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和林志玲滾床單,從小咖到大影帝,他都不靠刷臉

演員范偉的認證微博上給自己的第一個描述是:內地著名笑星。

從1983年考入瀋陽曲藝團開始,以“笑星”身份出道的範偉在曲藝和喜劇的道路上的確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高度,但如果只是做喜劇,范偉不會成為今天的範偉。走出喜劇的世界,他是一個最接地氣的小人物,是一個不一樣的影帝。

范偉長著一張天生“小人物”的臉。

這樣說不是冒犯,而是覺得他一直以來的形象都接近人們生活裡隨處可見的那類人:胖胖的身體、圓圓的臉龐、笑起來憨憨厚厚的,這樣的一張臉幾乎會讓人在一看到的時候就感到親切。你很難想像有著這樣一張面孔的人,會做出什麼出格、兇狠、讓人難以接受的壞事來。

這也是範偉過往的影視作品中一貫呈現出的形象:東北人,帶著點小農意識,內心有著最樸素的善良和真誠。即便是塑造一個賊,也是搞不出什麼名堂的笨賊;演一個範德彪那樣的“二流子”,本質上卻也是一個沒什麼壞心眼自己瞎折騰的老實人。

說范偉繞不開春晚。

在與趙本山的幾次合作之後,範偉從一個沒什麼個性的“配角”逐漸地在作品中有了屬於自己的個性。人們在欣賞小品的時候發現,原來不只是那個人很搞笑,另一個人也很搞笑。隨著《賣拐》系列的火熱,範偉“腦袋大脖子粗”的形象開始深入人心,儘管在作品中,他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

如果說趙本山式的幽默是帶著一點“狡猾”“耍小聰明”的幽默,范偉的幽默就是“呆笨”“反應慢半拍”的蠢萌式幽默。這種強烈的對比激發出多重笑點,使得在那幾年的春晚裡,趙本山、范偉、高秀敏的小品成為觀眾們最為期待的節目,他們也因此成為人們口中的“鐵三角”,三人共同合作的作品至今仍舊經典。

如果沿著這個道路一直走下去,範偉當然有理由以“范式幽默”開闢屬於自己的一派喜劇風格。但僅僅如此,恐難成就一個真正的好演員。

從春晚的舞臺上退下以後,範偉著重在影視劇和大螢幕上發力。你會發現,無論是《老大的幸福》、《南京!南京!》還是《1942》,範偉所詮釋的人物形象都是這個社會中裡最普通的一個小人物。他從不排斥塑造小人物,在范偉看來,小人物也有大命運,也有大人物的那種情懷。

看範偉的專訪,你感受不到他是一個明星。也許從他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演員這兩個字只是代表著這個社會裡一個普通的職業,雖然很辛苦,但距離那個燈光聲色的名利場很遠很遠。

他工作,就認真琢磨工作,想怎麼表演才能更接近生活的最真實狀態,作為一個明星他不夠“成功”,但作為一個演員,他是早就默默拿過國際A級電影節的影帝。

面對記者的范偉是訥言的,他的話不長,有時候甚至一個意思重複好幾遍。很難想像一個能夠站在全國觀眾面前自由表演的演員,在鏡頭前也會緊張如他。

最近幾年,範偉幾乎過起了半隱退的生活,仔細盤算人們最近一次對於他的討論應該是2014年《道士下山》裡他和林志玲的那段激情戲。畢竟把這兩個人湊成CP,生來自帶熱搜體質。

但對於演員而言,這樣的話題有什麼重要呢?

後來,陳凱歌在長微博中特地送給了範偉這樣一句話:“你是表演上紮根極深的一根藤蔓,一開機就纏住了我的眼睛。”不愛更微博的範偉連著轉發了兩次。

還有什麼比這樣的肯定更重要的麼?

文/姚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