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怎樣獲得比旁人高100%的成功率?

這是為什麼?

①為什麼閱兵部隊總能走那麼整齊?

9月3日,我國首次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的大閱兵將隆重舉行。8月23日上午,此次閱兵專項演練在北京天安門地區及長安街沿線舉行。參加演練的人員精神飽滿,動作整齊一致(如下圖)。事實上,從歷屆中國舉辦的閱兵儀式來看,我們總能感覺人民部隊的颯爽英姿以及整齊一致的步伐。

②為什麼大衛斯能用小鐵錘敲動大鐵球?

美國的比爾·大衛斯是世界一流的保險推銷大師。他的退休慶典吸引了全世界保險界的各路精英。慶典上,人們紛紛問他推銷的秘訣是什麼。然而,大衛斯一言不發,只是讓四名工作人員抬出一座大鐵馬,鐵馬下垂著一個大鐵球。人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

接著,主持人請上兩位身體強壯的觀眾,讓他們用大鐵錘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一個年輕人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吁吁了;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噹響,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鐵球是無法擺動起來的。此時,大衛斯拿出小鐵錘,每隔5秒敲一下大鐵球。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大鐵球紋絲不動,有的人開始不耐煩地起座離去。可是大衛斯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慢慢地,吊著的大鐵球在大師小鐵錘的擊打下,擺動幅度越來越大。這時,會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③為什麼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眾多學生中,柏拉圖會成為最有成就的一個?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給他的學生們出過一道考題:“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就是把你的手臂儘量往前甩,再儘量往後甩。”然後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可能做不到?於是,都齊刷刷地回答:“能!”

過了一月,蘇格拉底問道:“每天甩臂300,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只有80%。

一年後,當蘇格拉底再次問道時,這時候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的名字叫柏拉圖。

請先思考,再看後面分析。

【二】

答案在這裡

上述現象即為著名的“重複定律”,即:

其實,一個人只要不斷重複某些行為,它們就會變成一種習慣,進入一個人的潛意識,最後變成事實。中國有句話叫“熟能生巧”,這裡的“巧”其實是不斷重複練習的結果。

人們在最初做事情的時候,由於經驗不足,常常會遇到荊棘或者坎坷,甚至是失敗,但只要不放棄,反復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並在一次有一次的重複中反復改進、加強,那麼就能夠在這些不間斷的重複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進而獲得成功。

案例①,雖然閱兵儀式在9月3日舉行,但參與演練的部隊在今年一月份時就抵達閱兵村展開訓練,並且每天單單佇列訓練就要持續10多個小時。可以說,閱兵部隊整體的整齊性是不斷重複、不斷強化的結果。

案例②,演示結束後,大衛斯在他的告別演說上只說了一句話:“成功無非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而已。”事實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案例③,柏拉圖對一件事做到了重複鞏固,做到了堅持,也許正因為這一點,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那麼,我們該怎樣利用重複定律提升我們的成功概率呢?

首先,我們要選擇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因為在毫無價值的事物面前,“重複”只會是漫無天日的煎熬。當然,一件事是否具有價值,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進行理性的判斷。

其次,在完成選擇後,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得比別人更好,我們還需要對這件事情展開有效的重複。所謂有效的重複,就是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的重複行為。有效重複絕不是10次、100次、1000次簡單的重複。要知道,沒有實效的重複意義並不大。事實上,“有效”與“重複”間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效的方法可以促進產生重複的行為;而不斷重複的行為又可以反向指導我們選擇更有效的方法。

最後,當你完成了前面的兩個步驟,你成功的概率就會隨著事物有效重複次數的增加而升高。也就是說,你重複的次數,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你成功的幾率是比別人高出50%、100%,還是500%。其實,成功概率的增加就如指數曲線一般(如下圖),或許在前期並不明顯,但重複的時間一長,成功的概率就會翻倍的增加。

通過有效重複取得成就的案例不勝枚舉:

美國的高爾夫名將蓋瑞·佈雷爾,每天早上起床後就拿球杆不斷地揮,次數不下1000次。這個動作他重複了30年,因此他不但技壓群雄,而且揮杆姿勢優美;

“飛人”麥克爾·喬丹在打球期間,他每天練習3000次以上各種角度的投籃動作,因而在遇到緊急戰況時,他也能擁有十拿九穩的超水準表現。

【三】

你要這樣用

①當你想要養成好習慣時

行為科學研究曾指出: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由此可見,養成好習慣對於個人的重要性。

《向孩子傳遞“重複定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一對父母向一位心理諮詢師諮詢:“孩子上學了,我們最應當注意孩子的什麼心理?”這位諮詢師給了他們這樣一個答案:重複心理。

諮詢師說:“老師為讓學生寫好一個字,會要求書寫幾十次;為背下一篇課文,學生會一次次地朗誦。然而,小孩傾向於關注那些新鮮、刺激的事物,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情。當孩子寫一個字的前3遍時,孩子會認真、仔細;而當超過20遍的時候,孩子就會應付了事。”這該如何應對呢?事實上,這就要求父母潛移默化地向孩子傳遞重複定律。

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來告訴孩子。例如,帶孩子遊玩公園時,父母可以問:“我們怎麼才能到公園?”孩子會回答說:“走呀。”父母說:“一步步地走,對嗎?”孩子回答:“對。”父母可以繼續說:“一步步地走,邁左腳,再邁右腳,只有重複如此的動作,我們才能夠到達公園。”

不僅對小孩,重複定律對成年人習慣的養成同樣重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對一個良好行為不斷重複不斷加強,才能實現提升,最終形成習慣。

②當你想要成功時

有人說,世界上就怕“重複”,一件不經意的事,重複做,最終會不簡單。

列文·虎克是一名門衛,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放大鏡能看清小東西。他覺得非常神奇,於是去眼鏡店想要購買,但卻被昂貴的價格嚇得掃興而歸。恰好此時,他看到磨制鏡片的人在使勁地磨著鏡片,製作過程並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細和耐心罷了。於是虎克也開始磨鏡片。

由於只懂荷蘭文,虎克無法參考以拉丁文為主的科學技術方面的著作,他只能靠自己摸索。經過辛勤勞動,他終於磨制出小小的透鏡。但由於實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個架子,把這塊小小的透鏡鑲在上邊,這樣看東西就比較方便了。

後來,經過反復琢磨,虎克又在透鏡的下邊裝上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以使光線從這裡射進而反照出所觀察的東西來。這就是虎克製造的第一架顯微鏡,它的放大能力相當強,竟超過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顯微鏡。

虎克對這一結果十分高興,但他認為自己製作的顯微鏡並非最好,於是又不斷打磨鏡片。幾年以後,他製造了越來越多的顯微鏡,他的技術越來越完美,以至於制出的顯微鏡能把細小的東西放大到兩三百倍。

打磨鏡片這一簡單的動作,虎克重複了60年,而他的成功恰恰得益於他不斷重複的這一行為。不斷地打磨,使他的技術越來越精湛,使他製造出來的顯微鏡也越來越先進。

事實上,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你都必須強迫自己,不斷地在該行業中努力鑽研,勤奮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精湛的能力,才能不斷超越極限,創造完美。當然,重複需要堅持不懈,需要變為自覺的、經常性的行為,有句話叫“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是這個道理。

③當你想要改進自身的不足時

總覽古今中外,人們對“勤奮”這一品質稱讚不已,如“天才源于勤奮”、“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為自身的不足而抱怨,要知道腦子是越用越靈的,手是越用越巧的。

在中國歷史上,曾國藩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時候的天賦並不高,學習完全靠勤奮。有一天,他在家裡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重複讀了多少遍,因為他的記憶力不太好,一直沒背下來,於是他不停地朗讀那篇文章。

當時有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他讀完書去睡覺了再撈點好處。可是等了很久,曾國藩就是不去睡覺,他還在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最後,賊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充滿怒氣地跳出來說:“你這種水準讀什麼書?”然後賊把曾國藩讀的那篇文章背誦了一遍,便揚長而去。

與曾國藩相比,賊是聰明的,因為他聽曾國藩讀那篇文章,就能背誦那篇文章。然而他只能成為賊,成為投機取巧之人,而曾國藩卻成了廣受敬佩之人。

正所謂:“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充滿智慧、擁有了不起的才能或取得偉大的成就時,無需羡慕太多,因為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同樣能成功。

偉大都是由無數的微小積累而成。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應用積累定律?請點擊閱讀微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四】

記住這些話

天才源于勤奮。

重複是學習之母。

成功無非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而已。

【拓展閱讀】

1《寫作這回事》

本書完整體現了作者斯蒂芬·金的創作觀點和方法。金的寫作建議基於自己真實的寫作和生活經歷:跌宕的童年,初為作家的歲月,成名後與酒精的鬥爭,1999年險些命喪車禍——正是這次車禍讓他發現了寫作對他本人的意義:“寫作之於我好像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為。” 本書生動、幽默,還帶著點自嘲,獻給粉絲、作家和熱愛好故事的人,將給所有讀過的人帶來樂趣和力量。

2《是如何講故事的》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解釋了《華爾街日報》為什麼產生了那麼多令人驚歎的報導!如何講故事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把這種注意力保持下去!所有被稱為偉大的故事,都來自偉大的創意,幾乎在所有偉大的故事創意中,都有一種人性的展示。

3《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認為如果有人希望通過閱讀你的文章瞭解你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那麼他面臨的將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因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兩頁紙,文章中也會包括大約100個句子。 讀者必須閱讀每一句話、理解每一句話,並且將每一句話互相關聯,融會貫通。如果你的文章結構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頂部開始逐漸向下展開,那麼讀者肯定會發現你的文章比較容易讀懂。

4《哈佛非虛構寫作課 :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是由久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集聚全美傑出新聞記者和非虛構作者,分享他們獨到的創作經驗。涵蓋各個方面,從尋找一個好的主題、搭建故事的敘事結構、塑造作品品質,到撰寫和出版你的書,是新聞、電視、廣播、紀錄片等從業人員,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必讀參考。

5《文心》

這是一本專講讀和寫的書,設定的擬想讀者是中學生,也包括教學環節另一端的中學教師,最初登載于《中學生雜誌》,1934年開明書店出版單行本,曾多次重印。全書以故事經營,具有戲劇性和情景教學的優點,在囊括“關於國文的全部知識”(陳望道序語)的同時,也展示了上世紀30年代前期的歷史氛圍,書中討論的語文教學上的問題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