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海》到《大魚海棠》,12年起飛
04年的時候,B&T用一部Flash動畫《大海》參加263電郵的網路廣告作品評選。
鏡頭由近拉遠,長大的大魚暢遊在海中,小女孩站在岸上張開雙臂,音樂一下子爆發出來,那麼一瞬間有點愣住了。國產Flash能做到這樣的效果,著實挺讓人感觸。
12年間,經歷了融資不順、項目暫停、眾籌、跳票等,《大魚海棠》終於在今年暑期起飛了。
可是,隨著關注度不斷上升,質疑《大魚海棠》抄襲的聲音也甚囂塵上。
實事求是,在畫風上,《大魚海棠》確實與吉蔔力的作品的影子,在畫面構圖上、場景的調度方式上以及一些營造神秘氛圍的手法上也都有些相似。
但若要說《大魚海棠》中的角色、服裝、場景是借鑒了《千與千尋》,是否牽強自有評價。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大魚海棠》從故事構造到角色設定很多都靈感都來自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場景跟服裝更是如假包換的純正中國元素,如果非要說服裝場景甚至各種妖怪跟《千與千尋》有什麼相同的話,恐怕是它們都包含中國傳統元素吧。
(中國福建客家土樓)
所以,面對一些中肯的“有點像”的質疑,粉絲大可不必立刻跳腳。
《瘋狂的石頭》中,三四個看似不相關的故事,到了某個點某個時段,人物,線索,事件,衝突,都匯總到在一起,產生類似於蝴蝶效應的效果,這樣的影片結構和多線敘事拍攝手法明顯借鑒和學習了大師昆汀,但不妨礙它是部佳作。
而昆汀本身其實也是“雜取百家”的大師。在同類影片中,無法罷脫前輩大師的影子其實並不稀奇,何況只是模棱兩可的“畫風相似”。
可是,既然是普遍問題,在中國動漫電影又如此需要優秀作品站出來的當下,為什麼這麼多人抓著被寄予厚望的《大魚海棠》不放?
除了確實畫風相似,還有一部分的“期望越高,就要求越高”恨鐵不成鋼的觀眾。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B&T的“企業文化”實在傲嬌……
B&T創始人之一張春在面對“臨摹古代工筆劃”的質疑時,明明占理卻偏要跟網友置氣……畢竟臨摹古畫將其二次創作並且署名的情況下,是合理合法的。
要我說實在不想理不如不要回應,回應的這都是啥……
說道有性格,他的好基友也不遑多讓。2013年6月,另一位創始人,也是《大魚海棠》的導演梁旋發了一篇文章吸引投資。
可一句“中國已經近30年沒有好的動畫電影出現了,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有好作品可看!”又讓網友們懵逼了。於是評論裡掐的昏天黑地……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言論,身為路人都感到不適,更何況其他動漫作品的粉絲,確實很難淡定。你們吸引投資的手段要是有招黑的本事十分之一,電影也不會擱淺了這麼多年……
後來面對抄襲等一系列的質疑,官方也從未有過有力的闢謠,公關能力基本為零。
好在如今搭上了光線的車,才終於在輿論上翻了點兒身,不管是製作費用還是對抄襲質疑的回應都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還請來了一波優秀的配音演員擔任配音,陳奕迅也為影片演唱了主題曲《在這個世界相遇》。
至於看到那些真心實意覺得《大魚海棠》主角椿的服裝像和服、獸首門環跟高掛的燈籠都抄襲了千與千尋的,比起想要爭辯,更多的是對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感到痛心。
我們自己不重視、做不好的傳統文化,外國人拿去吸取精華加以精煉,當他們成功了,被全世界看到,沒有人會再記得有哪些是我們的東西。
你甚至沒有理由譴責外國人不知道這是你的文化,你從沒告訴過他們,而別人更早、更用心的將她發揚光大。到最後,連我們自己的年輕人也認為那是別人東西的時候,我們反倒成了剽竊的“小偷”。
其實,B&T的畫風也一直都是這樣,不論風格上是否有借鑒大師的意思,中國動畫能達到這樣的水準也很值得讚賞。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期待著《大魚海棠》帶給中國動畫更多的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