拒失敗的。在考試中,孩子們的分數不夠理想,做錯的題目太多,不僅是家長會覺得擔心,孩子自己也會有挫敗感。
然而,你是否能教孩子換一種思維去看待這些錯誤。當家長能夠從掌握知識的角度、培養學習動力的角度出發,把孩子們出現的錯誤,和不可避免的失敗當作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坦然接受,然後再進行一開始說到的“掌握式學習”,那麼真正掌握一門學科又有多難?這種思維的轉變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將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獎勵孩子得第一,不如獎勵他們看完一本書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孩子學習的評價標準很大程度上依舊是分數。但是孩子們考了80分,並不意味著他們只有80分的水準,而是意味著他們還有20%的內容需要努力。
如果家長希望改變這樣的狀態,那麼首先就應該改變自己的關注點。對應著培養孩子學習動力的目的,家長們的關注點也應該從分數轉移到孩子的學習興趣上來。
比如說對孩子的獎勵,你日常可能會告訴他們:“如果你這次考了第一,我就獎勵你”。不如把這樣的獎勵換成:“如果你看完了五本書,我就獎勵你。”他們對於如何提高分數,如何考第一其實並沒有把握,只會變得更加茫然。然而,“看完五本書”這樣的要求卻是具象的,而這所指的方向正是對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思維下,你都不知道他們已經從什麼時候起悄悄變成了小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