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藏在川大校內的小學堂
家長進名校作為成都商報用戶節的重頭戲成都兒童團“家長進名校”在這一周陸續帶著近300名家長們走進6所小學團長為家長們聯繫了成都最知名中小學、幼稚園安排家長們進校“深入內部”親自感受學校氛圍下一周團長將帶領大家走進5所私立幼稚園請持續關注在遠離車水馬龍的川大望江校區內,“隱藏”著一所紅柱灰瓦的小學校園,那便是川大附小。
上周,“家長進名校”來到了川大附小,這所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學校,給家長們的第一印象便是——環境清幽,古樸大氣。
紅柱、白牆、灰瓦,教學樓一律中式建築,再配幾株銀杏,數葉芭蕉,還有瀑布似的騰空而下的迎春花藤,將整個校園裝點得韻味十足,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校園建築
▲校園綠化
▲連廊設計將三棟教學樓連為一體
“我們是四季常綠的書香校園。”帶領家長們參觀的黃穎老師介紹說,學校的每一處綠化都經過了精心搭配,所以無論季節怎樣變化,校內總有綠色的植物,至於書香嘛,學校無論班級裡、走廊上還是圖書館中,隨處可見各類書籍,更難得的是,家長們來到學校圖書館“百合書苑”時,隨手一拍的景象都是這樣的 :
▲百合書苑
七十二行:在小學校中感受大社會
參觀過校園後,川大附小本部執行校長徐映向家長們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與大家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基於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川大附小教育理念的核心也圍繞著“生活”二字,並開發出了“兒童與生活”系列校本課程,其中包括兒童與健康、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兒童與自我、兒童與文明、兒童與科學、兒童與藝術七個方面,每個方面學校都會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來設計相對應的課程和活動。
家長們當日進校參觀時,就正好遇到學校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背著小書包,提著小水壺,排著整齊的隊伍出校,這就是學校正在進行的“徒步川大”活動,它屬於“兒童與健康”下的一門課程,主要針對一年級的小朋友開展。在這項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要徒步探訪川大校園,瞭解川大歷史,最後還要回到自己學校的校史館,瞭解本校歷史,參觀本校校園。
▲一年級的小朋友正在進行“徒步川大”活動
說到川大附小“兒童與生活”系列課程,就不得不提其中最著名的一項活動——七十二行,它歸類于兒童與社會校本課程。自2000年開始,川大附小七十二行活動已持續開展了十一屆,已形成了學校有影響力的教育文化。對於學生而言,其實就是讓學生在小學校中感受大社會,在分段課程實踐活動中發展公民意識,培養公民素養。
七十二行的具體做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學校模擬成一個社會,每位學生都能體驗一種職業,學生可自主選擇體驗崗位和社會角色。
低段孩子主要從事餐飲、娛樂業,強調個體參與,進行服務員、售貨員、宣傳員等角色體驗,這讓孩子能夠完成一些較為簡單的社會活動,如敢於自己去購物,當小小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將學會社會觀察,在感受、遵守社會生活的規則中,提升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和參與意識。
中段孩子主要從事加工、服務業,強調團隊參與,活動多以項目組(如財務部、銷售部、技術部等)合作方式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夠習得一些勞動技能,還能提升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高段孩子則主要從事政府部門及公共領域內行業——國家機關、社會公益機構、媒體宣傳、文化行業等,如做服務大眾的城市公務員、幫助他人的心理小導師……高段孩子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強調履職與敬業,管理與協調。整個體驗將通過收集資料、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行業管理等社會活動來推進,讓孩子對“全社會”進行組織協調與管理監督,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價值判斷,培養學生判斷是非與組織協調的能力。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集團化辦學:揭秘川大附小家族“密碼”
川大附小是集團化辦學,參觀過程中,家長們對各成員學校也非常感興趣,大有“本部讀不了,讀其他分校怎麼樣?”的意思。
▲學校歷史
▲學校教室
▲學校環境
▲諸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