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你的時間都去哪了?
【精讀君曰】
今天,精讀君想問你3個問題:
回顧2016年,你能清晰地知道你的時間都去哪了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
2017年,你的時間分配,將會做什麼調整?
《第10課:時間》
Q1:為什麼資源管理首要是時間管理?
A:
1、時間是最基礎、最寶貴的資源。赫胥黎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在瑞士,為剛出生的嬰兒在戶籍卡中填寫擁有的財產時,都會填上兩個字:“時間”。
一個人自我成長的其它資源,都是時間資源的衍生品。所謂健康是1,財富等其它均是0,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健康,沒有時間的儲值,那麼其它一切再多也枉然。
2、時間資源的管理能力,決定了你的資源管理能力。木心《從前慢》一詩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代社會高速運轉,每個人需要處理的資訊、事務大幅增長,回應時間卻越來越短。在這種情況下,時間資源的管理能力,相較以前,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決定個體間的成就差異。
楊奇函說:“你的精力分配,反映了你是什麼層次的人”,每個人的時間就這麼多,精力就這麼少,你把時間和精力分給價值低的事,說明對你來說,沒有更有價值的事值得投入精力,或者乾脆就說你是個價值低的人。
簡單粗暴地打個比方,僅就比爾蓋茨單位時間的價值產出來看,也許把1000元人民幣放他腳邊,他都沒有必要去撿這些錢,因為撿所花費的時間乘以他的單位時間產出,已經遠超1000元。
3、要理解時間管理中快與慢之間的辯證關係。“欲速則不達”,“有快有慢”,“有張有弛”,“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這些都提示我們不要一味求快。
李歐梵說“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應該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時間競賽。什麼叫有快有慢?用音樂的說法就是節奏。如果一首交響曲從頭至尾快到底,聽後一定喘不過氣來,急躁萬分。所以一般交響曲都有慢板樂章,而且每個樂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節奏和韻律也應該如此。”
李歐梵讓自己慢下來的方法是,每天抽一點時間去“面壁”,也就是在一個私人的空間裡,靜靜地去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讓心中不同的“自我”參與對話和辯論。這樣,可以讓自己不隨波逐流。而另一些事情,像處理日常公務諸如看郵件、寫報告等,則是越快越好,李歐梵說他都是用“極有限的時間”把它們處理掉的。簡而言之,可以這麼說“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Q2:時間不夠用,怎麼辦?
A:
1、感覺時間不夠用,可能有2個原因:
①從外部因素來看,一是計畫趕不上變化。通過讓自己更快,來趕上外部環境的快,很難實現,因為完成一件事情的複雜程度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無怪乎有侯世達定律:“實際做事花費的時間總是比預期的要長,即使預期中考慮了侯世達定律。”
同時人們無法預估未來發生的意外事件,而意外事件總是頻頻發生,打亂人們的原定計劃。社會學家鮑曼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液態的”,是一個流動的世界,在這個社會裡,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處於不確定性中。因此,基於時間管理而做的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
二是缺少應對時間碎片化的技能。為提高效率,我們爭取要有整塊的時間不被打擾。但現實是,時間碎片化不可避免,時間也往往是在碎片化中就悄悄地溜走了。沒有掌握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技能,也讓我們造成時間總是不夠用的錯覺。
②從自身因素來看,一是你有可能患上了心理學上的“帕金森第一定律”,為一項任務安排過多時間。歷史學家帕金森指出:時間管理隱含著,你可以為一項任務安排過多的時間。如果你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從事一項工作,你就會放慢你的節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時間。由此提出了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占滿所有可用的時間。
試想,同樣的事,若是讓一個工作特別忙碌的人來做,估計在上班的途中花費5分鐘就順手做完了。不同的人做事效果可謂截然不同,一個效率高的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幾項任務;而一個行動遲緩的人,在同樣的時間裡,卻一事無成。
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在陸續生了5個孩子、全職工作的同時,到哈佛留學兩年,還出了本書。吉田穗波所進展的每一步,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都是艱難的任務,吉田穗波卻漂亮地同時做到了,並且是多項重要的事情齊頭並進。
二是你時間利用率低,不自覺地浪費了時間。很多時候,時間都是在我們毫無察覺之時偷偷溜走的。《華爾街日報》有一則報導,說的是一家鐘點工服務公司對200家大公司職員作調查,發現公司職員每年都要把6周時間浪費在尋找亂放的東西上面。這意味著,他們每年要損失10%的時間。
2、針對上述2類原因,你可以為自己設計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①從外部因素來看,一是不確定性因素很難預先掌控,你要盡可能留足時間。這意味著你要打破清完待辦清單上所有事項的觀念,大膽刪除和分流,問自己“這真的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嗎?”,然後將留下的重要的事進行排序,並為真正重要的事預留足夠的時間。
二是接受時間碎片化的現實,掌握碎片化使用時間的技能。譬如在等待的幾分鐘時間,可以用閱讀App讀一讀自己正在看的某本電子書。
可以參考秋葉提出的“5分鐘方案法”:一份完整的方案=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2小時高效率寫作+5分鐘修改…這裡的構思可以是帶著問題查資料、找素材或請教他人,也可以是隨手寫下一些靈感。
這樣等攢的內容多了,也就自然有了寫的欲望。到那時,兩個小時也許就能一口氣寫完5000字甚至更多的文章,而且品質還不錯。也就是說,每個碎片化時間,都可以為一個長項任務做其中一個小環節。
②從自身因素來看,一是為自己增加一點壓力,任務盡可能限時完成。大家都有壓力下緊急完成工作的體驗,因此每個人的工作效率都有挖掘的空間。你應該相信自己有限時高效完成任務的能力。
可考慮採用番茄工作法。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番茄工作法的作用,主要在於能夠讓人在一個時間段內集中於一件事情上。如果沒有時間約束,我們可能會在各種事情上不斷變換思路,想同時學習很多東西,但實際上卻收效甚微。番茄工作法讓時間的濃度得到了提高,也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是掌握一些簡單易用的時間管理工具。例如手機或紙質的備忘錄、日曆提醒。最簡單的,往往是最好用的。三是記錄並找出自己浪費時間的類型,並針對性設計解決方案。這用的同樣是“量化回饋“原則。如果沒有意識到浪費時間的過程,如果沒有準確瞭解一年在某種情境下浪費多少時間,也就無從改起。
如果你盤點下最近一周、一個月以來各類事務花的時間,每類算下絕對用時和比例,你會發現,就像擰濕毛巾一樣,可以擰出很多的水。
思考題:
①你的單位時間價值有多高?你的時薪有多高?
②你是真忙,還是瞎忙?
【拓展閱讀】
1、把時間當做朋友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沒有時間了”?節省時間的方式其實是學習。為什麼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於過程的記錄,為什麼迥異於基於結果的記錄?一個人對時間的精確感知能力真的能訓練得像特異功能?都是平凡人,為什麼若干年後已有天壤之別?時間這條船,為什麼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夢想的彼岸?絕大多數的成功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有關。
2、精力管理
互聯網+時代,人們不停地忙著和時間賽跑,卻忘記了我們其實精力有限,需要休息、恢復和再生。我們無法改變每一天的時間總量,卻可以改變精力的儲備和品質。那麼,什麼是精力?如何管理我們的精力才能做到對人生的全情投入?
3、番茄工作法圖解
本書介紹了時下最流行的時間管理方法之一——番茄工作法。作者根據親身運用番茄工作法的經歷,以生動的語言,傳神的圖畫,將番茄工作法的具體理論和實踐呈現在讀者面前。番茄工作法簡約而不簡單,本書亦然。在番茄工作法一個個短短的25分鐘內,你收穫的不僅僅是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4、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話,那請你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比你更忙,結果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這些人並沒有比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他們只是學會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而已!
5、萬達工作法
《萬達工作法》是繼《萬達哲學》後推出的“萬達企業管理實操手冊”,涵蓋了萬達集團27年來的工作方法實招,包括如何高效地開會、如何精打細算地做計畫、如何招聘與如何應聘、如何去做企業宣傳、如何做企業管理等等。可以說,《萬達工作法》是萬達內部的秘密“兵法”,王健林管理11萬員工的獨家秘笈,是一本可以短時間內提升職業技能的實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