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瀘州有座山城小鎮一到晚上就成了千與千尋

遊覽太平古鎮純屬偶然,其實本來只是想到古藺縣吃個麻辣雞的。後來聽老闆說起這裡,離得不遠,就開著車找了過來。

依山而建的古鎮,乍看起來很像重慶那樣的構造,但細逛下來,才覺得這裡看起來像重慶,其實骨子裡的氣質,完全不一樣。

如山城一樣的小鎮,卻又多一份古意

太平古鎮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古樸而幽靜。

古鎮由長征街、紅軍街和順河街三條主要街道構成,青石板的古街道記錄著每個過客踏過的足跡,兩旁年代氣息濃郁的老瓦房子散發出一股帶青苔味兒的濕氣。

房屋以幹欄式和吊腳樓風格為主,房屋山牆內外裝飾有有富含平安吉祥、幸福萬代等各種寓意的泥塑山花,和別的古鎮又不一樣。

沿著階梯狀巷道緩緩前行,從古鎮的頂端走到最下面的牌坊處最多也就1小時,把整個鎮遊覽完,2小時足夠。

每一塊磚,每一塊門板都刻著那時味道,甚至很多生活用品都還是那個時代的。

古鎮的一些老房子被改造成了餐館和客棧,價格比較親民,如果時間允許,在這裡住上一夜,也是不錯的體驗。

太平古鎮的紅色記憶

太平古鎮最開始是因為河運便利而發展成為鹽運碼頭的,那時候這裡人口眾多,經濟也很繁華。

80年前,四渡赤水戰役改寫了這座小鎮的命運,紅軍四渡赤水歷時72天,在古藺縣境內轉戰54天,張貼標語、宣傳革命、分糧分鹽,留下了大量的紅色遺跡和革命文物。

當年紅軍長征四渡赤水二渡、四渡主要渡口就在太平古鎮。至今鎮內仍遺留著許多當年紅軍的遺址,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如今的太平古鎮是著名的紅色影視根據地,《長征》、《戰地黃花》、《四渡赤水》等影視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古鎮上有一座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館內珍藏陳列了紅軍部隊印鑒、醫書、面盆、馬燈、號譜等珍貴文物700餘件。

此外,古鎮太平渡口還建有紅軍四渡赤水紀念碑,鎮內還有“紅軍機要室”、“紅軍總政治部”、“總司令部”、“紅軍醫院”、“紅軍銀行”等紅軍遺址,都值得駐足。

民間手工藝,是這裡活著的歷史

太平古鎮上居住著許多民間藝人,在一位嬢嬢的店裡,會長又看見了小時候穿的虎頭鞋。

虎頭鞋既有實用價值,也是一種吉祥物,據說小孩子穿上它,就能驅鬼辟邪、健康成長。

這種鞋子做工複雜,剪鞋樣、粘鞋幫、刻虎頭,繡虎臉、納鞋底、上鞋幫,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一針一線完成的。

除此之外,這座小小的古鎮還有苗族歌舞、古藺花燈、古藺揚琴、赤水河船工號子等民間藝術。

如今去到古鎮,還會有機會看到劃龍船、耍花燈、牛燈、打連廂、唱川劇等傳統文化活動。

夜未眠,這裡依舊迷人

以前留宿古鎮,夜裡窗外都是黑黢黢一片。只有這裡,老建築被掛上了彩燈裝飾,夜遊古鎮,又是另一種感覺。

遠望山上,彩燈勾勒出古鎮的模樣,很像臺灣的九份,又像千與千尋的的場景。

燈光亮起,充當了路燈的角色。這個時候來的人不多,晚上走在小路上,遠處樹葉被風吹起的嘩啦聲都清晰可聞。

當地美食

古鎮所在的古藺縣,似乎美食的名氣要比景點大很多。

首當其衝的是古藺手工面,面都是人工揉制,再用機器壓成形。這樣的麵條耐煮、不渾水、有勁道,乾麵條用牛皮紙卷成筒,帶回家也很方便。

還有會長最鍾愛的麻辣雞。雞是當地的山雞,肉很結實,醬料也是特製的,又麻又辣加上炒香的芝麻,感覺比火鍋還過癮。

臨近過年,古藺臘肉也是不可錯過的。這裡家家戶戶都會熏臘肉,1000多年的製作史,讓這裡的臘肉味道醇香,肥肉晶瑩剔透,瘦肉也有一股淡淡的煙熏味。

地址: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

自駕: 成都—瀘州—納黔高速—震東出口下—321國道—進入309省道—太平鎮

門票價格:無,每個館(點)講解費50元

開放時間:展館9:00—17:00,其餘全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