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問我失戀了怎麼辦,萊辛會給你答案

“這個世界會好嗎?”記得有一次訪談,一個年輕人問張楚。張楚說:“這個問題太大了,我提供一個我的答案吧,如果你願意相信,你的朋友明天會更好,這個世界就會好,我是這樣認為的。”

剛巧有個年輕的朋友,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那時他情場失意,神態恍惚,眼神裡充滿絕望和期待。他知道自己已經無可救藥了,但又希望我能說點什麼,給他提供一絲殘存的希望。

面對這種事情,我知道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的。如果一定要說,我想提醒他韋伯的話:如果沒有一顆堅韌的心,以便能夠承受全部希望的破滅。……一個人得確信,即使這個世界在他看來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為之獻身,他仍能無怨無悔。儘管面對這樣的局面,他仍能夠說:“等著瞧吧。”這時候才算是做好了準備。

但是,我是不敢這樣“指責”他的,他看起來實在是太痛苦了。而又有誰曾經做好了準備呢?

據說,人類的欲愛和政治,本質是一回事。士兵死在溝渠,情人亡于絕望。馬基雅維利的喜劇《曼陀羅》,名義上是寫欲愛,實際上是寫政治。

馬基雅維利

我於是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在所有的安慰都失去價值的時候,故事擴展了我們聊天的維度。那是一個深夜,我們得以從他的生命裂痕中抽身而出,進入一個更廣闊的時空背景。

1781年2月15日,萊辛死了。死於“十八世紀的最後三十年”。那一年,康得的《純粹理性批判》出版。不出十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斷頭臺上流滿了鮮血。先是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被革命群眾砍頭,繼之,丹東被羅伯斯庇爾砍頭,又繼之,羅伯斯庇爾也被砍頭。斷頭臺的鍘刀一旦開動,就無法停下來。結果是:一切權力都集中到拿破崙手中,科西嘉的怪物驚擾了整個歐洲。

激情消失了,“還是用我們斷頭臺的浪漫精神把它沖淡一些吧。”人類歷史從此進入長久的晦暗與幽冥。

萊辛死後大約半個世紀,當所有人還迷醉在拿破崙和啟蒙哲人的英雄幻夢時,思想史“偵探”畢希納給未婚妻的一封家書裡,揭示了歷史的真相:

……個人只是波浪上的泡沫,偉大純屬偶然,天才的統治是一種木偶戲,一種針對鐵的法律的可笑的爭鬥,能認識它就已經到頂了,掌握它是不可能的。

在之後的歷史中,畢希納的這句話被不斷驗證:時代的紐帶已經斷裂,沒有“倒楣的人”能擔起莎士比亞所說的“重整乾坤的責任”。

這個斷裂的日子,就是2月15日。萊辛的忌日。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

這是一個死亡的時間,也是一個新生的時間:萊辛站在時間的臨界點,他的身前和身後,是古典和啟蒙。古典要求隱匿,啟蒙要求公開。最終,啟蒙的聲音壓倒了古典的聲音。伏爾泰,一個比他活得更久的人高呼:不敢正視人生的兩極——宗教和政治,是懦夫。

但萊辛到死都對此表示拒斥,他保持著古典哲人式的審慎:他知道,有些東西不宜向公眾揭示,因為除了少數見過陽光的人,沒人有能力正視人生的兩極,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無窮無盡的災難。

萊辛以前,這幾乎是不言自明的。萊辛以後,這成了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

萊辛,出生在基督教牧師家庭。一個典型的德意志天才。他現在多以文藝批評家和美學家的身份而為人所知:他的《拉奧孔》至今仍是解讀古典悲劇的經典作品。而他的戲劇更是登峰造極,《智者納坦》的輝煌成就,不輸於莎士比亞。

雕塑拉奧孔

但萊辛的全部重要創作,卻都用來思考一個關鍵問題,換成今天的話就是:這個世界會好嗎?

他知道:“人類的邪惡永恆增長”,惡是不可能取消的,最好的政制也必然不完美。但這個秘密不能說出來,只能講給少數人聽。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已經感知到即將到來的災難前景。因而對新出現的道路選擇拒斥。他不厭其煩,試圖通過彌補時代的裂縫,盡其最後一點力氣。

而伏爾泰們取消了哲學的“秘契”:改變世界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世界必須有所改變。他們把它講了出來,結果導致了更多的邪惡。

萊辛無需經歷羅伯斯庇爾的世俗專制,就已經早于畢希納一代人知道了這個歷史的秘密。

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會好,那些狂熱者操之過急。但他在《論人類的教育》中卻說:在這個最好的世界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嘲笑和動怒。

那時候,他佇立在山巔,他相信由此而俯瞰的東西比他那個時代所劃定的道路更多。但他並不呼喚伏爾泰們、羅伯斯庇爾們,諸如此類,他並不呼喚那些匆忙趕路、一心想儘早到達宿泊地的漫遊者離開自己的小徑。他並不要求那些讓自己著迷的景色也會讓其他所有人的眼睛著迷。

在漫長難捱的長夜,他“盡可能使火燭盡其所願的閃亮發光”,但提供新的光明,並不是他的行為方式。

最後引用一句萊辛的話吧,他似乎是在為自己辯解:

或者,因為這樣我會損失太多時間?——損失?——我究竟會損失什麼呢?整個永恆豈非都是我的?

我的故事講完了。我不知道我的年輕朋友有沒有聽懂。他似乎點了頭。但最終仍然沉浸在他自己的悲痛中了。

2月15日。湊巧是我的生日。一位朋友約我下班後長談,似乎早有籌畫,並提醒我:“生日是一定要過的。”看起來生日蛋糕上又要點起火燭了。

人的一生中會發生很多事情:有的事情已經發生,有的事情將要發生,“認識它就已經到頂了”。但願這些火燭,能盡其所願的閃亮發光。

我的心思,足矣。

文 / 金 赫

編輯 / 大 桃

一個編輯

“這個世界會好嗎?”面對這個龐大的問題,我們往往無從回答,不知所措。

對於一個審慎的勇士,是明知道不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但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

本文為每日簽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