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分手後的半年

(談性說愛中文網特約專欄)你分手過嗎?分手很痛苦嗎?有沒有覺得天塌下來了,自己的人生都失去了意義?看過很多關於“失戀”的文章,用跑步、看書、旅行來充實自己,也曾想找另一個ta擺脫上一段戀情,或者拼命工作,讓自己忙起來。但是不是某一瞬間,覺得一切都是徒勞,即使做了很多事情,還是不快樂,還是很痛苦。

今天這位作者分享了她朋友的經歷,和她關於“分手”的一些思考。她告訴我們在有些情況下,過不好失戀後的生活,只是因為失戀把我們生活本身的複雜與矛盾揭示了出來。馬上就要情人節了,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希望單身的你能夠找到那個完整的自我,然後遇到另一個完整的個體。

非常偶然地,和一個很久未聯絡的朋友聊天。

聊了沒幾句,她忽然說:“我覺得生活沒有任何意義。”

我嚇了一跳,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情,她告訴我,是因為分手。

“可是你分手不是已經半年了嗎?”

“對,但是我一直走不出來。而且這半年,每天我都覺得比昨天更糟糕。我去看了幾次心理諮詢,但沒用;而且我現在什麼也不想做,更別提強迫自己繼續去看心理諮詢。我知道我現在狀態很不好,但我走不出來,我真的辦不到。”

分手後,我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如果你以“失戀”為關鍵字搜索,可以看到無數篇“教你怎樣度過失戀”的寶典,不可否認,其中有一些確實寫得很有道理。比如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承擔責任,誠實面對;學會接受現實,不要失去對未來的信心……

唯一的問題在於——道理聽得很多,為什麼依然過不好失戀後的日子?

我知道我應該這樣做,但我就是刪不掉ta的聯繫方式,刪了加,加了刪;我知道我們兩個沒有可能了,但是我仍然忍不住幻想我們在多年後的重逢;我知道我不應該再去關注ta,但是我仍然忍不住在社交網路上瘋狂搜索與ta有關的消息;我知道我要move on,要保持對未來的希望,但是我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清晰地提醒我:你完了,你做不到,你是個loser。

這種感覺就好比,你和一個抑鬱症患者說:“你要努力讓自己快樂起來!要學會去看事情好的一面!未來會越來越好的!”

你說的很對,但我做不到。

失戀只是冰山一角

道理講多了就變成了雞湯,雞湯喝多了也是雞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思考怎樣幫助我的朋友把“道理”變成“現實”,但是所有的嘗試幾乎都是失敗的:定計劃書,按照時刻表作息,運動,給自己找事情做,學新東西......都沒有用。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即使我現在同時有無數件事情要做,但我仍然覺得空虛。沒有了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我的努力、我的充實、我的成就,全都沒有意義。”

我試圖說服她:“你不能把所有事情的意義都放在別人身上,你要學會更加關注你自己。”

“當我有他的時候,我也不會全身心地依賴他,我仍然有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的生活是有方向,有目標的。就算我現在拼命工作拼命賺錢,沒有了他,我有什麼好開心的?就算周圍人都羡慕我過的這麼充實,去學了這麼多新東西,可是我還是很痛苦啊。”

仔細想想她說的話,其實不無道理。

對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的人生目標與她的目標其實毫無區別,只不過我們的目標建立在看似更為穩固的基礎之上——比如,建立在我們的父母、親人上,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上,建立在社會普遍認可的“成功”上。此類目標破裂帶來的幻滅感可能與一段戀情結束帶來的失落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現出來:就好比幾十年前,長輩們以得到一個編制內的崗位為榮;而幾十年後,工資原地踏步的“編內人員”只能默默承受社會改變帶來的失落感。

也許問題根本就不在失戀上,一段親密關係的破裂很可能只是一整個大錯誤的冰山一角——重要的是隱藏在冰山之下的陰影是什麼?有些情況下,失戀需要對症下藥;有些情況下,我們過不好失戀後的生活,只是因為失戀把我們生活本身的複雜與矛盾揭示了出來。

我問朋友:“那麼在你戀愛之前你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她沉默了一下:“我——其實過得並不開心。我覺得我人生找到目標是從與他交往開始的。”

學會和自己“結婚”

特蕾西·麥克米倫(Tracy McMillan),美國著名的兩性關係專家、情感問題專家,以及——一個結過三次婚(同樣,也離婚過三次)的女人。當我看完了她的TED視頻,我想,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回答。

“最好的結婚物件是你自己。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你完全地貢獻給自己,然後你培養和自己的關係,直到你意識到此時此刻你自己已經是完整的了。再不需要其他男人,女人,工作或者環境來讓你變得更加完整。因為你已經是完整的了。”

如果我們感覺到分手後一切都喪失了意義,是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找到這一切的意義。

而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一個完整的“你”才能體會到其意義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失戀是創口,同時也是一劑猛藥——因為它讓你離開了那個虛幻的滿足,讓你停止飲鴆止渴,把你直接丟在無限複雜的世界裡,逼迫你重新去尋找出路。

在這個TED演講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段是,演講者說,她曾經總是在渴求別人的愛,覺得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愛自己就是不完整的;直到她學會像希望別人愛自己一樣地自己愛自己,她才終於感到了自己是完整的。

有時候,我們沒辦法走出失戀,往往不是因為失去了一段戀情,而只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完整去擁有一段戀情。

(文/ 河狸,做不了戰鬥的海狸,也是一條油光水亮的河狸。)

(特約專欄,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