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兩點就知道魚在哪!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師難釣無魚之塘。遇到魚不開口或是浮漂沒有什麼明顯動作時,釣手首先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通過仔細的觀察周邊釣手的情況,和自己窩點的情況,甚至很多水面的細節來判斷自己的窩子中到底有沒有魚,只有當窩子裡有魚時,才有可能釣到魚。
*【天網小藥香精藥酒鯽魚添加劑,本品內沉澱物為誘食劑,不影響使用效果;取本品1瓶搖勻,倒入容器加入大米或小米、麥粒、玉米粒500—600克混合均勻,平放浸泡24小時,垂釣前用於打窩;用本品可配自製餌、商品餌,用於打窩或垂釣,用量10%—20%;用本品1瓶可配合PK系列、VB野戰王香精組合使用,效果更佳。】
當我們確定有魚進窩之後,再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和往日的經驗,來慢慢進行測試魚口的工作,才能達到漁獲豐收的結果。如果我們僅僅是發現問題以後就盲目的進行調整,真的是很不明智的做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窩中到底有沒有魚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判斷窩中是否有魚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熊谷川麝香米打窩餌料,野釣底窩料,顆粒狀中藥麝香魚餌,含有誘食劑,味型濃烈,誘魚快。】
觀察魚津和浮漂動作,“魚津”(又叫魚星、魚泡、魚筋兒)是魚呼吸或者遊動過程中產生的氣泡。通過觀察魚津來判斷窩中是否有魚時,首先要學會區分“魚津”和地津。地津通常是水底淤泥、雜物、沉積物等等發酵後產生的沼氣,當高溫季節來臨時,由於水溫的升高,水底沉積物會加速發酵耗氧的過程,同時產生沼氣甚至一些有毒的氣體,這就是導致水底缺氧和魚類起浮的一種原因。
*【納米中國風綜合混養魚漂,採用德國進口納米材質,每只漂經過粗磨至精磨至少6道程式,再加上手工精磨,確定漂的外形與漂身;長漂腳長漂尾,棗核型漂身,重心合理,翻身平穩、均勻,吃鉛大,下沉快,底釣性能好;針對物件魚種、魚情的不同,有輕口漂、滑口漂、深水漂、行程漂等豐富漂型供君選擇。】
一般情況下,“魚津”通常大小比較均勻,因為魚類自身有粘液的存在,所以“魚津”相對於地氣而言不宜破裂,位置也不固定。沼氣的氣泡大小不等,當露出水面以後比“魚津”容易破裂,且位置是相對固定的。當我們垂釣時,如果發現窩子周圍有慢慢移動的“魚津”時,一定要提高注意力,這是戰鬥打響之前最好的提示!當我們發現釣點周圍有點點“魚津”時,浮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體現。這是魚類在窩子中遊動、煽動魚鰭攪動水體甚至是魚體蹭到釣線的漂像動作。比如,突然的黑漂、浮漂緩慢的上浮或者下沉、浮漂連續的顫動、抖動,均是代表窩中有魚的表現。
*【旗速巴爾杉木多功能浮漂套裝,醒目近視浮漂魚漂,硬尾立式浮漂,加粗尾近視魚漂,適合鯽魚鯉魚等。自重輕,穩定性強,360度彎曲,入水快,翻身快,靈敏度高,抗水流抗風浪效果極佳,適合多種魚型,綜合性強,適合多種釣法。】
觀察小魚鬧鉤的情況,以筆者的垂釣經驗來看,尤其是野外垂釣時,同等大小個體的相同魚種,往往會成群聚集,尤其是當這種魚類體形較小時更為明顯,因為這種聚群的行為是生物躲避天敵攻擊的一種有效手段。
*【這款魚鉤的材質採用超鋒利的進口材料,不僅擰不彎,還超級耐腐蝕,而且還在吊鉤上加了倒刺的設計,釣尖的數次打磨也非常的鋒利,穿透力極強,讓你在垂釣的過程中,多大的魚都不會有脫鉤的現象】
小鯽魚是最愛聚群覓食遊動的,但是比較大個體的魚習慣單獨行動,因為個體越大的魚對食物的需求量越大,與其它個體的魚在一起活動、覓食的話不容易吃到足夠的食物。這是我們在野釣時經常發現的,往往小鯽魚進窩就是一群,而相對大一些的鯽魚、鯉魚則通常是偶爾才會碰到幾尾。