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Wings為什麼拿不到勞倫斯獎?

Wings落選中國十佳勞倫斯獎在DOTA圈引起了不小的討論,雖然Wings戰隊表示結果在預料之中,但是大多數DOTA2玩家對此結果並不買帳。著名DOTA2解說單車也就此事發表了長文《WINGS為什麼拿不到勞倫斯獎》,一起看的吧!

以下是《WINGS為什麼拿不到勞倫斯獎?》原文:

勞倫斯獎是什麼?它厲害嗎?有含金量嗎?

勞倫斯​獎2000年成立,可以說是全世界體壇最有影響力的獎項,可以粗暴的理解為世界體壇的“奧斯卡”,一年一度。中國的勞倫斯獎叫做“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因為前身是“ 全國十佳運動員 ”評選,主辦單位有3個組成部分:1.中國體總;2.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中國體總直屬的事業單位);3.北京的20家新聞媒體.

說到這裡打個岔,那麼多咒駡北京電視臺的"DOTA迷"們,連最基本的勞倫斯獎的概念都沒搞清楚.主體都不知道是誰,就私信我讓我也"咒"一口北京台.

​從一個世界級體壇最重要的獎項,到中國,到改名,到幾乎被中國體總一手掌控,那麼這個獎終究會有一絲官僚氣息.如果"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這個獎主辦單位由中國體總監督,單獨的盈利機構主辦,央視及全國新聞媒體代表來組成,這個獎項的關注度還會在上升一個檔次,然而就含金量來說,"中國十佳"已經是中國體壇最重的一個殿堂級獎項,但中國體總不會以盈利為目的去運營這樣一個獎項這點成為了"中國十佳"的瓶頸,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個獎項的原因,但就這一點體總也有它的無奈.姚明,劉翔不僅獲得了"中國十佳"更重要的還獲得了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這中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我搜了下中國十佳勞倫斯獎盃沒有官方說明

(以下為網路資料)

簡介:冠軍獎獎盃重量1043克,獎盃最高處高35釐米,最低處高26釐米,底部直徑10釐米。

備註:整體由水晶玻璃和鏤空金屬片構成,金屬片內外表層鍍金(材質不詳磁鐵不吸)

鄧亞萍獲全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

然後這是世界勞倫斯體育獎的獎盃介紹: 每個獎項的得主將獲得一個由Cartier精心製造的勞倫斯雕像。五大洲的人們聚在一起發揚體育的真諦,這被刻在雕像的底座上。雕像高30釐米,重2.5千克。每個雕像含有670克堅固的白銀和650克黃金。

費德勒三次獲勞倫斯世界體育獎

我們該不該稀罕這個獎?

大部分DOTA2粉絲其實看到這裡就可以關了,然後輕蔑地說一句,切,我們WINGS不稀罕這個獎,平定昨日頒獎結束後大家心中的憤憤.有用戶端的打開用戶端玩頁遊,沒用戶端的打開直播,吃一餐飯,拉一坨屎,不好的心情便隨之而去了.

但對於真正關心電子競技和DOTA2發展未來的人來說,我想說的話,現在才剛剛開始.這個獎我們該不該稀罕呢? 該!

電子競技在中國發展了十多年,這期間不乏主流社會和主流媒體的關注,隨著直播時代的到來,似乎是進入了電子競技的春天,但無論是2012的IG還是2014的Newbee或者2016的WINGS,我們雖然得到了來自主流社會和媒體的目光,但卻從未獲得過他們的理解.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懂,不瞭解什麼是電子競技.所以我們更應該稀罕中國十佳勞倫斯這樣的獎項,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跨界",這才是我們讓主流社會和媒體真正瞭解我們的機會.而不光是通過幾個電競明星去參演一些網路大電影,這樣才能更多更好的發展自己,在中國有太多玩死自己的圈子和例子,比如------中國搖滾.

那些嘟囔著"我們不需要"主流"的認可和理解"的阿宅,依舊我行我素穿著拖鞋上臺個性十足的小明星們,電子競技很有你們,很無奈.

我們急嗎?

我們不急,電子競技不像很多極限運動或者非主流的音樂美術等等,電子競技依附在遊戲和互聯網產業上,這是為什麼10年來中國電子競技發展的越來越好,從能維持到現在很多電競明星身價堪比二三線明星.簡單點說,我們有錢.

但不是我們中的所有人都有錢,我們的俱樂部,機構組織也並不因為從事電子競技而盈利,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超過90%的俱樂部年虧損在200-300萬人民幣以上有個別俱樂部虧損在千萬以上.那為什麼運營的下去呢,因為我們老闆有錢.而花錢的這部分人可能才是真正的"電子競技".

由於出資人停止投資而倒閉的俱樂部比比皆是,中國光DOTA2的俱樂部就超過三十家,有十幾家就算資深貼吧SG的記者都聞所未聞.舉個例子來說,IG俱樂部如今每年的預算也應該不會比往年更多吧.所以說來慚愧,我們其實還是有點急.DOTA2雖然不完全是dead game,但至少也是dying game.嚴格來講每個遊戲都是dying game,只不過速度不同.

但是電子競技,不會死.你要說電子競技是朝陽產業,我不敢認同,但電子競技一定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通過瞭解勞倫斯獎告訴我們兩件事

1.WINGS是拿不到"中國十佳勞倫斯獎"的

電子競技離傳統體育的距離還太遠,受眾局限於互聯網,所以被提名一方面可能是為了目前還比較可觀的互聯網使用者並且電子競技確實是中國體總認可的項目.被提名是好事,也該去,但註定目前是拿不到獎.

2.光靠別人的勞倫斯獎是不行的.

"中國十佳勞倫斯獎"的構成主體,決定了它跟"勞倫斯世界體育獎"有實質上的區別."勞倫斯世界"創辦的目的就在於盈利,而"中國十佳"以公平公正為原則用以表彰中國的優秀運動員,是認可,認同更是一項榮譽.

勞倫斯獎給我們的啟發

勞倫斯獎在2003年廣告創收2.4億歐元,往後的收益查不到.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作為一個目的為盈利並且能實際創收的頒獎典禮,勞倫斯獎走的是奧斯卡的路子.

奧斯卡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頒獎典禮,原因看似因為他是時下最熱門的產業之一,其實它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才是根本.今年第88屆奧斯卡成本約4000萬美金,而僅廣告收入就超過1億美金.

電子競技跟傳統體育和電影行業一樣,既然有市場就必然有經濟學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大眾往往以某項行動的出發點來判斷這項行動的好壞,比如"中國十佳"的原則是公平公正,表彰優秀運動員,這就是好的,而"世界勞倫斯"出發點就是盈利,所以體總不能這麼幹.但是在經濟學家的眼中,一項行動的出發點即使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結果利人那麼這項行動就符合市場道德應該被認可和肯定.

“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於屠戶、釀酒師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的自利的打算。” --- 亞當·斯密《國富論》

所以奧斯卡,即是釀酒師,由於明星們的出席賺足了廣告費,而明星們收貨了獎項,為自己增添了光環.

舉一個近幾年的例子,珍妮佛勞倫斯在2010年以每週3000美金的片酬出演了《冬天的骨頭》這部200萬美金成本的電影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獲得提名後的"大表姐"在2012年以片酬50萬美金拍攝了饑餓遊戲.同年參與拍攝了《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成為影后的"大表姐"以1000萬美金+票房提成參與拍攝了《饑餓遊戲:星火燎原》.2014年"大表姐"參與《美國騙局》的片酬是票房的7%,這部片成本2000萬美金,票房1.5億美金,她最終拿到910萬美金,並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1個小金人+1個提名,讓她在2015年《奮鬥的喬伊》開價1500萬美金.憑藉這部片,她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並且片酬超過2000萬美金.

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僅1年時間,詹妮弗勞倫斯掙了5200萬美金.

回想5年前,她每週的薪水只有3000美金.雖然這中間我們忽略了她自身及團隊的努力,但拿奧斯卡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奧斯卡如今不僅是電影從業者們增加收入的點金手,更是電影行業最高身份榮譽的象徵.

所以說,我們要有自己的奧斯卡

電影,傳統體育,電子競技受眾雖不一致,但模式類似,都是面向觀眾.觀眾看的,都是明星.所以頒獎盛典的形式完全可以借鑒.但這中間牽扯到很多利益,勢力,困難重重,也間接導致了從"世界勞倫斯"到"中國十佳"的關注度下降,所以評選機構的組成很重要.

若是看過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觀眾,一定知道,上臺的無論是主持人,頒獎嘉賓,獲獎嘉賓大都是謙遜的,自損的,自嘲的,抬別人的.關鍵就在於這個"抬別人".(為什麼OB解說比D-boy人氣高那麼多,因為OB每天互相抬,而D-boy就知道嘲對方.)

抬別人這件事,看似簡單,卻很難"都"做到.比如這次WINGS俱樂部被"中國十佳"提名,這提名本身就是抬別人,被提名,不獲獎,這在奧斯卡裡叫做"陪跑","陪跑"是幹嘛的呢?核心思想就是"抬別人",為什麼奧斯卡不直接公佈最佳影片是誰獲獎,而是先告訴大家哪5部電影被提名?就因為你們被提名,你們都很優秀,而他獲獎,因為他比你更優秀.所以陪跑是"好",獲獎是"極好".還記得詹妮弗勞倫斯獲提名以後從週薪3000美金漲到了片酬50萬美金嗎?陪跑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而我們DOTA2的粉絲幹了什麼呢?WINGS去陪跑了,把鄒市明罵一遍,把評委罵一遍,再把北京台罵一遍.耍這種小孩子脾氣對咱們沒幫助?所以為什麼10年前SKY進了一次,之後的IG,Newbee都沒進呢?是因為電競的受眾太幼稚太小孩子氣嗎?不是,是因為整個電競行業的從業者都這樣.好勝心強,不願意做陪襯,沒能理解這背後深遠的意義.

電子競技是一家

同為DOTA2的玩家,我們捫心自問,若是LOL(英雄聯盟)的選手入圍了勞倫斯,我們會給他們投票嗎?我們不給鄒市明投票就算好的了.最終鄒市明得獎咱們還要去看個笑話,冷嘲熱諷.就這一點,不得不說,LOL的玩家要比咱們打DOTA2的稍微理性一些,White(盧本偉,英雄聯盟選手)可以來和Chuan(黃福全,DOTA2選手)一起玩DOTA2,但Chuan去和White玩LOL,很多DOTA2的粉絲就不能接受.

所以電子競技想要打開大門去跨界,首先得打破自己圈子裡的次元壁,斬斷遊戲之間的鄙視鏈.我覺得就可以從這個電競奧斯卡開始.

十六年前,SAMSUNG作為主動跨界並強力支持電競產業的傳統行業品牌,舉辦了最著名的電子競技大賽WCG,這類綜合賽事本是電子競技給傳統行業跨界信心最有力的支持,但由於各個遊戲廠商的競爭導致這一類的賽事全部分崩離析,WCG最終止於2013年.

隨著S系列賽事和TI系列賽事暴雪嘉年華或是TGA等等賽事的成功,綜合類跨遊戲廠商賽事的信心愈發低迷.電子競技這塊蛋糕沒有做大,反而不同遊戲的玩家之間的仇恨變得更深,這當中也不乏個別廠商對競品遊戲的打擊和個別電競名星對粉絲群體間這種仇恨的煽動.往日像WCG那樣的電競盛典不復存在,看完星際看魔獸,看完魔獸看DOTA的電競迷也越來越少.玩家群體相互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缺乏相互理解和認同.

所以我認為,若是電競項目之間做不到跨圈,那電子競技也無法做到跨界,也無法得到主流媒體和主流社會的認同.想必到了"認同"的那一天,一定不是某一個電競專案代表電子競技被"認同"而是幾名分別來自DOTA2,爐石,守望,英雄聯盟 (排名根據首字母順序) 的選手,手牽著手登上央視的領獎臺,告訴觀眾他們來自電子競技.

在"認同"之前

在那之前,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奧斯卡,電子競技的奧斯卡,一個向傳統體育,主流大眾展示我們有能力成為他們一份子的盛典,那將會是一個電競迷們和諧共處高喊口號的盛況,是一個CSGO選手被提名FPS最佳,守望玩家拉著CF玩家的小手去給他投票的盛況.

說起來畫面很美,但落實卻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對於DOTA2玩家來講,明天很可能就是第一步.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17日,完美"聖"典就要在​上海舉行,這是屬於DOTA2玩家的節日,也是在中國的DOTA2從業者們的一次聚會.這次活動意義非凡,是一次向電競同行們展示的機會,更是對DOTA2玩家們展示的機會.這一次毫無意外地你們將看到WINGS獲獎.若是DOTA2的同仁能緊抱一團,相信整個電競行業的信心也會有所提升.也有望看到將來屬於整個電競圈的儀式.到那個時候,電子競技的俱樂部去到"中國十佳勞倫斯"就不一定再是陪跑.眺望"勞倫斯世界體育獎"也不再是無稽之談.

為了讓電子競技​被主流社會認可,無數電競前輩已經付出了他們的青春,十幾年來他們對著主流媒體的鏡頭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幾個小孩在網吧玩遊戲那不叫電子競技,但往往因為這幾個小屁孩不滿網吧拒絕未成年人入內而放火燒網吧之類的事件,主流社會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傾聽他們的聲音.

這條"認同"之路任重而道遠,望電競同仁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