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有拖延症?別急,魔戒作者一拖稿就是16年呢

從答應交稿到最終交上,《魔戒》之父托爾金足足拖了16年。

1937年,《霍比特人》出版大賣,編輯史坦利約他明年再推出一個關於霍比特人的故事。托爾金起初是拒絕的,理由是關於霍比特人已沒什麼可寫,“除非把他們投入到一個更為強大與可怕的背景中去。”

托爾金(1892.1.3-1973.9.2)

三天后,這位靠譜的作者就興奮地寫下了《魔戒再現》的第一章,他與編輯的信件記錄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拖延。

1938年3月4日,第三章接近完成;

1939年2月10日,保證當年6月中旬可以寫完;

1939年12月19日,因整理園子受傷,故事越寫越長,拖到來年春天;

1940年3月27日,編輯催稿“哪怕只寫兩三句也行”,回信——因為家裡水管爆了、兩口子身體不好、研究工作太認真等原因,還沒寫完,真不好意思;

1940年全年,二戰爆發,無心寫作;

……

1947年,“已經在寫最後幾章了”;

1949年,寫完大結局,高興哭了,開始修改;

1954年,由於戰後紙張漲價,《魔戒》前兩部終於出版,次年10月,第三部出版,附作者致歉,因為直到付印,附錄部分也沒寫完。

托爾金顯然不是寫不出來,事實上,他最不缺乏的就是靈感,《霍比特人》的故事就是主動找上門的。

電影的原著《霍比特人》原本是托爾金寫給自己孩子的睡前童話讀物,後來卻成為世界奇幻小說的基石。

當時,這位牛津大學盎格魯·撒克遜語言學和文學教授正在不情願地批改試卷,一張白卷瞬間瓦解了他的注意力,在盯著地毯上的小洞發了會兒呆之後,托爾金在學生試卷下寫下了故事的開始:“在袋底洞裡,住著一個霍比特人……”

故事也從他的經歷裡源源不斷地長出來。托爾金祖籍德國,生在南非,長在英國,從小愛看神話。一戰時應徵入伍,後來頻頻發燒得以下撤,而與他同去的朋友,僅有一人倖存。

托爾金見到過,索姆河戰場上被水淹沒,屍體漂了起來,這後來成為《魔戒》中的死亡沼澤。他曾在給編輯的信中說,“我始終有種感覺,我是在記錄已經‘存在’於某處的事物,並不是在‘創作’。”

他創作的或許不是故事,而是全新的中土世界,這也是他拖延的主要原因。比如“由於對月亮的描述錯誤,影響弗拉多行程的科學性,返工耗時一下午”,再比如“我迫切需要知道,究竟該如何煮兔子”。

更不用說,早在故事開始之前,托爾金就先畫了一系列中土地圖,此後一言不合就仔細修改。更不用說,他為每個種族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語言,兩種精靈語擁有充足的詞彙和完善的語法,甚至可以用於日常溝通。

所以,儘管“不記得有什麼時候沒有在寫這些故事”,托爾金老爺子說好“明年推出”的故事一拖16年。如果托爾金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想必會貢獻出史上最牛拖稿理由:急什麼,我在創世界啊!

文 / 陳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