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態,我只服這個男人
馮遠征的一生,和“打老婆”分不開了。 如果這個名字還讓你感到陌生,那麼提到家庭暴力,幾乎沒人不會想起《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安嘉和面目猙獰的表情。
如果影視行業有“角色終身成就獎”,那麼首屆獎盃頒給馮遠征,必定實至名歸。14年過去,當80後和90後都已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每每想起安嘉和時,仍會心有餘悸。 即使不能看懂劇情,也會被劇中壓抑恐怖的氣氛嚇得睡不著覺。“一輩子的童年噩夢”——相較而言,這算是最溫情的印象。
更多人是在電視劇熱映的那幾年,用極端的方式表達對這個角色的深惡痛絕。馮遠征的自行車胎反復躺槍被無故紮爆,小孩子看到他就大哭不止,甚至在心理學課堂上,有老師拿這部劇演示人格分析,堅持認為演員一定有本色出演的成分,不然“不可能這麼傳神”。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梅婷滿滿的絕望啊!
如果對一個演員來說,因為一個角色從天而降的“無妄之災”可以認為是最高級別的褒獎,那麼《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上映後,北京當年明顯上升的離婚率,就成了一部文藝作品對於社會的意外之得。 21世紀初,更多人認為家庭暴力是“兩口子自己的事兒”。關起門來的爭執,外人無從置喙。但馮遠征深入骨髓的演繹讓更多人明白,多少衣冠禽獸在外扮演著溫情脈脈的好男人,回到家中就撕下了人皮面具,變成讓親人心膽俱寒的存在。更多人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處境,明白了從前恥于向外人道的家庭暴力,是違法的。
只要是和家暴有關的新聞,馮遠征的劇照幾乎成了標配。
這也是馮遠征一直樂得自黑自嘲,並心甘情願地成為社會新聞配圖專業戶的最根本原因。全國各地的公安一邊組隊心疼他的配合,一邊在再次給家庭暴力新聞選擇配圖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向躺在家裡的無知無覺的馮遠征甩過去一梭子“子彈”。 躺槍的馮老師被掃射成了蜂窩煤,還不忘在微博發一些獨門秘制的高糖——非但沒能彌合我等童年陰影的傷口,還順便在單身汪的傷口上撒了一把狗糧。
生活中的“安嘉和”,完全是用生命在演瓊瑤劇~
是的,狗糧,若是一定要在娛樂圈的滾滾洪流中尋覓清泉,那麼22年婚姻生活中零緋聞的馮遠征和大他8歲的妻子梁丹妮,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跡。可是網友並不買帳,還是會在樓下留言:“為什麼仍然想起了梅湘南(被家暴的女主角)……”
這張後來成為年輕人童年噩夢的戲骨臉,曾經是馮遠征進入演藝道路的絆腳石。既不是濃眉大眼的工農兵,也不是獐頭鼠目的漢奸相,演不了資本家的兒子官二代,甚至在報考北電時被拒絕的理由都是“形象一般”。他只能憑著“特認真,不惜力”的優點,成為使用身體技術來激發演員潛能的格洛托夫斯基學派梅爾辛教授的傳人。
他演繹過無數活靈活現的角色,演瘋子讓人心疼,演小混混一臉欠揍,演老農民從眉毛到頭髮梢都是戲。於是有死忠粉在知乎上故作熟稔地感慨一下:“你們這些年輕人啊,就知道安嘉和……” 但願安嘉和帶來的陰影縈繞不散,人們對於家庭暴力的警惕和反省也不會中斷。 想對比馮遠征家自行車還冤的小夥子一笑:一位外貌酷似“馮蜂窩煤”的少年,很多年沒有找到物件,直到遇到了一個沒看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姑娘。
文 / 二 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