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山來看上海博物館裡的青銅器!
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展品為國內首屈一指!晚清以來的青銅器精品基本彙集於上海。49年後,被國家博物館拿去不少重器!但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的館藏數量、品質仍然是全國的翹楚。因數量太大,這裡只能展示其中的一些精品。
解放後的上海博物館(原上海跑馬總會)
1993年建成的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一共四層,圖為進入正廳的上方圓形穹頂,暗合天圓地方,陽光灑下,異常明亮。
大廳的東側既是咱們要參觀的青銅器館。
夏鑲嵌十字紋方鉞
作為一進青銅館迎面而來的第一件珍品,是一件夏代晚期的青銅器,名為夏鑲嵌十字紋方鉞。夏代晚期(西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鉞是古代用於殺戮的刑具。該器方形平刃,闌旁有兩方孔,似用於皮條捆紮。器物中心有一圓孔,其周圍用綠松石鑲嵌十字紋六組,紋飾較為特殊。該方鉞大而重,使用不便,且有綠松石作鑲嵌,當是儀仗用具。
鉞的反面照
獸面紋斝
商代中期(西元前15世紀中葉-前13世紀)
斝(中文拼音:jiǎ)是中國古代用於溫酒的酒器通常有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時期。
關於斝的用途,有種說法認為它是溫酒用具,但在禮制方面,據《禮記》 、《左傳》等書所載,斝主要是用來行祼禮的酒器。眾多青銅斝總體上都紋飾繁縟,窮極富麗,斝當不是尋常的酒器,應是正規祭祀、盛會活動中的用器斝,作為禮器,常與觚、爵等組合成套使用。
牛首獸面紋尊
商代晚期 (西元前14-前11世紀)
此器高度略大於口徑,屬於低體的大口尊,這種尊的形式出現在商代早、中期,且數量很少。
構圖採用早期的風格特色,紋飾尚存商代中期遺風,但已改變了粗獷的風格,向縝密繁茂的方向發展。
牛首獸面紋尊
商代晚期(西元前14-前11世紀)
腹飾外卷角形獸面紋,盡顯其縝密繁茂
圈足圈足有圓形鏤孔
肩飾透雕牛首鋪首
共父乙觥
商代晚期(西元前14-前11世紀)
這件器物名“觥”,是盛酒器,全稱應該是“共(共上面一橫在兩豎部分不連接,尚不知今日漢語對應何字)父乙觥”也是就說是共氏後人為紀念父親乙所鑄造的一件盛酒器,時代為商晚期。
觥頭部為獸首,有兩個類似於長頸鹿的角和兩隻高高豎起的耳朵以及突出的眼睛,背部有裝飾為龍形的鬃,兩耳後還各有一條小蛇。腹部是一隻非常大而誇張的鳳鳥,鳥背上還有一隻小的鳳鳥,背部和圈足上也分別裝飾有兩隻鳳鳥,尾部是上下兩隻牛首。
腹部誇張的鳳鳥形象最引人注目,她有誇張的喙,漂亮的翎毛,長長的尾和蜷曲的冠,眼睛誇張而巨大。傳說商民族的祖先是玄鳥,《詩經 商頌》上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是什麼鳥,歷來有不同的解釋,從字面上看,玄古意為黑而透紅,所以應該是一隻黑色的大鳥,當然也是神鳥了。這件殷商晚期的祭祀禮器刻畫了如此眾多的鳥形象,也許就是商人心目中的玄鳥形象。
整體鑄工精湛,紋飾華美,造型莊重,有濃烈的神秘色彩。
亞fu方罍(fu字打不出來,網上一般用“夫”代替。) 商代晚期(西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
罍(leǐ)是大型盛酒器,使用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亞夫方罍由於放置於棺槨之間,受到朱砂侵染而通體成紅色。其銘文位於頸部內壁,共兩行。右側文字尚未得到解讀,左側外部為一“亞”字,內部為一“夫”字, 表明器主族徽“(fu)”,因此命名它為“亞(fu)方罍”。
這件罍具有厚重的形態,雄奇瑰麗的紋飾,表現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器的四角和每面中線處設寬厚的棱脊,肩部置獸首耳,腹部正面下方置一獸首鋬。
亞(fu)方罍的紋飾繁複精細,具有神奇詭秘的氣息,屬於典型的商朝青銅器風格。是商代青銅器中的傑作,極為珍貴,代表了中國青銅時代鼎盛時期的鑄造工藝水準。
大克鼎
鑄造于西周孝王(西元前10世紀末)時期
清光緒中期在陝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出土,當時出土的另有7件克鼎,形制與紋飾都和大克鼎相同,只是體積小得多,大克鼎與大盂鼎(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毛公鼎(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並稱為“海內青銅器三寶”。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大克鼎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鐘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
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 ,筆勢圓潤,堪稱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銘文的典範。內容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讚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協王室,仁愛萬民,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男女奴隸、下層官吏和樂隊,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曆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
銘文拓片
大克鼎是清光緒年間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窖藏出土,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是厲見著錄、舉世聞名的國寶。
德方鼎
周成王(西元前10世紀末)時期
西周早期的方鼎造型更趨淺腹,足部變得細長, 德方鼎是這一時期的典型。
四壁飾曲折角獸面紋,角形甚大,上有火紋,無軀體,兩側設倒置小龍,以細雷紋為地。
腹內壁鑄銘文五行二十五字,記載某年三月周王來到成周,為武王舉行祭祀,結束後王賞賜貴族德二十朋貝,德因以作器。
拓片
"惟三月,王在成周,祉武王福自蒿,咸,王賜德二十朋。用作寶尊彝。"
由於篇幅有限大山暫時介紹到這裡,明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