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做了多少高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

【導讀】

關於“成功”的研究,眾說紛紜: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微笑會讓人看起來能幹,容易得到上司的認可,所以常微笑的人更容易成功。

加州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擁有快樂感的人比那些感覺不怎麼快樂的人通常更加成功。因為當人感覺快樂時,也會更容易感覺自信、樂觀、充滿活力,周圍人會覺得他友善可愛、令人愉悅,快樂的人於是從中受益匪淺,也更容易成功。

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則發現,好讀的名字更容易成功。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拉裡-佩奇(Larry Page)等人的成功,除了要歸功於他們非凡的能力外,他們好讀的名字也功不可沒。因為一個好讀的名字可以提高人們交到新朋友的能力。

你是一個成功者嗎?你的成功契合了哪一項研究?成功究竟和什麼有關?

【一】

為什麼我們會忽略做長半衰期事件?

知乎網知名作者采銅自創了一個可實現的成功學理論。他認為,判斷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或者應該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應該通過兩個維度:一是該事件將帶來的收益大小(認知、情感、物質、身體方面的收益皆可計入) ,即“收益值”;二是該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他稱之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地較久較長。

這兩個維度正交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四象限圖。我們可以把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所有事情都分類放在這四個象限中:

第一象限(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與他人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第二象限(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一件時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遊、吃一頓大餐;

第三象限(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參與一次網路掐架、漫無目的地網上閒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進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第四象限(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一小時書法、背誦一首詩、背牢十個單詞、看一本經典小說、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多重複一次技能練習、認真地回復一封友人的郵件。

我們平時做得最多的,一般都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兩類長半衰期事件,我們或者做得很少、或不情願、或者根本不具備做的條件。於是就出現每天重複做著短半衰期的事件,而絲毫沒有長進的情況。

但是長半衰期事件就不一樣,它的效益可以累積和疊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見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夠長,這個效益就可以傳遞下去,成為未來成功的一塊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單詞,背一個單詞,儘管可能過幾天就淡忘,但是當你重新背這個單詞的時候,第一次行動留下的底子就可以降低再次記誦的難度。

【二】

你沒有成功,或許是因為雄心還不夠

“可實現的成功學理論”雖然簡單、易做,但要真正踐行,我們仍然需要一種叫做“雄心”的力量。美國心理學家迪安·斯曼特研究發現,“雄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人類通過擁有“雄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資源。因此,“雄心”是成功的關鍵。為了做好事業,很多頂尖CEO甚至是懷著改變世界的雄心,一步步實現了偉大的願景。

360公司CEO周鴻偉立志成為歷史的創造者,最後,他領導的奇虎360,通過一場場與互聯網巨頭們的爭鬥,改變了中國互聯網的生態,迫使騰訊、百度們變得更加開放,也使自己成為互聯網精神的代言人。他所崇敬的約伯斯也是如此,除了“求知若饑、虛心若愚”外,約伯斯還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美國有位男青年辭去律師職務後,在華爾街的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份新工作,這家小公司後來被一個大公司收購,之後他就一直留在這個大公司裡,這個公司就是高盛。進入高盛後,男青年有幸結識、並與這個國家許多的頂尖CEO和商業領袖一起工作,更是被他們身上的熱情所震撼。他覺得這些領袖雖然富有和強大,但他們的激情卻超越了金錢和權力。

受到這種激情的感染,這個昔日的男青年也漸漸挖掘出了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最後,他成為了高盛集團的CEO。他就是勞埃德·布蘭克費恩,在拉瓜迪亞社區大學的第41屆畢業典禮演講上,他說:

雄心是你內心的聲音,它告訴你可以並且應該努力超越你的環境或現狀。有了雄心,你就已經克服了障礙、壓力和自我懷疑。有了雄心,你就擁有智慧和堅韌,你的人生才會翻開新的一頁。

【三】

你瞭解自己的“能力邊界”嗎?

凡事過猶不及,雄心再大,也有邊界。如果你所期望的成功超出了你的能力邊界,你就需要適時退回到自己最合適的位置,這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因為承認了自己的局限,才能讓自己在個人的局限性中有效地燃燒。

有位老師,在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之後,被推上了領導崗位。但3個月的適應期過後,他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勝任這個新的角色。後來他發現,自己充其量只是個專業研究方面的帶頭人,至於管理者所需要的決策力、領導力、溝通力,甚至是不斷妥協的能力,並非自己的長項。由於深諳“彼得原理”的負面影響,他最終做了一個讓大家都感到意外的決定:辭去領導職務,轉回頭去專心做學問。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于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這一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理論。

但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

雖然我們都期待升職,但不要將往上爬作為自己的惟一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完全勝任的崗位勉力支撐、無所適從,不如找一個自己能遊刃有餘的崗位好好發揮專長。

《中國青年報》的專欄作家方奕晗說得好:

在順境裡,誰都有更高的心氣兒,這是人之常情。但問題是,優秀廚師不一定能成為好的大堂經理,金牌程式師和客戶溝通起來沒准會語無倫次,走上管理崗位的銷售冠軍在團隊建設問題上很可能手足無措。人人都想在新的舞臺上獲得更大的成功,這種勇氣和進取心彌足珍貴。不過,在進行自我突破時切忌膨脹,要看清自己的局限:我是誰,什麼才是我擅長的,我能力的邊界在哪裡。

【四】

不在瑣事上費心,才有時間做大事

找到了能力邊界,就應該充分發揮能力的作用做實事,而不是將其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上。比如,出門前因為“穿什麼衣服”或者“是否要打領帶”的問題糾結良久,這很愚蠢。鑒於此,你應該學學成功人士應對瑣事的方法。

比如,奧巴馬的衣櫃構成就很簡單,裡面可選的不多,平時他只穿藍色和灰色的西裝。他說:“你們會看到我只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是因為我努力把選擇變少。我不想在吃什麼或穿什麼上面做決定,因為我需要做太多其他的決定。”

約伯斯在世時也總是穿著他的代表性黑色高領衫,配上牛仔褲和球鞋。每天如此。他說:“我讓三宅一生為我製作了一些我喜歡的黑色圓領羊毛衫,他就做了一百件。這些夠我穿一輩子了。”

Facebook的創辦人馬克•艾略特•紮克伯格的標配就是黑色休閒外套/灰色T恤+配著牛仔褲。

也許,我們根本不需要有那麼多各式各樣的衣服,不需要在不怎麼重要的瑣事上花太多時間去煩神。如果我們能像他們一樣,把生活變簡單,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的壓力變小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成功也自然近了。

【五】

“也許有更大的彩蛋在後面,誰知道呢?”

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一旦你消滅了那些不該幹的事,餘下的時間,不管你做了什麼,都會為你增添力量,積累動能。采銅的“可實現的成功學理論”也告訴我們,成功的人生,就是把無數個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來的結果。

這些收益,還包括一些看似沒有價值,卻潛藏巨大能量的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不斷拓展自己的疆域,試著瞭解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說不定什麼時候,這些積累就會在關鍵時刻給你提供一個新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知道,約伯斯有一個著名的“人生三故事”的演講,其中一個故事就是說,他在讀大學期間練習書法,這個經歷鍛煉了他的審美品味,從而使得他在後來的蘋果產品中特別注重產品的美感,也為其傳奇式的成功埋下了重要的伏筆。在我們看來,練書法這件事的收益不高,但它卻可以沉澱下來,在某個時空機緣的當口爆發驚人的力量。

有一個從事專利認證工作的白領,事業發展得順風順水。在工作了10年之後,她突然重返校園,旁聽了一些有關民商法和稅務的課程。這些相關領域的東西和她的職業發展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她卻認為,這個過程讓她從更宏觀的層面、通過更多的角度理解了這份工作,並且受益匪淺。問及為何旁聽演講時,她說:“也許有更大的彩蛋在後面,誰知道呢?”

所以,如果你在食堂排隊點餐的時候,不是拿出手機刷微博,而是欣賞一首詩或背幾個單詞,說不定就會有彩蛋出現的一天。

【六】

成功,還需要堅持不懈的練習

彩蛋從來不會從天而降,沒有堅持不懈的行動,成功依然遙遙無期。

也許你會馬上反駁:努力固然重要,但沒有天賦,一切努力都是白搭。而心理學家在深入研究了天才的職業道路後發現,天賦的作用其實很有限,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頂級高手。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在成為國際象棋世界大師前,對國際象棋並不擅長。正是長期有效的訓練,才讓她們才成為了世界頂級高手。

40年前,赫伯特• 西蒙和威廉•蔡斯在美國科學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論文,在研究專業知識方面得出一個著名結論:

“國際象棋是沒有速成專家的,也當然沒有速成的高手或者大師。目前所有大師級別的棋手,包括鮑比•菲舍爾,都花了至少10年的時間,在國際象棋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無一例外。我們可以非常粗略地估計,一個國際象棋大師可能花了1萬至5萬個小時盯著棋盤。”

天賦不是決定成功的主要因素,成功還需要大量的練習。歌手李健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感謝自己曾經日復一日的嚴苛訓練。中學假期每天彈琴6小時,使他的專業技術得以融入血液,和他長成一體。他坦言,這每天的6小時,如同及時鬆土、灌溉,讓他的根系得以紮深、紮廣,也有了長高的可能。

【拓展閱讀】

1《萬物有靈且美》

2010年剛出版,該書即壟斷各大文藝暢銷排行榜,並被人民日報推薦為最值得閱讀的50本書之一。《紐約時報》評價道:“這本成功的新作,充滿著奇妙的人和動物。……即使生活進行的並不順利,這本書仍能使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充滿快樂。”

2《寫作這回事》

本書剛剛出版時,《娛樂週刊》歡呼:“斯蒂芬•金萬歲!”《寫作這回事》一部分是回憶錄,一部分是這位暢銷作家的小說課。這本極佳的非虛構作品,完整體現了作者的創作觀點和方法。金的寫作建議基於自己真實的寫作和生活經歷:跌宕的童年,初為作家的歲月,成名後與酒精的鬥爭,1999年險些命喪車禍——正是這次車禍讓他發現了寫作對他本人的意義:“寫作之於我好像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為,是對絕望的挑釁和反抗。”

3《暗時間》

劉未鵬用自己的行動和國人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平凡和優秀的距離——暗時間。這樣也可以說是牛人和普通人之間最主要的差別。雖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可是許多抱怨社會的人卻並未思考這方面的緣由。事實上,如果想要充分的利用暗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任何一個階段的人都十分重要。

4《編舟記》

該書獲得2012年日本書店大獎NO.1。讀友今亦田評論道:“無論做什麼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專注,這才是感動人生感動自己的要求,編舟記就是說了這樣的主題。”

5《尋訪行家》

一本對各行業中公認的專家所進行的人物採訪集合,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地方,那些多種多樣令人想像不到或難以接觸的行業突然拉近放大不但挑逗著人們的好奇欲望,豐富飽滿的採訪內容,也借由著從業者自身對行業的熱情與堅持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讀友Co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