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我不過是得了皰疹,不過是長在生☆禁☆殖☆禁☆器上

(談性說愛中文網)13歲的時候,母親要去醫院看病,醫生說要做一個小手術,我問什麼病?子宮肌瘤。

我覺得母親怎麼會得這種病?她不是一個好女人了。

城鄉結合部長大的孩子,太容易看到滿電線杆的性☆禁☆病治療廣告,朦朧中腦子裡就會有一些印象,什麼梅毒、皰疹、淋病、尖銳濕疣……那就是性☆禁☆病的專有名詞,也是一個人不自愛不自重、亂搞男女關係、不道德的表現。

以至於聽到母親得了子宮肌瘤,並不知道子宮肌瘤是什麼的我,會第一印象以為是性☆禁☆病,會覺得母親不乾淨了。

我就是這麼愚蠢,幸虧是在13歲的年紀。

相對於梅毒、淋病,生☆禁☆殖☆禁☆器皰疹的惡名更加恐怖。對於許多患上生☆禁☆殖☆禁☆器皰疹這種常見疾病的人來講,最令ta們受傷的症狀不是皰疹本身,而是羞恥和孤獨。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只有那些很容易濫交的人才會患生☆禁☆殖☆禁☆器皰疹。存於內心深處的這種錯誤認知比症狀本身更糟糕,因為它會影響到約會、社交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但生☆禁☆殖☆禁☆器皰疹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

圖片:

Shutterstock/Satymova Alena

每六人中就有一個

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在美國的14-49歲的人群中,每六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因HSV-2感染而引發生☆禁☆殖☆禁☆器皰疹(這種皰疹病毒是生☆禁☆殖☆禁☆器皰疹的主因)。

疾控中心表示,生☆禁☆殖☆禁☆器皰疹的總體比例可能更高,因為很多人會通過口☆禁☆交感染另一種HSV-1引起的皰疹(這種皰疹病毒是唇皰疹的主因)。如果把這也算進來的話,生☆禁☆殖☆禁☆器皰疹的感染情況為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女性和百分之十的男性,但這些人中的大多數甚至都不知道ta們患病了。

病毒能被抑制爆發,卻無法消除

從人們的健康角度來看,生☆禁☆殖☆禁☆器皰疹並不是很嚴重的病。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料,許多有生☆禁☆殖☆禁☆器皰疹的人從來沒有過皰疹爆發或者爆發逐漸減少(一年一次或者兩次爆發是常見的)。

病毒可以在你的免疫系統裡潛伏數年而不表現出來。最初的爆發一般最糟糕,通常在感染後數天到數周內發生。通常情況下,爆發會包括數天的灼熱生☆禁☆殖☆禁☆器水泡或是瘡(或者,在極少案例中,其他地方長瘡),同時伴有灼燒、瘙癢、腫脹以及壓力或是疲勞時引發的脾氣暴躁。

雖然病毒永遠不會消散,但服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可以緩解和抑制這種爆發。

兩種情況下的爆發會增加風險

只有少數情況下,患有生☆禁☆殖☆禁☆器皰疹會有風險:與感染了HIV的人發生性☆禁☆行☆禁☆為的時候(因為它會增加你感染HIV的概率)或是懷孕期間。

發生在妊娠晚期或是生產期間的生☆禁☆殖☆禁☆器皰疹爆發對於接觸到母親皰疹的嬰兒來講可能是致命的(即“新生兒皰疹”),但這較為罕見(在20000名新生兒中約有3000例),而且根據《美國家庭醫生》上發佈的一篇文章顯示,這通過治療和剖腹產是可以避免的。

圖片:

Shutterstock/poosan

無論就一次性接觸,還是戴套都有可能感染

經由性☆禁☆行☆禁☆為接觸而感染的生☆禁☆殖☆禁☆器皰疹,通常是通過生☆禁☆殖☆禁☆器上的液體或是口腔傳播。你只能從已經有生☆禁☆殖☆禁☆器皰疹的人那裡被感染,可能只有一次性接觸就會被傳染,並且無論是否使用安全套都可能感染。

根據疾控中心的資料,安全套只能夠降低你的感染風險。你甚至可能從其他沒有症狀的人那裡被傳染,因為根據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在2011年發表的研究,從無症狀的人處感染HSV-2病毒的概率是10%左右。

皰疹是“最不願被人討論的傳染病”

皰疹在性傳播疾病當中有著獨特的偏見。HIV/艾滋是羞恥的,但很少有人嘲笑那些感染了的人,因為它是極為嚴重的疾病;HPV有時會導致癌症,女性們也會規律性的進行檢測;衣原體感染、梅毒、陰虱、疥瘡、淋病等疾病有時候會成為開玩笑的目標,但因為這些性傳播疾病通常是可以治癒的,所以人們一般不必忍受這種煩惱太久。

然而,生☆禁☆殖☆禁☆器皰疹是不可治癒的,通常被視為洪水猛獸,是一個常見的被歧視和嘲諷的話題。患者輕而易舉地就被認為不是賣淫就是嫖娼,或是傳染他人的欺騙者,淫亂和欺騙都被看不起。紐約時報上稱皰疹為“最不被人願意討論的傳染病”。

我們生活的環境裡有很多電影電視、網路媒體以及書籍或多或少會提及生☆禁☆殖☆禁☆器皰疹,而不只在小時候家旁邊電線杆上的性☆禁☆病廣告裡,但大眾對生☆禁☆殖☆禁☆器皰疹的認識少的可憐,偏見卻多的嚇人。我們容易避而不談,容易聞而蹙眉,甚至會厭惡和咒駡。

被取笑、被輕視,讓那些有生☆禁☆殖☆禁☆器皰疹的人不敢公開自己的情況,所有的這些危險、沮喪、拒絕、淚水、憤怒、自殺傾向、羞辱、羞恥和孤獨僅是由一種皮膚症狀引起的。

在事實面前,生☆禁☆殖☆禁☆器皰疹的偏見真的會一直存在嗎?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我們對於事實孜孜不倦的傳播,這些偏見終將消失殆盡。就像13歲那年的我一樣,也終將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