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個人窮盡半生,只為看見自己想見的孫悟空

萬籟鳴。職業:美術片導演。

如果搜索這位老頭,你大概首先會看到這個答案。再往下來,就是關於“動畫界宮崎駿和萬籟鳴誰的地位高”的比較問題。

許多人都知道日本老頭宮崎駿,但沒有多少人記得中國老頭萬籟鳴。

比起《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動畫,萬籟鳴完成于文革前夕的《大鬧天宮》離我們太遠了。但在世界動漫史上,這部國產動畫當時就已經與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等大型動畫比肩了,是上個世紀中國動畫的最高峰。

許多討論裡把萬籟鳴與宮崎駿和其他動畫大師進行橫向、縱向比較,似乎這樣更能鞏固他的地位與價值。但是對於作為獨立個體的萬籟鳴老爺子,我更喜歡他這一段故事:

1961年,《大鬧天宮》最後一場配音時,錄音棚內“戰鼓咚咚,殺聲震天”,在看過了幾百次自己畫筆下的孫悟空後,萬籟鳴還是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大銀幕,情緒越來越激動。看到孫悟空指著狼狽逃跑的哪吒放聲大笑,他長籲了口氣。看到20多年耿耿於心、紙面上朝夕相處一年多的猴子終於站在自己眼前,61歲的萬籟鳴,哭了。

這一場相見等了太久。時間再往前推幾年,萬籟鳴和製作團隊走遍了北京的故宮、頤和園等古建築,查閱古代繪畫、建築和雕塑等各方面的藝術資料。動畫片中齊天大聖的定稿造型,也特地按照了京劇中的猴王臉譜。劇組幾乎把京城大大小小的廟宇踩了個遍,收集片中諸多神仙造型的靈感。

萬籟鳴被稱為“大萬老”,是後輩眼中的老頑童。一次設計動作時想得入神,60多歲的萬籟鳴抄起一根棒子就在製片廠的院子裡和年輕人揮舞起來。一不小心,掉進了水池裡。

這個“大萬老”更早前的動畫《鐵扇公主》,在日本還影響了後來的《鐵臂阿童木》作者手塚治蟲,後來他來中國後,兩次拜訪兒時的偶像萬籟鳴,還合作過一張孫悟空牽手阿童木的插畫。如果你查閱宮崎駿的履歷,還會發現在他最初進入動畫這一行時,加入的就是手塚治蟲的“蟲Production動畫部”。

萬老頑童逝世後,關於他的紀念有很多。2012年,萬籟鳴誕辰120年之際,穀歌首頁的動畫是一個孫悟空,他拔下一根汗毛,變出了大仙桃、金箍棒、廟宇和包袱。

同年,3D版《大鬧天宮》上映,給片裡眾神仙配音的人包括了陳道明、陳凱歌、馮小剛、陳佩斯、張國立、劉曉慶和劉燁等。

但最幸福的,或許還是在上海西北邊的福壽園裡,萬籟鳴的墓碑旁是一卷展開的膠捲——雲霧繚繞的花果山中,孫猴子手挑金箍棒,眺望遠方。

所有的一切或許都源自于萬籟鳴小時候,母親常講的《西遊記》故事。他在回憶《大鬧天宮》的創作過程時,寫下了這麼一個標題:喜莫過於夙願得償。

關於萬老頭,簡單來說就是這麼一個淳樸美好的故事:一個人窮盡半生,只為看見自己想見的孫悟空。

文/楊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