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或許會是空前絕後的《我愛我家》

前陣子因為突然爆紅的“葛優癱”,很多人又回憶起了當年《我愛我家》。

這是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

不客氣的說,國產情景喜劇在《我愛我家》之後,非但無人出其右,連望其項背者都寥寥無幾。

該劇講述90年代北京一個六口之家以及他們的鄰里、親朋各色人等構成的社會橫斷面,反映了社會上的各種類型的人物性格,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絢麗斑斕的生活畫卷。

英達在指導《我愛我家》時,是將美國的情景喜劇直接移植到中國,但美國的故事情節相對簡單,於是在引進它形式的同時對敘述故事的結構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即用兩集的篇幅講完一個故事。

深受廣播喜劇啟發的電視情景喜劇歸根到底是語言的藝術。《我愛我家》中的語言兼有王朔和梁左二者之長,既有政治辭令的反諷,又有傳統相聲的元素技巧。它開創了中國情景喜劇的語言風格,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戲劇人物形象。

臺詞精緻練達,遭笑的地方你常常會看出一些含沙射影,有對歷史上那些特定時代的諷刺和對舊社會一些風俗習慣社會風氣的鞭撻。“庸俗”的化解了當時人民話語的嚴肅性。

這與本劇的編劇梁左分不開,創作者必須要有人文關懷,要有才情,要知識淵博。

臺詞不光只是讓人笑,笑過之後還有思考的哲理,這就上了一個等級。

非常喜歡那個時候情景劇裡幽默又不失內涵的語言,句句笑點,字字珠璣。即使單從語言上來講,《我愛我家》也後來者無法超越的。

而它之所以能夠紅遍大江南北,除了內容精彩也有當初的明星效應。當年《我愛我家》的豪華客串陣容絕無僅有,據說劇組曾放下豪言:“誰火就請誰!”。

除了文興宇、楊立新、宋丹丹、關淩、梁天、趙明明一家人和沈暢飾演的小保姆,其他參與客串的也有不少大腕兒,比如在賈家混吃混喝一言不合就癱倒的“二混子”葛優葛大爺,和賈志新關係曖昧的蔡明,某集裡三個出場很少的嫌疑人姜文、姜武、夏雨,幻想自己是救世主的王志文,總是懷疑老公外遇的妻子江珊,社區炸油條的小販郭冬臨,甚至還有演了一個弱智的倪大紅等等等等……

《我愛我家》好看還在於,無論是劇情、細節、還是每個演員的表演,都無比的真實。

那個年代很多家庭幾乎都是那個樣子,從北京到我所在的北方小城。用電視劇裡面的話說,真正是全國一盤棋。

《我愛我家》裡的對白也留給我對北京人最初的印象,特貧。然而這種貧不招人恨,因為有意思。很多是相聲式的,還帶著些許文革的餘音。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5們5們5們!

和平她媽簡直就是一活寶老太太,不論是主角還是友情客串,每個人都有戲,各有特點,經典的臺詞數不勝數。

傅明退休老幹部,一口官腔,說話最是好玩,生活中不常見,但很符合我們對官員形象的想像。賈志新落後青年,待業家中,他說他哥寫的劇本,比較瞭解他,讓他得了不少好處。賈志國中年知識份子,符合導演英達想的“文醜”形象,戴一副大眼眶,呆頭呆腦的樣子,丈二的和尚。宋丹丹飾平之,表演功力就不用說了,演誰像誰。賈圓圓胖胖的,讓人一看就想上去捏她的臉,可愛機靈,額頭上那一撮彎彎的頭髮也是醉了。小張地道的北京人硬是在劇中說了一口流利的四川話。賈小凡戲份雖然沒那麼多但長得確實漂亮。

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不緊不慢的一座城市,沒有互聯網,沒有房貸,沒有PM2.5。

磕磕絆絆,瑣瑣碎碎。

嘴上貧著,互相擠兌著,可真遇到事兒了,全家人都擰成一股繩。

二十年時代變了,人也變了。但是對於家的回憶,只記得那些歡笑。

正像插曲《諾言》裡唱的那樣:“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光陰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

當年在電視上一遍又一遍斷斷續續的看,至今也不確定足足120究竟有沒有完整的看完過,但對劇裡的人物的記憶卻一直很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