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三個菲茨傑拉德:再見,失落的黃金時代

1940年12月21日,美國作家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去世。

1940年。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死了。死於冬天。12月21日,一個不祥的日子。他的死亡殘破不堪,充滿了酒氣、回憶和病態。他快要破產,妻子澤爾達在精神病院,他幾乎一無所有了。一灣死水。多羅茜•派克在他的葬禮上失聲痛哭,“這傢伙真他媽可憐。”

他的19歲的女兒給他整理了遺物,發現了一批早年的信件。全部來自另一個女人,一個成就他的女人,同時也毀了他。

菲茨傑拉德、妻子澤爾達,和他們的女兒。

那是他的初戀姞內瓦,她還要多活40年。他把她捧上了神壇,瘋狂地愛著她。但最後他卻成為這段感情的祭品。1916年8月,姞內瓦的父親告訴他:“窮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這句話給他帶來難以磨滅的恥辱。後來的時間,他把巨大的能量投注到往昔的回憶,化身成“蓋茨比”。但全部作品卻都獻給他的妻子澤爾達,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情☆禁☆欲的女兒。

就讓時間停留吧。停留在那裡。那是黃金時代。那裡有年輕的臉。有爵士、愛情、夢幻,而之後的時間,不過是一場多餘的夢。

他死去的那一年,歐洲正被撕成碎片,法國人在敦克爾克撤隊,希特勒的陰影投擲在歐羅巴的上空。那一年,中國的國土上到處都是法西斯的罪行,那是暴虐的世紀,知識份子們面臨不確定的未來。而美利堅,一個新生的國家,反而成為整個世紀最後的避難所。紐約港的上空回蕩著派翠克•亨利的呐喊,“不自由,毋寧死”。

但是,菲茨傑拉德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卻感到無處可逃了,哪怕是在自由女神守護的這片新大陸,他也從未感覺到自由。他的婚姻折磨著他。這是一個牢籠。他整日酗酒,一切時代的重大事件都與他無關:他的青春已經結束,他的一切欲望都已消失。

愛恨情仇謝幕,他和妻子最終合葬在一起。墓碑上刻著《了不起的蓋茨比》結尾的句子:“於是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被推入過去。”

在他死的時候,《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中文譯者,巫甯坤,仍然年輕,正在西南聯大讀書。他仍然飽有年輕人的激情和奉獻國家的熱忱。他閱讀《聖經》、莎士比亞,“對人類的崇高理想感到無限嚮往。”但又過了12年,巫寧坤因為菲茨傑拉德受難。

當時,《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認為是“下流壞書”。很多年代過去了,一旦談起這個人,巫寧坤卻好像恢復了他青春時的活力。

這是什麼年月了,又是哪一代的故事:時間已經到了1980年,巫寧坤接到期刊約稿,開始著手翻譯,可是,一個老年人經歷的最多,一個簡單的工作,卻帶有整個世紀的譏諷,“莫不是命運的嘲弄,還是菲茨傑拉德顯靈,責成我還他一個公道?”

這又是一個牢籠。

公正地說,菲茨傑拉德不算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才華被永遠囚禁在情☆禁☆欲的牢籠裡。但他無愧於他的才華,就如同巫寧坤無愧於自己的受難。

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死後76年。2016年,又是一個冬天。巨大的霧霾降落在凡人的頭上。北京一個小小的書房裡,有一個正在老去,青春已經不復存在的人,正在和我談論另一個菲茨傑拉德——荷馬的譯者。

將來,死亡會從遠海襲來,

溫柔如霧之手,撫摩你,

值你衰疲的歲月,

富有舒適的晚年。(荷馬)

末了,這位朋友突然談起了他的青春,談起了死前並不富有舒適的司各特•菲茨傑拉德。談起了他在菲茨傑拉德的文字中發現的自己的記憶:他最初的愛情,他的裘迪•瓊士,他的《冬天的夢》。這篇小說的最後兩行,他一遍又一遍貪婪地閱讀,劃下一條又一條細線。

大學期間,菲茨傑拉德在學校足球隊的合影。

我聽著他說話,這是一個新的牢籠。我想,他的牢籠。有多少人在青春時就已死去。我想起那些死去的人,活著的人,幾乎有點想笑起來了。但我看著他,他很嚴肅地談起往事。我聽著他,他幾乎是懷著感情把這兩行話再一次讀完:

太陽已經下山,彩霞早已斂盡,只留下那亙古不變的鋼一般灰色的天穹。他即便有過什麼辛酸,也都留在那幻想的世界裡了,留在那青春的世界裡了,留在那豐富多彩、引得他大做其冬天之夢的世界裡了。

“從前,”他自言自語說,“從前我心裡總有那麼股勁兒,可如今已經沒了。如今已經沒了,已經沒了。我哭不出來。我沒有心思。那股勁兒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

我聽他讀完。想起來卡夫卡的一句話:一本書必須是一把冰鎬,砍碎你內心的冰海。

他說,這就是他要說的全部的話。菲茨傑拉德的話。這句話,在不同的世代,經由不同的口,以不同的方式:蓋茨比、巫寧坤、村上春樹、我的正在老去的朋友……說了一遍又一遍。

“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巫寧坤

(本文部分素材參考《毀掉菲茨傑拉德的女人》)

文 / 金 赫

編輯 / 盼 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